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却心平气和。
不错,孙权现在是有狼子野心,可那又有什么关系?
有野心,说明对这世界还有欲望,还想有所作为。这样的有所作为不管它最后的目的是什么,起码过程是现在的蜀国需要的。
蜀国能独立抗魏吗?不能。那就好了,各取所需好了。
哪怕各怀鬼胎。
诸葛亮以为,人生的常态就是与狼共舞。与狼共舞才能激发自己的斗志和潜力,才能使自己有所得。与兔共舞那就全蔫了,什么都得不到。
除了吃上那么一口兔肉。老兔肉。
诸葛亮对刘禅建议说,我们现在要有大国的气度,一定要派蜀国高官带着国礼到吴国去恭贺吴王即皇帝位,同时请求他们派陆逊兴师伐魏。魏国接警后一定会命司马懿拒之。司马懿如果南拒东吴,我再出祁山以图长安,则大业可成。
刘禅恍然大悟,觉得诸葛亮到底是老成谋国。
因为很多人只看到表面和当下的输赢得失,诸葛亮看到的却是内在和未来的输赢得失。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得失之间,学问大焉。
陆逊笑了。
笑蜀国到底识时知味,懂进退,派了太尉陈震,携名马、玉带、金珠等宝贝入吴作贺。
但很快,他又心惊了。因为这一切都是诸葛亮的主意。
如果说蜀国是一片泥潭,诸葛亮就是潭中的花。
荷花。
出淤泥而不染。
他是蜀国唯一的希望和净土。诸葛亮托陈震带来了请陆逊起兵伐魏的建议。言辞之恳切,态度之婉转,令陆逊无法拒绝。
对手啊。
真正的对手。
如知音般的对手。
这是陆逊现在对诸葛亮的评价。陆逊以为,诸葛亮先放低身段,再请君入瓮,俯仰之间,一切行云流水,恰到好处,既维护了蜀国的利益和尊严,又将东吴放到了火上去烤。
看来不出兵是不行了。这就是做同盟军的代价。陆逊当然明白诸葛亮现在正处于战略拐点上,在祁山将出未出之间,急需外援替他火中取栗。吴国此时送上门去,他怎能不好好地利用一把?
陆逊便决定与诸葛亮过招。
出兵,不出力。一切有待战局的变化。等诸葛亮倾巢出动,牵扯了魏国的主力部队后,他再剑指中原,收拾残局。
总之,火中取栗的事他是不会干的。要干,还是让诸葛亮去干。
郝昭病了。
病得很重。属于奄奄一息那种。
三天之后,郝昭绝望地发现,陈仓已不是他的陈仓,而是诸葛亮的了。
诸葛亮先领关兴、张苞在城里设下伏兵,然后令魏延、姜维两人领五千兵,三天之内赶赴陈仓猛力攻城。一番里应外合,陈仓城易主。
郝昭这才知道,一个防守一生的人也不是毫无破绽的。他可以防住对手,却不能防住自身,防不住命运的翻云覆雨手。
当生命即将结束之时,对手一个下底传中,球就应声入网,城就訇然洞开。
此时,顶替他的人——张郃引着三千兵,还正走在半道上——他未能完成交接任务。
诸葛亮打了个时间差,锁定胜局。
随后,诸葛亮领兵出陈仓斜谷,取了建威,拿下散关,复出祁山。气势一时无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