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猪油蒙了心。
也不想想,现在贾芸简在帝心,连内府都没有觊觎贾记车行,凭他贾赦还敢打主意?
真是不知死字是怎么写的么?
贾政则是完全看不惯贾芸。
以贾政的迂腐性格,贾芸写书,开书局,办报,指摘朝政,议论古今,又开车行,镖行,每一桩都是在离经叛道,不光是给贾家丢人现眼,还是招祸之由。
他倒不管家里放贷,不管宁府和义忠亲王一脉勾搭,不管家人为恶害死人命……
这样不招祸。
一问就是忙着当官,读书,疏忽了。
现在却是盯着贾芸不放。
原因简单。
贾家两府全族虽在为恶,但是却是在勋贵的圈子里作恶,大家都彼此彼此,大哥不说二哥。
贾家众人没有出圈。
贾芸却是出圈了。
他的每一桩事单拎出来还好。
但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就像是暗夜里的萤火虫,太显眼了。
贾政这迂腐性格,看到这样出圈的人物,不会欣喜更不会欣赏和接纳,只会想着赶紧按死!
很多老夫子在社会出现变革,出现新事物的时候,都是和贾政一般的抵触心理,进而不顾一切的反对,一直到把新事物扼死为止。
贾赦,贾珍,贾政,各有缘由。
但真的是积怨难消。
贾母也是心累。
亲赴宁府,就是要陈述事情的要紧之处,叫这几个孽障不要再针对贾芸,最少不要给外人可乘之机。
但说来说去……
贾母自已都要被说服了。
她也知道这几人接下来要怎么做。
不外乎是联络王家,史家,薛家,还有镇国公,理国公,修国公等诸府,还有云光,冯唐等在外的亲朋故旧。
维系关系,将嫡脉为尊的意思透露过来。
贾母隐隐觉得,这样做非常不智。
这些亲朋故旧也不傻。
若贾芸崛起,人家凭什么还听嫡脉的?
贾家和这些亲朋故旧有交情,甚至有恩情,但贾芸也是老荣公的后裔,人家凭什么只认嫡脉?
贾家的嫡庶之分太厉害了,别家勋贵或武将高官,各家都没分的这么清楚,嫡脉对疏宗的打压和掠夺也没贾家这么厉害。
像贾芸等子弟,贫苦度日。
贾代儒,也是贾源之子,也就是小门小户,靠着在族学教书过日子。
差距太大了。
别家可没这么大的区别。
贾芸是荣公之后,在这些人眼里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
“老太太放心……”
贾珍咬牙切齿的道:“运粮至军前,几百里地,十天之内最少十万石至三屯营和喜峰口,还有迁安,遵化,蓟州,最少补给十万石,二十万石两千多万斤粮,十天时间送到各地补给到位,贾芸也敢答应?我与一些勋贵武将聊过此事,他们都只摇头。皇上是要抬举贾芸,但给的这差事也是委实难办,几乎是不可能圆满完成。要他们看,是皇上既要抬举贾芸,也存了敲打一二的心思,所以咱们也不必慌乱,自乱阵脚,图惹人笑……”
贾赦此时也道:“皇上无非是要拿贾芸当刀,咱们想凑过去,皇上第一个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