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年,六月。
这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年号最多,也最混乱的一年。
四月以前,是大汉中平六年。
从四月开始,改为光熹元年。
也就是说,现在应该称为光熹元年。
按照历史的惯性,到八月的时候,又会改为昭宁元年。
接着董卓把持朝纲,九月废掉了刘辩,立刘协为天子,将年号改为永汉元年。
到十二月的时候,天子下令,诏除光熹、昭宁、永汉三号,复称中平六年。
天下乱不乱,从年号就可以看出端倪。
幽州,渔阳,太守府。
对于斥候营的工作效率,公孙续是满意的。
尽管传递的消息不算是什么机密,但传递的速度比较快,尤其是洛阳的消息。
太守府大厅中,公孙续再一次将麾下的文武召集来,讨论天下形势。
“主公,召外兵入京,取乱之道啊!”田畴非常愤怒,“董卓凶悍,手里又有精兵,麾下多能征善战之将领,一旦入京,何进岂能控制?西园八校虽有近五万兵马,但何进文不成,武不就,遇事优柔寡断,怎会是董卓对手?”
“大将军何进能以雷霆手段,除掉蹇硕,掌管西园八校,倒也有几分果决,此时若要诛杀张让等宦官,易如反掌,谁能想到出此昏招!”田豫也是直摇头,“前将军董卓率军进驻上林苑,东郡太守乔瑁率军进驻城皋,并州刺史丁原率军进驻孟津渡,府掾王匡率军进入河内,如此一来,京城岂能不乱?”
“主公,就算大将军何进乃一匹夫,可大将军府中的那些幕僚,以及朝中重臣,难道也看不到外兵入京的危害?”王盖问道。
“朝中之臣岂能看不到,如今何进手握重权,一意孤行,他已经听不进去别人的劝谏了!”公孙续对这段历史是很清楚的,“诛杀张让等宦官,本就应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可如今,却搞得人皆尽知,只怕朝中还有变故!”
“主公的意思,张让等人还会殊死一搏,可是他们……”赵云问道。
“张让等阉宦,把持朝纲这么多年,岂能没有后手,窦武的前车之鉴,距今虽不远,可惜何进看不到!”
“主公言之有理,这大汉,恐怕要乱了……”田畴说道。
“大汉乱,但我们幽州不会乱!”公孙续非常自信的说道。
“主公说的对,我们幽州绝不会乱!”
“子覆,令尊已被任命为河南尹!”公孙续一边说,一边递给王盖一份情报。
王盖打开一看,只见上面是近期几道任命,封袁绍为司隶校尉,持符节,袁术为虎贲中郎将,负责皇宫护卫,王允为河南尹。
“主公,家父太过正直,如今的河南尹,恐怕……”王盖非常担心。
“文覆放心,王公勇而有谋,在官场上沉浮数次,曾经做过豫州刺史,做这河南尹必然是游刃有余!”
公孙续非常清楚,此时的河南尹,正是王允高光的起点。
“主公……主公……”正在这时,夏侯兰跑进了太守府,“刘州牧传令,让主公出兵,平定辽东叛乱!”
“平定辽东叛乱!”公孙续一听,心中一阵高兴。
这段时间,他除了一直关注洛阳的情况之外,也没有放松对辽东的关注。
三国时期,幽州一直是公孙瓒和刘虞在争,刘虞败亡之后,袁绍又与公孙瓒在争。
其实幽州还有一位诸侯,那就是辽东的公孙度、公孙康父子。
而辽东公孙康的崛起,就是从今年开始的。
董卓把持朝纲之后,公孙康的父亲公孙度被封为辽东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