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最三国哪还能玩 > 第二十章 折腾(第2页)

第二十章 折腾(第2页)

司徒王朗怕怕了。

不错,夏侯楙是根正苗红,一腔革命热情那是没得说的,但这位驸马爷从来没上过战场,猛一上来就是大都督的干活,他能不能把活干好啊?

夏侯楙义正词严地驳斥了司徒王朗。首先他怀疑王朗同志思想动机有问题——“司徒莫非结连诸葛亮,欲为内应耶?”你这家伙,是不是要内外勾结啊?呵呵……

然后高度评价自己——“吾自幼从父学习韬略,深通兵法。汝何欺我年幼?”我从小就学习各种兵法韬略,我能着哪,你可千万别因为我年纪轻而看不起我……

最后玩狠的——“吾若不生擒诸葛亮,誓不回见天子!”这个就有点躲猫猫的意思了,我要抓不住诸葛亮,我就永远不回来,你们谁也别拦着我!

司徒王朗不再说什么,他这回是真怕怕了。

因为无法沟通。

在这世上,一个人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自己的无知。

一个人狂妄也不可怕,但以狂妄为豪迈那就可怕了。

所以,他和夏侯楙缺乏对话的基础。这是一层原因。

另一层原因是曹睿的脸阴下来了,为王朗而阴。

曹睿以为,王朗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在他拍板之后再说什么。毕竟,皇家的权威是排在第一位的。

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但我坚决反对你在我说完之后再说什么。

这是曹睿的底线,也是历代威权者的底线。

你不可突破我的底线。

于是一切尘埃落定,不落定也不允许你擅自飞舞。从未带过兵打过仗的夏侯楙奔赴抗敌前线,与诸葛亮对着干。

魏延以为这是天赐良机。尽管诸葛亮没说什么,魏延自己却感觉拿下魏军那是小菜一碟。

他对诸葛亮建议说,夏侯楙这个人是个纨绔子弟,嘴皮子功夫好,真刀真枪地干,不行。丞相如果给我五千精兵的话,我将带领他们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十日之内,可以到安长。如此,夏侯楙必然弃城往横门邸阁而逃。到那时我再出其不意从东方折回,丞相则带领人马从斜谷而进。两头包抄打击夏侯楙,那咸阳以西,就是我们的地盘了。

诸葛亮呵呵一笑。笑得很暧昧,很沧桑。

他如果再年轻十岁,一定会为魏延的计谋叫好。但是现在,不了。

因为世事多微妙,所谓两头包抄云云,往往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人生哪来那么多的两头包抄,人生经常的状态是顾此失彼,在首鼠两端之间悔恨余生。

最重要的是,魏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不错,夏侯楙是笨蛋一个,但他身边的人都是笨蛋吗?中原人才不要太多啊!假如有人趁此建议机会进言,在山中冷僻处伏兵截杀,那非但五千兵保不住,蜀军大部队也将元气大伤。所以魏延之谋决不可用。

魏延不甘心,他又从另一个角度强化自己计谋的正确性。魏延说,丞相如果不奇兵突进,选择从大路进发的话,夏侯楙一定会尽起关中之兵,于路拦截,如此两军正面交战,旷日持久,中原何时可得?

诸葛亮含糊论之:吾从陇右取平坦大道进兵,何忧不胜!然后他还豪迈地笑了笑,以示自己的决心和必胜心。

魏延怏怏而退,到底不明白诸葛亮的计谋高明在哪里。

他只是感觉,诸葛亮老了,凡事中庸而行,再也没有当年草船借箭的奇崛之想,看来北伐的胜利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期待的。

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突发奇想,在最不可能的地方找出可能来,活出他人没有经历过的新鲜感和喜悦感。这是魏延对人生的一个感悟。可是现如今,诸葛亮激情不再,中规中矩,合理化建议一点都不听,这让魏延很是不爽。

诸葛亮却是八风不动,对人生的感悟与魏延截然不同。

不错,在年轻的时候,诸葛亮也以为人生就是突发奇想,在最不可能的地方找出可能来,这样的人生快感多多。但他现在却觉得,快感总是短暂的,任何快感都只是快感,而不是幸福。

最重要的,突发奇想是一件很不可靠的事情。路是怎么形成的,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如果抄小路或者走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路,那就意味着风险重重。

因为会有毒蛇猛兽、有陷阱,甚至还有可能走不通。现在蜀军和魏军是国与国的较量,双方不胜在一时。从战略的眼光看,保持实力以图长远比险胜一两场战役更为重要。

这是诸葛亮的一个认识。

作为蜀军统帅而不是谋士的认识。

于是常规战开始了。

双方集结重兵,在一个叫凤鸣山的地方开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