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水灌到一半时,容器端端正正,当水灌满时,容器一下子就倾倒了。孔子的脸色陡变,猛然醒悟,对弟子说:“对呀!满了就是这个样子,这就是持盈之道啊!”子贡在旁边问:“请问老师,怎样才能保持满而不倾呢?”孔子说:“抑制而减少它。”
子贡又问:“什么叫持盈之道呢?”孔子说:“万物由生到长,到最盛时就开始走向衰亡。
人也是这样,快乐到极点就是要走向悲伤了。例如,太阳到了中午就向西偏移开始下山,月亮到了十五日又圆又满,此后就开始转盈为亏。所以,聪明智慧的人要以愚钝不敢来持守;勇武刚强的人要用畏怯懦弱来持定;见闻广博的人要用孤陋寡闻来持守;富有高贵的人要用穷陋节俭来持守;善于治理天下的人要用谦让恭谨来持守。”
孔子年轻时,似乎也带有几分傲气。一次,他遇到老子,便向他请教。老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有盛德容貌若愚”。又说出以下的训示:“傲、欲、气,邪念过多,这对你有害无益。”当孔子即将离开时,老子又说:“送人,富者钱以财物,仁者赠以言语。吾非富者,至少可模仿仁者。”孔子听此一席话深受感动,尽量排除心中的傲气而以谦逊处世。
在孔子老年时,有一位弟子问子贡:“夫子无论到那一国,均是备受礼遇的政治顾问,这是不是夫子自己要求的,或是对方主动邀请的呢?”子贡回答:“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温和、坦率、恭敬、谦虚、有分寸,正因为孔子拥有这种完美的人格,所以不必自己去要求别人,对方自动会邀请。这五种美德均与“傲”相反,克服了年少时的狂傲,成就谦以待人的心胸,此为孔子伟大的地方。
大文学家、大政治家王安石,曾做过宋朝的宰相,晚年闲居在金陵。有一天,他独自一人游览山景,见十多个人围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谈论文学,就坐在一旁静静地听了起来。一个年轻人见他坐了许久一言不发,就问:“你懂文学吗?就是诗啊、词啊、赋啊什么的。要是不懂何必在这里白白浪费时间呢?”王安石淡淡地说:“我懂一点,只懂一点。”那人见他说懂得,就问:“你尊姓大名啊?”王安石说:“卑姓王,字介甫,号半山,名安石。”众人一听坐在他们面前的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安石,都惊慌地站起来纷纷向他表示敬意。
如今,“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的老话已经被大多数人遗忘,取而代之的是自夸和炫耀。尤其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更是极尽张扬之能事,许多人已经不知谦虚为何物,这是做人的悲哀。
明朝思想家王守仁说:“人生的大病只是一个傲字”。三国时的诸葛亮说:“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骄傲狂妄,会把自己遮住,得不到真理之光,还会与别人疏远,这是造成人生大起大落的原因之一。
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安详是
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现代人向往功名,看重物质生活要求,同时又追求清高出世的精神。在竞争的社会,工作生活快节奏,让人们疲倦压抑,越来越多的人向往清净安逸的环境,哪怕是短暂的歇息。可是,在一个喧嚣浮躁的时代底下,到哪里去寻找宁静的心灵栖息之地呢?
弘一大师的《格言别录》上说:“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佛语蕴含着无限禅机,人也是灵性的生物,偶然拾得一句,便能参透半个人生。
老子曰:恬淡至上,胜而不美。阮籍诗云:恬淡志安贫。恬淡不能给人外在辉煌,却能使人有内在的超越。平淡对得失,冷眼看繁华,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失落,不献媚权势,不屈从钱财,坦坦荡荡,从从容容。
年届九旬的围棋名宿吴清源先生,半个世纪以前东渡扶桑,在日本棋坛上“横扫千军如卷席”,建立了长达15年“天下无敌”的辉煌业绩。吴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在精神世界方面可谓是无比富足,但在物质享受方面,先生却更像是位得道的高僧,一尘不染,甘于淡泊。
吴先生素来烟酒不沾,既不打麻将,也不玩高尔夫球,更不去追红逐绿,赛车赌马,游戏人间。尽管早已名满天下,但直到今日,他既没有积蓄起万贯家财,也没有自己的房产轿车,而是平静地与夫人寄居在日本东京闹市区的一座普通公寓里。除了读书之外,围棋就是吴先生平生唯一的事业与爱好。
恬淡是一种独到的意境和智慧,是成熟人生的表现,是生命的再造与升华,更是一种思想和文化修养的积淀。恬淡使人变得空灵而美好,在清净的每一天,即使很平淡,也透着幸福的味道。
安详是处事第一法。安详是一种优良的生命质地,是一块智慧的美玉。它与豁达宽容结伴,同宁静慈怀为伍,以成熟丰富为内涵。一个人能以安详的心态,从容地看天空云卷云舒,看地上花开花落,看世间人聚人散,这便是一种平和安详,也是是人生最好的境界。
