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爔处理完凤阳的事情后,和李鹰坐着马车准备回京师了,李鹰和那名姑娘也是定下了婚约,毕竟是大明最年轻的国公,身份尊贵又是皇上的红人,满脸高兴的答应了下来。
但是此时李鹰仍旧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四。。。。。皇上,为啥饶了他们啊,为非作歹这么多年,就这么轻易的饶了他们?”
“百姓求情,朕能怎么办?废掉皇觉寺容易,朕的朱笔一挥,他们立刻人头落地,可是你想过没有,这次皇觉寺大变,武僧尽死,和尚流放,凤阳的百姓就拦路请愿了,若是都杀了,天下还不乱套了。佛教流传日久,根深蒂固,朕让道家来进行制衡,也是徐图削之啊。”
“不过这一趟还是有收获的,毕竟从根本上削弱了佛门,与道家互为牵制,对朕来说也是好事,收回了不少土地,山脉。国家这么大不可能事事顺遂,要办成事,还要看形势、人心啊。”
朱高爔说完,李鹰也是不太懂得样子。
“这都是治国的道理,你不懂也罢,咱们大明任国公的才华还在战场上啊。”
“臣不懂治国,但是皇上指向哪里,臣就打到哪里。”
朱高爔笑着点了点头。
。。。。。。。。。。。。。。。。。。
京城
刚刚结束外出巡视的朱高爔乘坐着装饰华丽的马车缓缓驶入了皇宫大门。车轮碾压过石板路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在宣告他的归来。
当马车终于停稳后,朱高爔不紧不慢地从车上走了下来。他身着一袭明黄色的龙袍,身姿挺拔,气宇轩昂。阳光洒落在他身上,映照着那精致的刺绣和闪耀的宝石,更显得他尊贵无比。
然而,就在他刚刚落地站稳之时,目光却被前方一个身影吸引住了。只见于谦双手捧着一份厚厚的奏折,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他低垂着头颅,神色庄重而严肃,似乎已经在此等候多时。
“臣于谦有本要奏。”
朱高爔拿起他高捧的奏章说道:“平身吧,朕就不看了,你直接说吧。”
于谦焦急的说道:“禀皇上,边关来报,瓦剌部吞并鞑靼,正在集结兵力进攻兀良哈,瓦剌崛起,已有一统草原之势了。”
朱高爔纳闷的说道:“瓦剌还有这实力?”
“瓦剌部也先,集中精锐,以送礼为名,突然进攻,鞑靼部反应不及,直接被吞灭了。”
朱高爔点了点头。
“召集大臣、将领准备开会吧”
“是”
于谦说完就退了下去。
没过多久,只听得一阵急促而整齐的脚步声传来,所有将领便如疾风般迅速地来到了内阁。他们个个神情严肃,步履匆匆,身上的铠甲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重要决策和激烈战事。当这些身经百战、威风凛凛的将领们踏入内阁大门时,原本宽敞的房间瞬间显得有些拥挤起来,但每个人都保持着良好的秩序和纪律,安静地找到自已的位置坐下,等待着军事会议的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