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想想贾芸的背景出身……
隆正帝又是隐隐理解。
年龄尚小,穷怕了,小说毕竟比正经文章赚钱。
这时说书先生终于出现。
众多茶客一阵欢呼。
气氛如此狂热,先生都不敢废话,赶紧换了衣袍,站到台上。
这些说书先生也是有本事在身,报纸到手还没多久,他已经基本上记住情节和人名。
甚至不敢多有改动。
说书人,并不是背书人。
好的说书人,能将原本普通的话本说的更加有趣,更打动人心。
说书时,要声音洪亮,咬字清楚。
要会抖包袱,埋伏笔,卖关子。
一波三折。
这样才能吸引到人。
后世所谓的“断章狗”,在这个时代的说书人身上都是惯例。
不会在关节时断掉,怎么吸引听众们着急打赏?
这可是正经的吃饭的饭碗!
后来的相声,其实就是脱胎于说书,包括数来宝,快板,基本上都是一体同源,只是后来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各门手艺也是开始有自已的独特之处,与早期的说书大有不同了。
此时此刻,说书人先环顾左右。
这是定场。
茶客们逐渐安静下来。
接下来……
“啪!”
一声省木重重一拍,所有人都知道要开讲了,于是堂内更加肃静。
隆正帝虽不是第一次听说书,但这般严肃安静的茶馆,所有人寂寂无声,专注等着说书还是第一回。
心中也是有些骇然,又觉得好笑。
一本小说而已,何至于此?
……
“……时当南宋理宗年间,地处嘉兴南湖。节近中秋,荷叶渐残,莲肉饱实。这一阵歌声传入湖边一个道姑耳中。她在一排柳树下悄立已久,晚风拂动她杏黄色道袍的下摆,拂动她颈中所插拂尘的万缕柔丝,心头思潮起伏,当真亦是“芳心只共丝争乱”。只听得歌声渐渐远去,唱的是欧阳修另一首“蝶恋花”词,一阵风吹来,隐隐送来两句:“风月无情人暗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