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草部
胡卢巴
燥、补肾命、除寒湿。苦温纯阳。入右肾命门,暖丹田,壮元阳。治肾脏虚冷。阳气不能归元。(同附子硫黄。)瘕疝冷气。(同茴香巴戟川乌川楝吴茱萸。)寒湿香港脚。相火炽盛。阴血亏少者禁之。出岭南。
番舶者良。云是番莱菔子。淘净。酒浸曝。或蒸或炒。(小肠气痛、胡卢巴为末、每服二钱、茴香汤下。)
卷三草部
艾叶
宣理气血、燥逐寒热。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太、少、厥。)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胎动腰痛下血、胶艾汤良、胶艾煎服、亦治虚痢。)治吐衄崩带。(治带要药。)腹痛冷痢。血痢。霍乱转筋。杀蛔治癣。(醋煎服、外科有用干艾作汤、投白矾二三钱、洗疮、然后敷药、盖人气血冷、必假艾力以佐阳、而艾性又能杀虫也。)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丹田气弱、脐腹冷者、以熟艾装袋气亦宜、以此夹入袜内。)纯阳香燥。凡血燥生热者。禁与灸火。
亦大伤阴血。虚者宜慎。陈久者良。揉捣如绵。谓之熟艾。灸火用。妇人丸散。醋煮捣饼。
再为末用。(入茯苓数片同研、则易细。)煎服宜鲜者。醋、香附为使。(艾附丸、调妇人诸病、宋时重汤阴艾、自明成化来、则以蕲州艾为胜、云灸酒坛、一灸便透、蒙筌、发明、并以野艾为真蕲艾、虽香、实非艾种、今人多以蓬蒿伪蕲艾。)
卷三草部
木棉
纲目作木绵、俗呼棉花。甘温。治血崩金疮。(白绵或布、烧灰。)子油、辛热微毒。治恶疮疥癣。然灯损目。有草木二种。(草本出南番、宋末始入江南、今则遍及江北与中州矣、不蚕而绵、不麻而布、利被天下、其益大哉、木本出交州永昌等处。)
卷三草部
鸡冠花
甘凉。治痔漏下血。赤白下痢。崩中。赤白带下。(分赤白用。)子治肠风泻血。赤白痢。
崩中带下。(炒用。)苗治疮痔及血病。以花状命名。
卷三草部
元宝草
补阴。辛寒补阴。治吐血衄血。生江浙田塍间。一茎直上。叶对节生。如元宝向上。或三四层。
或五六层。
卷三草部
雪里青
泻热。苦大寒。治咽喉急闭。(捣汁灌之、立效。)一名过冬青。生田塍间。如天名精而小。叶布地生。无枝梗。四时不雕。雪天开小白花。
卷三草部
万年青
泻热。甘苦寒。治咽喉急闭。(捣汁、入米醋少许灌之、吐痰立苏。)一名千年。子可催生。
卷三草部
白米饭草
一名糯米饭草。润、补肺。甘平。润燥补肺。和中益胃。治劳伤肺气。吐血咳嗽。(不论根茎花叶、捣汁熬膏、入上白蜜、炼稠、贮瓷器、随时服。)又名草。用花尤良。(花味甚甘、儿童常采以其汁、故名。)
卷三草部
淡竹叶
通、利水。甘淡寒。利小便。(小便利、则心火因之而清、故能兼除烦热。)有走无守。孕妇禁服。
春生。苗高数寸。细茎绿叶。俨如竹。秋结小长穗。(根苗捣汁、和米作酒曲、甚芳烈。)
卷三草部
蓍实
补中气。味苦酸平。益气充肌。明目。聪慧先知。久服不饥不老。(此神草也、故本经列之上品。)叶治痞疾。(腹中痞块、蓍叶、独蒜、穿山甲末、食盐同好醋、捣成饼、量痞大小贴之、以两炷香为度、其痞化为血、从大便出。)
卷三草部
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