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态度的转变就是命运的转变。
改变,就从这一刻开始
态度是人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的态度使人成功,消极的态度让人颓废。心理咨询专家研究发现,一个人工作、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中,态度又占有重要位置。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测试,让3个人完成同样一件事,其结果却因为每个人工作态度的不同而出现差别很大的结果。在我们身边,这种事例不胜枚举。积极态度让我们减少了思考的时间,简化了行动的步骤,让我们更有效率;而消极态度使我们封闭保守,自以为是,墨守成规。然而,面对生活中的消极态度,态度固守常态的力量对我们的控制大过了追求改变的力量。
仔细看看,我们的大多数人早已习惯了过去的自己,大多数的日常活动都只是习惯而已,如几点钟起床,怎么洗澡、刷牙、穿衣、读报、吃早餐、驾车上班等等,一天之内上演着几百种习惯。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仔细检查一遍自己的习惯。看看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无益的,哪些是有害的,然后将无益、有害的改为有益的,哪怕一个小小的改变,假以时日,必能受益无穷。请记住,拥有了成功的习惯,我们就拥有了享受终生的财富。行动起来,改变就从今天开始……
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鸽子看见乌鸦飞得很辛苦,关心地问:“你要飞到哪里去?”乌鸦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声不好听,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平静地告诉乌鸦:“那我劝你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的,如果你无法改变环境,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你自己。你若不想做,会找到一个借口;你若想做,会自己找到一个方法!”
歌德有句话说得好:“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是在旭日初生的时候即投入行动。”改变要趁早,不能只是在嘴上说说,迟迟不行动,到头来,白白浪费了一生,无所成就。
一位知识渊博的教授与一位文盲相邻而居。尽管两人地位悬殊,知识水平、性格有天壤之别,可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尽快富裕起来。
教授每天跷着二郎腿大谈特谈他的致富经,文盲在旁虔诚地听着,他非常钦佩教授的学识与智能,并且开始依着教授的致富设想去实现。
若干年后,文盲成了一位百万富翁,而教授还在空谈他的致富理论。
有人会说,我是很想立即改变现状,但周围的大环境就这样,不允许,没办法呀!他必定是忘了:一个人在面临无法改变的环境的时候,他要学会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了,环境也会随着改变。西方有句谚语:“生存决定于改变的能力。”不少人往往是一方面既想改变现状,另一方面又害怕承受痛苦,结果把自己弄得既矛盾又挣扎,折腾了一大圈又绕回到起点。改变是痛苦的,但是,如果不改变,那将是更大的痛苦。
“奶酪的故事”随着《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的畅销已经深入人心。看过的人都知道书中反映的道理是:世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每个人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要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我们必须做出改变,而且,改变必须从今天开始,马上开始,从自己开始,从每一件小事开始。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相信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寻求的“奶酪”是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寻找属于自己的奶酪,如何面对已经拥有的而且随时可能失去的奶酪。变化始终存在,不管这变化是好是坏,我们必须接受,而变化的好坏往往取决于人的适应能力,也就是你准备的充分与否。当看到变化会使事情变得更好时,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不管我们怎样选择,都应是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每天都在变化,都在顺应着潮流变化。
心理学家安东尼·罗宾说过:“一切的改变都是可以马上办到的。”人们对于“改变”这个问题所保持的态度,经常是“应当”而不是“必须”,就算是必须,也经常是指未来的“某一天”。要想马上改变,唯一的方法就是在心里保持迫切感:不能不快点去做。如何让自己愿意主动去改变呢?一个办法就是让自己的情绪达到痛苦的临界点,让自己觉得不马上改变是不成的。改变要能成功,不是知道得改变便算了事,而是得打从心知道自己必须改变才行。如果你多次曾试图改变而未见成功,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令你改变的痛苦还未达到令你无法忍受的程度,而唯有当你达到那样的痛苦临界点时,这时能令你改变的杠杆才会出现。
朋友,不要再怯懦、犹豫了,行动起来,改变就从这一刻开始。
改变不了过去,但可改变现在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这段话可能很多人都在书中见到过,但你并不一定知道这段话是出自一个癌症患者口中,这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更加强烈的震撼。对于一个患有绝症的人来说,人类在无法战胜的病魔面前是多么渺小和无助。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我们对于社会的改造,对于环境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既然改变不了环境,改变不了社会,为什么不改变我们自己来适应这个社会呢?
