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
属性:周因长夏湿热。食物失调。所谓湿多成五泄也。先用胃苓汤分利阴阳。(暑湿热)胃苓汤去甘草。
温长夏湿胜为泻。腹鸣溺少。腑阳不司分利。先宜导湿和中。胃苓汤。
又向年阴分伤及阳位。每有腹满便溏。长夏入秋。常有滞下。此中焦气分积弱。水谷之气易于聚湿。或口鼻触入秽邪。遂令脾胃不和。是夏秋调摄最宜加意。拟夏秋应用方备采。天暖气蒸。南方最有中痧痞胀诸恙。未受病前。心怀疑虑。即饮芳香正气之属。毋令邪入为第一义。
藿香梗白蔻仁橘红桔梗杏仁郁金降香浓朴夏至后。热胜湿蒸。气伤神倦。用东垣益气汤。若汗退场门渴。兼生脉散敛液。
某秋暑秽浊。气从吸入。寒热如疟。上咳痰。下洞泄。三焦蔓延。小水短赤。议芳香辟秽。分利渗湿。
藿香浓朴广皮茯苓块甘草猪苓泽泻木瓜滑石檀香汁又进药稍缓。所言秽浊。非臆说矣。其阴茎囊肿。是湿热甚而下坠入腑。与方书茎款症有间。
议河间法。
浓朴杏仁滑石寒水石石膏猪苓泽泻丝瓜叶某阴疟久伤成损。俯不能卧。脊强。脉垂。足跗浮肿。乃督脉不用。渐至伛偻废疾。近日暑湿内侵泄泻。先宜分利和中。
浓朴藿香广皮茯苓泽泻木瓜炒扁豆炒楂肉炒砂仁蔡(二一)气短少续为虚。近日腹中不和。泄泻暑伤。先以清暑和脾。预防滞下。
浓朴广皮炙草茯苓泽泻炒扁豆麦芽木瓜炒楂肉砂仁又香砂异功散。
叶(五七)平素操持积劳。五志之火易燃。上则鼻窍堵塞。下有肛痔肠红。冬春温邪。是阳气发越。邪气乘虚内伏。夫所伏之邪。非比暴感发散可解。况兼劳倦内伤之体。病经九十日来。足跗日肿。大便日行五六次。其形粘腻。其色黄赤紫滞。小便不利。必随大便而稍通。此肾关枢机已废。二肠阳腑失司。所进水谷。脾胃不主营运。酿湿坠下。转为瘀腐之形。正当土旺入夏。脾胃主气。此湿热内淫。由乎脾肾日伤。不得明理之医。一误再误。必致变现腹满矣。夫左脉之缓涩。是久病阴阳之损。是合理也。而右脉弦大。岂是有余形质之滞。即仲景所云。弦为胃减。大则病进。亦由阳明脉络渐弛。肿自下日上之义。守中治中。有妨食滋满之弊。大旨中宜运通。
下宜分利。必得小溲自利。腑气开阖。始有转机。若再延绵月余。夏至阴生。便难力挽矣。四苓加椒目浓朴益智广皮白。
又服分消方法五日。泻减溺通。足跗浮肿未消。要知脾胃久困。湿热滞浊。无以营运。所进水谷。其气蒸变为湿。湿胜多成五泻。欲使湿去。必利小便。然渗利太过。望六年岁之人。又当虑及下焦。久病入夏。正脾胃司令时候。脾脏宜补则健。胃腑宜疏自清。扶正气。驱湿热。乃消补兼施治去。晚服资生丸炒米汤送下。
(早服)人参广皮防己浓朴茯苓生术泽泻神曲黄连吴萸朱口腹不慎。湿热内起。泄泻复至。此湿多成五泄。气泻则腹胀矣。(湿热)人参茅术川连黄芩白芍广皮茯苓泽泻楂肉陈脉缓大。腹痛泄泻。小溲不利。此水谷内因之湿。郁蒸肠胃。致清浊不分。若不清理分消。延为积聚粘腻滞下。议用芩芍汤。
