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周浩的嗓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每一个字音都渗透着他对生死的独到理解。
《赤壁赋》他可谓是十分的熟悉,几乎都形成了肌肉记忆。
特别是年龄越大,他就越发的喜欢,这首文赋道出了苏轼对死亡的感悟。
语文的教育一直有着延迟性,大多数人都是在许多年后的一个瞬间,才会意识到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
周浩也只是到了七十多岁的时候,偶然再次读到这篇《赤壁赋》的时候,才真正的领悟到了这首赋的含义。
苏轼那种直面死亡的勇气,那种超过了生命本身含义的文字,给了古稀之年的周浩生存的勇气,给了他进一步完成梦想的勇气。
《赤壁赋》里面的每一句话,他都阅读了不少于十遍,和国内著名的文学家以及苏轼研究会的会长都深刻的探讨过苏轼的这篇赋。
但每一次读他都有新的感受,也对苏轼更加的敬佩了。
李军一脸诧异的看着周浩,他心中那一丝不妙的猜想居然成真了。
这篇赋是他准备这节课讲的才对,按道理来说,语文成绩七十分上下的周浩是不可能会背的。
莫非这小子是故意的?
当然,此刻最慌的!
还属史真翔他们那群要吃屎的人,他们真没想到这个坐在最后一排的小透明居然会背诵《赤壁赋》?
哪个正常人,会提前背诵语文课文啊?
这不是有病吗?
打两把游戏不爽吗?
再不济做几道数学题,也比这个好啊?
“怎么办?我这下可被你坑惨了。”
史真翔的同桌张锋一脸慌张的踹了踹他的手肘,张锋就是之前受不了周浩装逼的那个热心同学。
此刻的张锋,很是后悔,早知道他就不该凑这个热闹的。
他们这个班级是这个月文理分科考试过后,挑选成绩优秀的学生,重新成立的理科实验班。
张锋也不认识周浩,那小子坐在最后一排。
每次好像都是走的后门进教室,平时也是一句话也不说。
最后一排都是大家公认的关系户学渣,玩手机睡觉的地方。
老师平时也不会管他们,只要他们不发出声响来就行。
谁能想到,今天会出这档子事?
张锋只是看到自己的好同桌选择了嘲讽,自己正好也看不惯别人装逼,也顺势嘲讽了几句。
没想到,居然引火上身了。
“慌什么?他这才是个开头几句,开头谁不会背?我也会背上几句呢?”
史真翔强装着镇定,心中却是紧张得如弦上之箭,双眼紧盯着周浩,双手死死的握成拳头,期盼他能快点闭嘴。
张锋也不再作声了,他也祈祷着周浩能早些闭嘴。
可是,周浩仿佛入迷了一般,在那如同苏轼在世,声音极富感情色彩。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