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上开始出现大量的骑兵。
傍晚时分,灰尘遮天蔽日,像是提前天黑了。
贾芸也是第一次看到北虏骑兵,一时间并不觉得畏惧,反而是饶有兴趣的打量着对面飞速而来的大股骑兵。
也是万骑左右。
其中披甲三成不到。
这很符合北虏的现状。
虽然他们解决了卫拉特,兵锋入西域,漠北漠南合作,推举出了共主大汗。
这和明朝近三百年蒙古基本上是四分五裂的情形不同。
明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所谓大汗,其实就是一部之主。
比如有名的顺义王俺答汗,号称控弦四十万,其实就是土默特之主,他根本不是蒙古大汗。
大汗是同时期的察哈尔大汗图门汗,土默特部只是达延汗当年的六万户之一。
六万户之后,蒙古就分裂了。
左翼三万户,察哈尔万户属大汗直属,下属有科尔沁,巴林,奈曼等各部。
喀尔喀万户分为十二部,内五部留在漠南,外七部成为漠北喀尔喀汗,土谢图汗,车臣汗漠北三部,还有一个兀良哈万户,也称乌梁部,不属喀尔喀十二部之一。
右翼是土默特万户,鄂尔多斯万户,永谢部万户。
俺答汗崛起后,漠南西部区域所有部落都听俺答汗号令,也是土默特部的高光时刻。
后来崛起的炒花等人,都是东部察哈尔,兀良哈,喀尔喀三部的成员。
最后的蒙古共主大汗林丹汗,其实影响力只在东部。
而当时成吉思汗之弟创立的科尔沁部也壮大起来,并且与女真合作,挥刀向自已人。
即使是这样四分五裂的蒙古,一直也是明朝的心腹大患。
林丹汗被皇太极撵兔子一样撵到西边,抢了土默特地盘后,又攻下明朝重镇大同,杀戮大量大明百姓,抢掠了大量军需物资。
但皇太极领几千人追过来时,这些蒙古人立刻又抛弃了林丹汗,投效了新主。
除了漠南漠北,还有西部蒙古。
也就是瓦刺。
俘虏了明英宗,差点灭亡大明的就是瓦剌人。
到了明末时,瓦剌分裂为准葛尔部,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
和硕部最早投效清朝。
准葛尔部则是与清朝打了一百来年,最终亡族于清乾隆时期。
瓦刺人的武功相当出色,不光是给明朝,也是给清朝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和威胁。
最终还是乾隆用屠族之法,彻底消除了这个桀骜不驯的蒙古部落。
周初之时,历史轨迹发生了变化。
东虏女真退出关外,周军咬着女真人穿追猛打。
蒙古诸部由此被放松了绞索,并因此痛定思痛,联合在了一起。
漠北,漠南,东部,西部,户数过百万,控弦数十万。
足以与东虏分庭抗礼,而不再是女真人的小弟。
至大周立国百年后,北虏也成了极强的威胁。
但不论如何,西域,草原的物资出产有限。
北虏最多保障少数脱产精锐的披甲率和武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