曾经被心爱的人抛弃在心灵的荒野,备受身心的双重熬煎,无法自拔;曾经被效力过的老板批评指责,失去丰厚的酬金,饱受生活的困窘;曾经被自己的无知出卖,输掉可怜的赌注,追悔莫及……
如果说这一切都是失败的话,我们几乎被失败占据了整个过去。似乎过去成为了失败的代名词,没有人愿意再度提起。
有人说:“凡事不在乎最终的胜败,至少我们曾经努力过。”
有人说:“因为我们努力过,所以我们不能失败。”
我想说的是我们不是神仙,我们很平凡,没有什么特异功能。等待会有奇迹出现,躺在过去失败的记忆里,编织着真实和不真实的理由,搪塞着自己的过失,终不会得到成功的眷顾。
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想着要改变社会,成年以后就想改变家人,当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才发现,他谁也改变不了,唯一能改变的人就是自己。
痛苦挥之不去就把它忘记,现在正是工作学习的好时机;痛楚无法摆脱就把它淡化,现在正有高兴快乐的好景色;挫折挡住去路就把它打败,现在正是展示才华的好机会……
为什么天天没精打采地去工作,为什么天天看不到灿烂的太阳.为什么天天找不到忙碌的理由……
现在不是萎靡颓废的时候,不是抱怨后悔的时候,更不是迷茫的时候。硬着头皮去工作,怎么能够进入良好的工作境界呢?
1912年,24岁的卡耐基不无悲哀地放弃了演艺生涯,流落在曼哈顿街头。他无数次地问自己,我的前途在哪里?我的希望在哪里?我热烈憧憬充满活力的人生在哪里?为自己轻蔑的工作而起早贪黑地忙碌,住在与螳螂为伍的陋室,吃着简单粗陋的食物,这就是我的人生吗?他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忧虑和烦恼使他患了偏头疼的病,他无所适从,痛苦难耐。
一天,他偶然在“商联会”大厦前遇到一位左手齐腕切断的年轻人,同情和怜悯使他走过去,和小伙子攀谈起来。小伙子十分乐观地告诉卡耐基,他的手是被轧钢机轧断的,手虽然没有了,可是命还在呀!卡耐基问他生活是否困难,是否经常被烦恼所困扰。小伙子笑了笑,说:“不会的。我早就忘了这件事了。只是在缝衣服的时候,才会想起自己少了一只左手。”短短的几句话,却深深打动了卡耐基的心,并使他受到启发:一个人在不得已时,不论什么状态都要接受它;至于已经过去的事,多想也没有用,只能尽快忘掉它。
他开始寻找自己烦恼的原因:疲惫不堪和工作了无兴趣,导致推销工作失败;大学期间的辉煌之梦被现实生活击碎,舞台生涯的彻底失败和生活的四处奔波……新的忧郁和旧的烦恼像不停滴落的水滴,不断地滴下来……使他痛苦不堪,几乎要到精神崩溃的边缘。卡耐基扪心自问:我日夜忧虑,对目前的困境究竟有什么益处呢?想到此,他一骨碌爬起来,拿出纸和笔,在简陋的书桌上梳理自己的人生。他在白纸上写出这样几个问题:
1.过去已经逝去,未来尚未可知,你想生活在昨天、今天还是明天?
2.令我烦恼和忧虑的问题究竟是什么?有什么万全的应对之策?
3.如果把忧虑的时间用来行动,我会得到什么?我的梦想是什么?
卡耐基就这样不断地追问自己,写呀画呀,画呀写呀。当黎明来临的时候,一丝曙光也照亮了他的心。
卡耐基就是用这种方法,顺利度过了彷徨苦闷的时期,迎来了创立自己事业的新起点。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人生中的种种不如意,至关重要的是改变心态,正视现实中的困难和挑战,不能盲目地自我设置障碍。认真分析自己的真实情况,抛开忧虑和烦恼,毅然舍弃旧有的东西,振作精神,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我们还应该学习古人那种宠辱不惊的意志和胆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不仅仅忍辱负重,而且历尽千辛万苦,改变了越国的现状,创造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举;韩信忍胯下之辱,成王侯之霸业,流芳千古。
勾践与韩信都曾经很失败,一个近乎亡国,一个几乎流浪街头,倘若人生如此,实为奇耻大辱,但是他们不为不可改变的过去而伤心流泪,反而抓住现在,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忍辱负重,屈从于形势,伺机再起,最终成就了千秋伟业。这大概就是改变不了过去,但可改变现在的真实写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