安详显示着一种成熟,一种智慧。真正的安详来自于内心。当生命的浪潮在自我的河床里奔腾不息、跌宕起伏后,必须重归平静,才能修炼安详,获得安详。寻求安详的人,应当懂得如何驾驭自己,如何与他人融洽相处。一个人能保持平静安宁的心态,他离成功已经不远。相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会导致浅薄和失误。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有一分谦退,便有一分受益处;有一分矜张,便有一分挫折来。宋朝慈受怀深禅师曾作了一首有名的诗偈:“万事无如退步眠,放教痴钝却安然,漆因有用遭人割,膏为能明彻夜煎。”大意是说,世间万事在应对进退上,没有以退为进更加高明;而在待人处世方面,大智若愚般带有少许胡涂,反而更能自在安然。所谓“麝因香重身先死,蚕因丝多命早亡”,才华洋溢的人,若不懂得韬光养晦,反而时时显露,处处招摇,便容易招灾引祸。整首诗偈即是在教导世人要内敛、知谦退。
一般人只知道向前行进,却不知还有一个退步自保的世界,所以在世间的名利战场上,往往争得面红耳赤,碰得鼻青脸肿,撞得遍体鳞伤,甚至摔得粉身碎骨。人生有两个世界,一是前进的世界,一是回头的世界。如果能把握好这两个世界,人生便能更臻完美。
在为人处世上,有时退让不是完全的消极,反而是积极的转进。我们要谦冲自牧,时时觉察、觉照,使本性清澈显见,不会被贡高我慢的假象所蒙蔽。面对功名富贵、人我是非之前,偶尔胡涂一下是何等地洒脱自在,何等地悠然自得。
认识你自己
人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最陌生的也莫过于自己。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这是生命的一大课题,
在希腊帕尔纳索斯山南坡上,有一个驰名世界的戴尔波伊神托所,入口处的巨石上赫然镌刻着这样几个大字:“认识你自己!”这就是古希腊哲学家们普遍认为的人类最高智慧。
一个人最不了解的其实是自己,人们只了解自己的欲望,不了解自己的本性;只了解自己的所缺,不了解自己的所有;只了解自己的容貌,不了解自己的形象。为此,我们需要学会打量自己,要像澡堂里的镜子那样,当茫茫雾气凝为水珠淌下来之后镜里就有真容。
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古代的欧洲。技师迈克尔拥有一副寻常人不可与其比拟的聪明头脑,他可以在几天之内就搞出一项发明,还能解答各种各样离奇古怪的难题。人们都尊敬他,称赞他,把他视为博学多才的学者,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有一次,迈克尔从十米高的陡坡上往下面的湖水里跳,居然成功了。人们为他欢呼,迈克尔也异常激动。为了满足拥戴者们的浓厚兴趣,争取创造更好的纪录,他又登上了二十米高的陡坡。
有人悄悄地劝他:“你要当心。”他却说:“为了向世人证实我确实不同于凡人,我要不惜一切。”结果,他毫不犹豫地又从二十米高的陡坡上向下冲击。迈克尔的勇敢惊动了每一位在场的目击者,人们惊讶地张大了嘴巴,看着这个勇敢的男子汉神奇而出色的绝技表演。这次他又成功了。
人们沸腾起来,在当时还没有人敢从这么高的地方往水里跳,人们为亲睹勇士这一盖世无双的壮举而感到幸福。当他从深深的湖底钻出水面的时候,人们齐声高喊着他的名字:“迈克尔,迈克尔!”他陶醉了,沉浸在无比的甜蜜之中。他抖掉头发上的水珠,不断地向人们挥手致意。
从这以后,迈克尔被无数人相继邀请到各地表演他的绝技,从而使更多的人有机会目睹他那高超优美的英姿。从此他的威名大振,声誉越来越大。迈克尔觉得,他应该继续努力,再攀高峰。
几年过去了,迈克尔已经不满足于从很高的陡坡上往下跳的绝技了。他已经跳腻了,人们对观赏他的那老一套的表演也习已为常了,因而欢呼声以及对他的狂热也远不及从前了。为此使他感到十分苦恼,他在想,怎么才能让人们对他的热情永远保持在一个较高的热度上呢?想来想去,他觉得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不断地创新。
一天,一只小鸟从他眼前飞过,扑闪着翅膀,不一会儿便消失在林中了。他恍然间受到了新的启发。于是,一个大胆的念头油然生起,他用了两天时间便制作成了一对漂亮的人造翅膀。他看着自己的杰作,脸上露出了胜利者迷人的微笑。
迈克尔要戴上人造翅膀从欧洲最高的塔尖上腾空跳跃的消息不径而走,几乎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欧洲。人们对迈克尔的狂热又被他这一新的壮举重新煽动起来,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要再一次亲眼目睹迈克尔的壮举。
表演这天,塔周围聚集了无以数计的人群。连罗马皇帝也给惊动了,赶来观看。这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呀!迈克尔站在塔下一个平台上,注视着四周上万双眼睛,他的血液此时已完全沸腾了。
有人悄悄凑过去,对他说:“你不要这样冒险,这样做最终不会有好结果的。”
迈克尔轻蔑地看了劝他的人一眼,“你要阻止我的行动吗?你想让我丢掉即将到手的成功机会吗?你这个卑劣的小人。”
来人说:“我不是什么小人,我希望你成功,但成功要有成功的条件,你跳水能取得成功,并不一定标志着你跳塔也能成功。”
迈克尔大喊:“你在妒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