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身体在发抖,但他们拿着长铍的臂膀还是极为稳定,双腿还是按训练时的习惯,摆出左前右后的弓步……
贾芸就站在铍阵侧边。
他的心情也是在激荡着。
眼前的二百少年是他一手带出来的,每个人他都关注着,会根据其体能和特点进行训练和调整。
当年他已经是五期老班长,带出来的营连级都是数不胜数,排级更不必提。
这些军官都不曾得到他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注。
可以说眼前这些少年,除了文化知识和火器使用远不及后世军官外,体能储备,队列,徒手搏斗,冷兵器运用,甚至要超过后世的军官。
毕竟在后世是热兵器的时代,对体能和徒手搏斗,冷兵器也就是刺刀刺杀只要求训练,但并不是重点。
就算是特种兵,也还是以环境适应和器械使用,枪法等为考核重点。
眼前这二百少年却是一直训练体能队列和搏斗厮杀,还有冷兵器的刺杀术。
已经算是登堂入室了。
欠缺的就是体能的进一步提升,还有经验的累积。
特别是实战经验。
眼前这场厮杀,算是一道门槛。
迈过去了,挺住了,将来便可大用。
贾芸自已没有出手的打算。
眼前这些金沙帮的江湖人,论战斗经验,搏杀技巧,没有一个能和贾芸相比。
贾芸若手持一根长铍,混战中杀伤几十人都不是难事。
所谓百人敌,并非以一人对百人,而是在混战中可以达到杀戮百人左右的实力。
古往今来名将,在个人武勇上也无非如此。
只有极少数天赋异禀的存在,比如李存孝,杨再兴,常遇春这样的猛将,可以在万人军中率先冲阵,以自已一人令敌人三军丧胆,并激发部下勇气,破阵杀敌,大获全胜。
贾芸从军十几年,实战多次,且都是以特种作战为主,用自身体能,格斗技巧,冷兵器的时间极多。
他是有把握能在混战中如鱼得水,大量杀戮。
但,贾芸不会这么做。
真金需待火炼。
这些少年要真正成长起来还是要经历残酷的战斗。
会有死伤,但活下来的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自已不是保姆,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他们。
况且……
贾芸也有信心,对面的乌合之众只是叫的凶,真打起来,怕多半会一边倒!
……
双方距离不到五步时,金沙帮众二百余人也拉成了一条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