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狼烟!”
“狼烟起了!”
到了傍晚时,所有人都渐渐放松下来。
虽说也有小规模夜袭,但众人都知道,夜袭无非就是扰乱精神,根本不可能会有大规模的决战式的夜袭。
有经验的将领,早早安排扎营和分批值夜的人手,除了当值人员外,就算有动静,大半营盘仍然如常,将士们该怎么休息还是怎么休息。
原因很简单,这个时代的人普遍营养不良,七成以上的人患有夜盲症。
一入夜之后,几乎是什么也看不到,几乎可以算是失明。
治疗也简单,补充营养就好。
在后世就是吃一阵维生素A就好。
在这个时代就得大量吃动物内脏。
哪有这条件。
不光是虏骑,就是周军也有相当数量的夜盲症患者。
大规模夜袭,对双方来说都难。
所以古往今来夜袭成功的战例屈指可数,主要也就是勇将带着没有患夜盲症的精锐,突入敌营薄弱之处,一举成功。
到了傍晚时,基本上这一天就熬过去了。
所有人精神都放松下来。
但就在此时,异变陡生!
远方的军台陆续飘起狼烟!
所谓狼烟还真的是狼粪燃烧,喜峰口到古北口这条战线的中间也有很多火路墩和军台。
火路墩一般是十来人的一个小队驻守。
小型的只有几人。
一般是三层塔形建筑。
一层放粮食,养牧畜。
二层住人。
三层有箭孔或弩机等防御武器,一旦遇警,关闭院门和堵死底层,十来人只要敢于抵抗,过百敌骑也未必能强攻得手。
虏骑小股入境,这些火路墩也能牵扯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
当然,火路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报警。
通过这些建在要道边缘的火路墩发出的警讯,看到的狼烟数量,方位,可以判断出敌人的规模和来处。
这就很重要了。
更上一层的就是军台。
军台有数十人,也是三层,但是建筑模式是方方正正。
如同一个敌楼。
顶层也是一样堆积狼粪或牛粪。
有警讯也是第一时间燃烧狼烟。
军台人数多,还有骑兵,不光是报警讯,还有负责袭扰敌粮道后方的责任。
更上一层,就是方圆里许的军堡。
内驻军马过千,还有少量的平民居住。
若是战时,也会接纳边民入驻。
军堡就是墩和军台的核心,一个军堡要支撑几十个墩堡和军台,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此时最少有超过十个军台墩堡燃烧狼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