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先生慢走,五天后您等信儿。”
“好,张东主留步。”
双方的洽谈其实也就是一炷香的功夫。
贾芸离开时,抱来的两大袋五十册的射雕前两册已经留了下来。
换到的是一小袋六十两银子。
正经的如霜赛雪的细纹足银。
说好了,五天之内如果书卖的动,下一批还是交付五十册。
若是大卖,书局便会要贾芸加大印数。
另外也是约定,最少在一个月内,射雕只交给张记书局代售,不在别家出售。
约定一个月而不是长期,主要也是没有太大意义。
就算京师的书局在短时间内不会翻版盗印,外地的书局也一样会干。
独家代售权在这个时代没有意义。
双方第一次合作彼此感觉都是良好,都有意愿继续合作下去。
但究竟如何,第一要看此后贾芸提供的书稿质量和数量是否稳定。
第二要看张记书局的出货量和速度。
如果有可能的话,双方都有意愿把这个合作持续下去。
当然,张记书局的这位东主碍于见识,也不可能理解到贾芸的印刷术在这个时代是降维打击。
最少在短期内,贾芸能做到横扫各书局,甚至要比盗版书的成本便宜的多!
……
走到大街上之后,贾芸终于忍不住打开了袋子,再次看了看袋子里的银子。
有大有小的银块躺在袋子里。
六十两听着多,其实也就是五斤重。
以贾芸的手劲提起来丝毫没有感觉。
最近这十几天,贾芸早就恢复了锻炼,身体素质每天都在提升。
原本贾芸的饮食在这个时空已经算好了,又是十六七岁的少年人,锻炼的效果也是极好。
十几天时间,谈不上脱胎换骨,但身体素质大幅度提升并不难。
难的是饮食方面,荤腥不足。
好在终于有银子了。
这六十两银子是沉在了贾芸心里,重过泰山。
这是自已在这个时代赚到的第一桶金。
贾芸觉得,哪怕几十年后自已也会清楚的记得每一个细节。
接下来……
贾芸绕了几处地方,多走了十来里地,又在几家铁匠实子订造了一台机器。
两台机器,他和小竹加卜氏三人还能操作的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