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很多时候连训斥也没有。
景和帝不明白,从古至今的仁宗名副其实的只有宋仁宗和明仁宗两位皇帝。
这两位并不都是对臣下妥协,宽纵。
他们的“仁”更多来自文治之功,来自对黎民百姓的关爱和内心深处的仁德。
景和帝的心思谁都明白,但明眼人看的出来,将来这位绝对得不到一个仁字。
隆正帝打死也不会给。
话题到这就不宜再深入了,事涉大政,涉及天家父子的矛盾,京城里绣衣卫众多,没必要给自已找不痛快。
待看到贾芸时,客人们也不曾多说什么,只是一个个微笑拱手,甚至长揖。
这是读书人间的默契。
贾芸没找贾家出头,没用武力,只用一支笔改变了自已的命运。
这种事是读书人群体中最被认可和敬佩的,这就是读书人的爽文,相对而言,比射雕中的段子都爽利多了。
就在此时,所有人听到了拍手声。
拍手声中,两个骑马穿浅黄袍的小黄门飞驰而至。
“都闪开,贾记书局东主贾芸何在?”
“宫中有恩旨,贾芸准备接旨!”
“闲杂人等,一律让开!”
两个小黄门还在吆喝着,巴掌声再响。
又是两个小黄门飞驰而至,接着又是十余骑赶了过来。
这些小黄门应该属于专门传旨的部门,做这些事相当熟练。
在他们的驱赶下,数百名在书局内外的人群都被疏散了。
但闻讯而来的人更多。
人群中也有张煊,石良,冷子兴几人。
他们也听说了贾芸的事,也颇为担心。
但他们不在书局内,不知道局面有多险恶。
一直到看到报纸,三人才先后醒悟过来。
他们也是在书局刚开门就先后赶了过来,刚要进门,结果就遇到小黄门过来赶人。
只能站在人群中,翘首看向书局之内。
三人的表情也是不同。
张煊和石良是高兴,兴奋,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