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四合院我当兵回来了 > 第105章 庙会(第1页)

第105章 庙会(第1页)

老燕京的人都晓得燕京城里有五大庙会,分别为隆福寺庙会、护国寺庙会、白塔寺庙会、土地庙庙会,还有那花市火神庙庙会。这些庙会可都有自已的“开庙档期”,每个月定时开场,就说隆福寺庙会吧,每逢一、二、九、十这几日,必定开庙,到时候那人潮,乌央乌央的,和百货商场差不多。

不要论起过年期间,就不得不提厂甸庙会了。这厂甸庙会,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才有,那场面,盛大得很,京味儿浓得化不开,在四九城里闻名遐迩。打清朝起,到今儿个,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底蕴深厚得很。

庙会,也叫庙市,最早叫“社祭”,在古代,有庙宇就有佛事,佛事一办,香客从四面八方赶来,跟潮水似的,人多了,做买卖的商贩瞅见商机,也就跟着聚拢过来,一来二去,庙会就这么成了。

一般的庙会,都是靠着庙的名气,每个月热热闹闹地办上几场。唯独厂甸这庙会,不走寻常路,不以庙命名,一年就趁着春节露一回脸,可就这一回,规模大得惊人,还特别招人稀罕,成了老燕京人过年必去的地儿。

说起来,逛庙会对沈莫北而言,那可是两辈子加一块儿的头一遭,新鲜得很,心里头满是兴奋劲儿。

由于人多,沈莫北也没有骑自行车,几个人边走边唠嗑,没多大工夫,就晃悠到厂甸了。

提起厂甸,可能有些外乡人不太熟悉,可要是说琉璃厂,那基本都能知道。

厂甸庙会的中心就在琉璃厂东街。

平日里,琉璃厂这地儿挺冷清,没多少人影儿,可一到正月庙会一办,立马热闹非凡。

沈莫北他们刚到,就瞅见长长的琉璃厂东街,人挤人,跟下饺子似的,一眼望过去,全是脑袋。各种年货摊、小吃摊,一个挨着一个,密密麻麻,跟鱼鳞似的,摆得那叫一个齐整,望不到尽头。

沈莫北几人站在那儿,四处打量,好家伙,卖啥的都有,书画珍玩、各类小吃、山货特产、风筝风车、古书旧物、杂物百货等各类物品五花八门,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看不到,应有尽有。

“嫂子、秋楠,你们可得看好南南,大哥,东西您多留神,这地儿人多手杂,保不齐有‘佛爷’,我在前头给大伙开路。”沈莫北说罢,便带着众人涌入庙会的人流中去。

几人刚走进庙会里头,沈莫南那小家伙眼睛尖,瞅见卖糖葫芦的,立马就嚷着要吃。在这个年代,晶莹剔透的糖葫芦,那可是孩子们的心头好,做梦都馋这一口。

沈莫北看了丁秋楠一眼,见她也盯着糖葫芦看,眼中也流露出希冀的目光。

当即也没有犹豫,直接买了三串,这点钱对沈大科长而言可不算什么,递给沈莫南一串、丁秋楠一串、刘英一串。

几人也没客气,接过就美滋滋地吃起来。丁秋楠吃得眯着眼,也不知道是被酸得直咧嘴,还是甜得心里美,那模样,娇俏可爱的很。

见沈莫北盯着她看,丁秋楠有点不好意思,犹豫了一下,把糖葫芦递过去,轻声说道:“小北,你也尝尝,酸酸甜甜的,可好吃了。”

沈莫北对这些东西其实喜爱度一般,但这可是丁秋楠吃过的,立马接过来吃了一口,然后悄咪咪的和丁秋楠说道:“咱们这算不算间接接吻了?。”

这话一出口,丁秋楠的脸“唰”地一下红透了,赶忙扭过头,不敢看他。

几人顺着街道,跟着人群慢悠悠地往前溜达,时不时瞧见有意思的摊位,就停下来瞅瞅。

路过一个风车风筝摊,沈莫北脚步顿住,眼睛放光,饶有兴致地瞧着这些手工艺品。

这可不是后世那些粗制滥造的玩意儿,都是用高粱杆和牛皮纸纯手工做的,风车一转,“嘎吱嘎吱”响得带劲,质量一看就杠杠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