淡黄芩生白芍广皮浓朴藿香茯苓猪苓泽泻张脉缓涩。腹满。痛泻不爽。气郁滞久。湿凝在肠。用丹溪小温中丸。
针砂小川连苍术白术香附半夏广皮青皮神曲浆丸。
程诊脉肝部独大。脾胃缓弱。平昔纳谷甚少。而精神颇好。其先天充旺不待言矣。目今水泻。
少腹满胀。少腹为厥阴肝位。由阴阳不分。浊踞于下。致肝失疏泄。当以五苓散导水利湿。仿古急开支河之法。
黄(九岁)久泻兼发疮痍。是湿胜热郁。苦寒必佐风药。合乎东垣脾宜升。胃宜降之旨。
人参川连黄柏广皮炙草生于术羌活防风升麻柴胡神曲麦芽朱(三四)形瘦尖长。木火体质。自上年泄泻。累用脾胃药不效。此阴水素亏。酒食水谷之湿下坠。阴弱不能包涵所致。宜苦味坚阴。淡渗胜湿。
炒川连炒黄柏浓朴广皮白茯苓猪苓泽泻炒楂肉陈寒湿已变热郁。六腑为窒为泻。
生台术浓朴广皮白茯苓益智仁木瓜茵陈泽泻某(三三)酒湿内聚痰饮。余湿下注五泄。常用一味茅术丸。
炒半夏茯苓苡仁刺蒺藜新会皮王(氏)头胀。喜冷冻饮料。咳呕心中胀。泄泻不爽。此为中暑。故止涩血药更甚。舌色白。议清上焦气分。(中暑)石膏淡黄芩炒半夏橘红浓朴杏仁王(二七)自春徂冬。泻白积。至今腹痛。小水不利。想食物非宜。脾胃水寒偏注大肠。当分其势以导太阳。胃苓汤主之。(中阳湿滞)胡(二三)三疟劫截不效。必是阴脏受病。衄血热渴。食入不化痛泻。二者相反。思病延已久。食物无忌。病中勉强进食。不能充长精神。即为滞浊阻痹。先以胀泻调理。不必以疟相混。
草果浓朴陈皮木香茯苓皮腹皮猪苓泽泻郁(四八)经营劳心。纳食违时。饥饱劳伤。脾胃受病。脾失运化。夜属阴晦。至天明洞泻粘腻。食物不喜。脾弱。恶食柔浊之味。五苓通膀胱分泄。湿气已走前阴之窍。用之小效。东垣谓中气不足。
溲便乃变。阳不营运。湿多成五泄矣。
人参生白术茯苓炙草炮姜肉桂某(五八)形寒便泻。舌白。
浓朴广皮半夏茯苓皮桂枝木生姜程(氏)寒湿腹痛。恶心泄泻。(寒湿)浓朴藿香梗益智仁广皮炒茅术煨木香茯苓泽泻吴(氏)寒凝胃阳。腹痛泄泻。
草果浓朴茅术广皮吴萸炒楂肉程(氏)泻后腹膨。
人参生益智炮姜茯苓浓朴广皮砂仁陆(妪)气滞为胀。湿郁为泻。主以分消。
炒浓朴大腹皮茯苓泽泻煨益智广皮炒楂肉某(氏)雨湿凉气。乘于脾胃。泄泻之后。腹膨减食。宜健中运湿。
焦白术炭浓朴广皮生谷芽炒扁豆木瓜茯苓泽泻程(女)湿郁脾阳。腹满。肢冷泄泻。四苓散加浓朴广皮。
邹(妪)湿伤泄泻。小便全少。腹满欲胀。舌白不饥。病在足太阴脾。宜温中佐以分利。
生茅术浓朴草果广皮茯苓猪苓泽泻炒砂仁又早服真武丸。姜汤送二钱五分。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