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说完便不再理会王斌,亲自前去查看学子情况。
王斌就这样注视于谦离开的背影。
科举结束后。
所有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忐忑不安,纷纷跟同窗的人讨论了起来。
其中有一位名为曹鼐学子,河北宁晋人士,曾以乡试第二名的成绩中为举人,当州府邀请他成为训导,当教书先生,却被曹鼐婉拒,【才疏学浅,不足以为师,愿得一繁琐职务,报效国家。】,知县嘲笑,【欲得状元公乎】。
这位举子也是备受其他考生取笑。
曹鼐面色如常,不与他们争辩赶回驿馆等待朝廷结果。
于谦和王斌会同官员,开始了长时间阅卷,筛选出其中优质的文章。
日过黄昏,朱高爔这时也来到贡院。
众位官员纷纷拜见。
“臣等拜见皇上。”
“都起来吧,继续。”
“是。”
朱高爔来到于谦和王斌面前询问。
“怎么样?这次恩科学子们的才学如何。”
于谦和王斌分别拿出一份试卷递给皇上。
于谦言:“禀皇上,这份试卷尚佳,见解独到,可为第一,请皇上预览。”
王斌也是说道:“皇上,臣以为这名考生可为第一,请皇上预览。”
朱高爔见二人对状元的名额产生分歧,也是拿起看了起来。
于谦推荐的是曹鼐。
他的对富民的看法就是,百姓以耕种为生存基础,国家通过财政收取市面的粮食使百姓富裕,朝廷大面积增加存粮粮库,将购买来的粮食囤积,以备灾荒之年。
对于边患的看法是,国家如今强盛,当在强盛之时,在经济和军事上逐渐削弱其实力,避免其做大,威胁大明。
对于吏治的看法是,应该加强官员的效率,处理政务多的应该给予赏赐,对于懒惰的应该惩处,加强赏罚制度。
------
王斌推荐的是高奉。
富民方面,他主张对各个村落实行修路直到县城,百姓从善如流,只要道路方便,百姓就可以随时方便进城将家里多余的粮食、布匹进行售卖,从而获得新的收入,官员管理村落也减少麻烦。
边患他主张强兵扫边,如今国家富裕,军队强大,当以强大之军队,扫平异族之兵马,在进行修建村落,派遣官员治理,从而彻底纳入大明统治之中。
吏治主要是,朝廷每一年派遣刑部官员对各地官员进行审查,强调大明对贪官的处罚力度,从而震慑官员,使其不敢贪污受贿。
两方试卷各有主张,也都各有优劣,朱高爔笑了笑说道:“朕看两遍的试卷都不错,既然如此就都点了为状元吧。科举双状元,也算是一段佳话了。”
“皇上圣明。”
“皇上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