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无人驾驶却能够改变这些状况。
其实丰田熊二一早就意识到,最适合共享经济模式的不是什么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而是共享汽车。在中国共享单车大火的很多年前,日本就提出了公用汽车的概念。
比起私家汽车利用率不足的弊端,公用汽车无疑能满足出行率最大化的需求。
将身处在城市各个地区、具有相同目的地线路的不同人陆续接送到位,这一公用方式一经提出,便得到了深知国内资源不足的很多日本人支持,还在东京小范围的试用过。只可惜,由于当时落后的网络信息技术,无法做到及时的需要反馈,再加上人人都有的自私心理,很难放心地将自己的安全交给别人,且不好划定路线的远近、人员的送达顺序,这一公用模式在试用一段时间后均以失败告终,最后只能以附近相熟的人自由拼车的形式勉强生存下来。
但是,有了无人驾驶技术后,不仅安全性有了保障,没必要再去顾忌私人转公用的那些糟心事,在现在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下,也能做到实时的需求反馈和路线安排。
就利用率而言,远比现在很多人买回来汽车,就只是放在车库跟马路上偶尔开开要更好。
这就更不用说,一些涉及到城市道路建设、以及配套设施服务等顽疾的有效缓解。
毫无疑问,不止是那些面对出行难问题的普通人群,绝大部分城市的管理者、包括汽车制造商都会对此乐见其成,促使无人驾驶汽车的流行。
因为,根据众多汽车制造企业对多个国家的市场调查,绝大多数私家车的一年行程里数都不会超过三万公里。在正常的使用频率之外,很难在标注的寿命年限到达之前触及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报废的车辆几乎有超过百分之六十都面临着能够继续使用的情况,这就迫使很多国家将报废的规定从最大使用年限,改为行驶里程。
换句话说,只要视频中的无人汽车能够上市,在安全性能、使用效率、交通压力、汽车的更换频率等方面,能够惠及到社会所有层面。更别说,已经陷入市场疲软、销售数额增长乏力的全球汽车产业将会迎来一个空前的爆发,而那些没有无人驾驶技术的汽车制造厂商,在这股大潮下必将遭遇淘汰,也是这时候,丰田熊二才知道,为什么对方会如此的有恃无恐,根本就不在意他们的心态与否。
如果他们不抱中国人的大腿,用不了几年,像丰田之类的日系车市场份额都将被蚕食殆尽,而且最糟糕的是,他们对这么重要的消息竟然一无所觉,直到中国已经出现成熟完善的无人驾驶汽车产品后,他们才终于得知这一情况。
这么点时间,根本不够各大汽车厂商做出恰当的反应,对于系统复杂而又系统的汽车产业链来说,就连针对性的研发都可能完不成。
脸色剧变几次,醒悟过来的丰田熊二不由再次趴跪在地,噔噔噔的。。。。将之前的“最敬礼”动作又重新做了一遍,只不过这一次,他的声音带上前所未有的恭敬与感激。
“羽桑,非常感谢您能提前告知这个消息,请问有什么需要我们丰田汽车公司能够效劳的,只要是用得上的地方,我们绝不会推辞!”
丰田熊二已然知道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
一旦错过,丰田汽车,不仅将失去世界第一的汽车制造厂商地位,还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看到丰田熊二代表着丰田公司低头,梁羽终于微笑着将他们的要求说出来。
“嗯,不用行这么重的大礼,这只是我们国内最近研发成功的一款无人驾驶汽车,在这之外,还有两家公司也有同样的项目。不过具体测试过后,我们发现,除了无人驾驶系统、安全系数反馈还有远程控制终端等软件功能符合期望外,在硬件性能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作为一款投注了我们无数心血的高科技产品来说,仅仅安全可靠可不够,我们还希望能够和丰田公司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合作,让这款划时代的产品,变得更加完美。”
第三百七十六章:危险情况出现了
已经参加过具体项目测试的梁羽很清楚,就驾驶技术而言,智能汽车可以说是超乎了绝大部分普通人的想象,几乎能达到f1顶级赛车手的水平。
它根本不存在反应迟钝、疲劳的问题,也没有任何害怕、恐慌的表现,甭管是长途运输,还是短途客运,对它来说都没什么区别。按照既定智能程序作出反应的无人驾驶汽车,始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就像是阿尔法狗在围棋上吊打人类一样,也许没有那种灵关一闪的神手表现,但发挥起来简直稳定的一逼,几乎不存在任何失误的可能。
可想而知,对于一项愁苦自己驾驶水平不够、老是出现低级失误的某些私家车主来说,这是多么大的福音。
他们再也不用担忧一个不小心就成为马路杀手了。
而且这能解决酒驾、飙车、路怒症、伪装成撞车的谋杀案等一系列驾驶问题。
毫不夸张的说,凡是看过无人驾驶汽车表现的人,根本就不怀疑智能汽车在上市后的销量。只要消费者有起码的分辨能力,都会选择更安全可靠的智能汽车。这就更不用说,在加装了智能控件的情况下,任何人都能实时清楚地通过电子屏了解到汽车内部的零部件性能状况,这对大部分都只是普通人的车主来说,再也不用担心被4s跟修理店坑了,就算不懂汽车的运行原理,各种内部的大小毛病也能一览无遗。
不过,对于销量和市场有信心,不代表国内不想借此改变汽车制造业技术相对落后的状况。
不得不承认,合资品牌能够占据国内汽车市场的大半江山的确是有其独到之处。
像发动机技术、人性化的外观及内部乘坐设计、还有各种零部件的优化结构等等,国外几十、上百年的经验积累,实在不是国内匆匆起步三、四十年的私家汽车产业能够比拟的,这方面甚至代表了民用制造业技术水平的衡量标准。若没有意外发生的话,国内汽车产业恐怕还将继续沉沦十到二十年,直到技术经验彻底追赶上来,或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挽回颜面。
所以,即使他们能够在销量方面打败这些合资品牌跟国外厂商,但在汽车的制造水平和硬部件的功能技术上,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