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中关窍,一般人还真把握不好。
还好。
贾家的人果然色厉内荏,没有一个敢动手的。
……
少年们一个个迎上来,脸上都露出如释重负的神情。
东主全身而出,并无动手迹象。
说明事情和东主之前的考量并无出入。
贾家一群人拿东主毫无办法。
这个名震神京的大家族……真的是一言难尽。
周致诚等人脸上,也满是对贾家人的鄙夷。
尽管在这些权贵眼里,他们是草根,是可以一手捏死的虫子。
但从品格,操守,能力来说,少年们有资格瞧不起贾家的人。
半年多时间过去,经过贾芸的悉心栽培,这些少年不仅都识文断字,能读懂文章,并且开始有侧重点的学习各种杂学知识。
赵致仁和一伙少年偏军事学,贾芸教他们行军布阵。
当然,贾芸自已在金鼓,旗号,扎营,行军,侦察,布阵上有的也只是纸面知识,需要不断的摸索和改进。
只是军事学一通百通,贾芸也曾经历过多次实战,加上熟谙兵书,毕竟当年是退伍老兵,在档案馆里也不光是闲着喝茶和练字,也看了不少收录的古籍。
包括“武备志”和“练兵实录”,“纪效新书”还有“洗海录”和“续武经总要”。
贾芸开办书局,买入伙计练兵之后,就是把这些书都买了回来,加强学习和实际运用。
武备志对古代兵器,战术,布防等诸多武备之事讲述最全面,但时间太久,只能是参考作用。
贾芸用的还是纪效新书和练兵实录为主,金鼓旗号,行军布阵,还有武器运用,戚继光成书时已经是用车营,骑兵,步兵,冷兵器和火器配合的战术为主了,符合大周的现状,相当实用。
洗海录和续武经总要,贾芸暂且只能是阅读,这关系到俞大猷在海战中的经验,以及车兵的运用等等。
现在还没这条件。
赵致仁等人,主要就是跟着学习这些。
暂且来说,除了长铍阵战之法,别的还只能是纸上谈兵。
但对这些少年来说,贾芸随时教给他们后世的一些军中常识,惯例,甚至包括内务整理,队列,体能训练,还有冷兵器格杀技巧,也是这个时代根本没地方学习的瑰宝。
冯致信和朱致义等人学管理,已经成长为贾芸的左膀右臂。
周致诚则是学情报收集,刺探,建立情报组织等事。
虽然现在只几个人,但贾芸有信心,在不远的将来可以压过大周皇朝的绣衣卫乃至中车府。
毕竟大周的情报组织来自前明,组织架构臃肿,效率低下,手段也没那么玄乎。
就是派出大量的“听记”和“坐记”等番子密探,或是派人手到宗室王府,勋贵府邸,文武官员府邸充当奴仆,收集情报汇总上报。
不论是组织架构还是收集情报的效率,还有保密性,都差强人意。
只能说是借助皇权,震慑恐吓人心确实是一流。
眼前这些少年,都在飞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