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听完公孙续这番话之后,眼中流露着火热的表情,他看了看母亲。
“子义,你从小学文习武,为的就是有朝一日,报效国家。如今青州匪兵四起,正是用人之际,公孙将军心怀大志,乃我大汉之栋梁,今日专门来请你,诚意拳拳,今后在公孙将军麾下,当效犬马之力!”
“孩儿谨遵母亲之命!”太史慈向母亲行了一礼,然后转身,对着公孙续行了一大礼,“太史慈拜见主公,从今之后,愿为主公驰骋沙场!”
“子义不必多礼!”公孙续急忙扶起太史慈,“以子义之才,今后必能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公孙续太高兴了,招揽太史慈也太顺利了,难道说自已的王霸之气,已经显露出来了。
其实,太史慈早就想出山了。
从小这么努力习文练武,为的是什么?绝不是待在家里,就是有朝一日,能驰骋沙场,建功立业。
青州刺史焦和曾经征辟过他,北海相孔融也征辟过他,但太史慈都没有答应。
如今已是乱世,选择一定要慎重。
焦和在太史慈看来,就是一个庸才。
而孔融,虽然被称为海内大儒,绝对是天下大才,但却不是乱世雄主。
如果是盛世,孔融或许可以治理好一郡,甚至是一州。
但乱世,恐怕连北海都守不住,黄巾残余管亥时常会去攻打,国相府也由剧县搬到了都昌。
而公孙续就不同了。
不到二十岁,便平定幽州张举张纯的叛乱,又击败了白波谷郭太等黄巾残匪,被天子封为渔阳太守,平寇将军。
北方更是流传白马将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赞语。
响应义军,讨伐董卓,立下功劳无数,又被天子封为并州刺史。
这绝对是乱世雄主,是他太史慈寻找的明主。
现在亲自来招揽他,怎么能够拒绝呢?
公孙续封太史慈为骑都尉,统领三千兵马,这让太史慈更加高兴,这是主公对他能力的认可,更是对他信任。
尽管现在还没有兵,但很快就会有了。
“主公,何时攻打黄县,末将愿为先锋!”太史慈请令。
“子义不必着急!”公孙续笑了笑,“黄县徐和有五千兵马,如若强攻,非常困难,倘若他出城,要将其歼灭,可就容易多了!”
“出城?”太史慈有些疑惑,徐和待在城里好端端,的为何要出城?
“子义以为,他得知本将军在这里的消息之后,会如何?”
“这……”太史慈略微思索之后,恍然大悟。
“主公真是妙计啊!”
公孙续的兵马暂时驻扎在村子外面,第二天,斥候送来消息,徐和率领五千兵马,已经向这边杀来了。
公孙续、典韦、太史慈、甄尧等没有丝毫慌乱,列好了一个防守阵型。
典韦的三百护卫营在中间,一千兵士分列左右两侧,前方是三百弓弩手,有刀盾兵在旁边护卫,紧随其后是长枪兵。
虽然兵士不多,但装备齐全,甲胄鲜明。
“果然是大汉最强之兵!”
太史慈心中不住的赞叹。
他以前虽然没有在军中为将,但是各路兵马都见识过。
青州兵算是强兵了,但焦和没有多少能力,致使军纪涣散,无法形成战力。
北海有大将武安国,兵马也算强悍,但与主公麾下的兵士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至于说黄巾兵,不要说徐和的兵马,就连管亥的兵马,也差距甚大。
不到半个时辰,徐和率领五千叛军便杀到了。
“公孙续,你没想到吧?本帅会突然出城,现在你插翅难逃!”徐和骑在马上,用手中大枪一指公孙续,高声喝道,“束手就擒,本帅尚可饶你一命,否则顷刻之间,踏平军阵,将尔等杀个片甲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