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步——能屈能伸才张显智慧
生活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里,和别人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磕磕碰碰,出现点磨擦,再所难免。此时,如果仇恨满天,得理不饶人,后果只能是两败俱伤,鱼死网破,而如果采取忍让之道,则会“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几平浪静”。哪个更划算,不言自明。
大凡英雄豪杰,胸怀大志,打算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人,均为能屈能伸之人。这就好比一个矮小的人,要登高墙,必须要寻找一个梯子作为登高的台阶,假如一时寻找不到梯子,那么,即使旁边有一个马桶,未尝不可利用作为进身的阶梯。假如嫌它臭,就爬不到高墙上去。当初,张良、韩信就是刘邦的梯子,韩林儿就是朱元璋的马桶。
韩信年少时曾受过胯下之辱,但他并不是懦夫。他之所以忍受这样大的屈辱,是因为他的人生抱负太大了,没有必要小不忍则乱大谋。后来跟随刘邦逐鹿中原,风云际会,先后作过齐王和楚王。在他与部下谈起这件事时说:难道当时我真没有胆量和力量杀那个羞辱我的人吗?而是如果杀了他,我的一生就完蛋了,我忍住了,才有今天这样的地位和成就。
人们在制定理想目标时,往往在实践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致使你气愤、胆怯、自卑、情绪冲动、灰心丧气、意志动摇等,立志愈高,所遇到的困难就愈大,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乐观坚毅精神的表现。
苦难是一种前兆,也是一种考验,它选择意志坚韧者,淘汰意志薄弱者。要达到奇伟瑰怪的人生境界,要成就任重道远的伟业,必须具有远大的志向和极端坚韧的品质。
一场大雪过后,树林子出现了有趣的现象,只见榆树的很多枝条被厚厚的积雪压得折断了。而松树却生机盎然,一点儿也没有受到伤害。原来榆树的树枝不会变曲,结果冰雪在上面越积越厚,直到将其压断,实在是备受摧残。而松树却与之相反,在冰雪的负荷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时,便会把树枝垂下,积雪就掉落下来。松树树枝因能向下,使雪易滑落,所以枝干依旧挺拔,巍然屹立。能屈能伸,刚柔相济,正是这种气度和风范使松树经受了一场暴风雪的洗礼。
人世间的冷暖是变化无常的,人生的道路是变化无常的,当你在遇到困难走不通时,或许退一步就会海阔天空;当你在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一定要有谦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应该把功劳让与别人一些,不要居功自傲,更不要得意忘形。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能屈能伸。
富兰克林小时候到一位长者家里去拜访,去聆听前辈的教诲。没料到,他一进门头就在门框上狠狠地撞了一下。身材高大的富兰克林疼痛难忍,不停地用手指揉着自己头上的大包,两眼瞪着那个低于正常标准的门框。出门迎接的长者看到他那副狼狈不堪的样子,忍不住笑起来:“年轻人,很痛吧?”这位长者语重心长地说,“这可是你今天来这儿的最大的收获。”
一个人要想在世上有所作为,“低头”是少不了的。低头是为了把头抬得更高更有力。现实世界纷纭复杂,并非想像得那么一帆风顺,面对人生旅途中一个个低矮的“门框”,暂时的低头并非卑屈,而是为了长久的抬头;一时的退让绝非是丧失原则和失去自尊,而是为了更好的前进。缩回来的拳头,打起人来才有力。只有采取这种积极而且明智的初始方法,才能审时度势,通过迂回和缓而达到目的,实现超越。对这些厚重的“门框”视而不见,傲气不敛,硬碰硬撞,结果只能是头破血流,成为摆在风车面前的“唐诘诃德”。
富兰克林终身难忘前辈的忠告,将“学会低头,拥有谦逊”作为自己生活的准则和座右铭,并且身体力行,后来终成大器,卓有建树,被誉为“美国之父”。
自然界所有的事物都知道如何以及何时做出让步或屈服。遭遇强风时,树枝的明智之举是弯曲而不是逆风折断。在飓风中,棕榈树会以任何方式向地面弯曲,之后又迅速恢复到笔直的状态。屈服也可以说是一种胜利。懂得如何屈服的最大好处在于,在你取得胜利的时候,你的对手不会感到被击败。
智慧点拨:
忍是一种宽广博大的胸怀,忍是一种包容一切的气概。忍讲究的策略,体现的是智慧。“弓过盈则弯,刀过刚则断”,能忍者追求的是大智大勇,决不做头脑发热的莽夫。
付出——付出也是收获
两个钓鱼高手相约到鱼塘垂钓,他们均是垂钓的高手,隔不了多久的功夫,皆大有收获。
这时,鱼塘边上来了十多名游客,他们看到这两位高手轻轻松松就把鱼钓上来了,不免感到几分羡慕,于是都到附近去买了一些钓竿来试试自己的运气如何。没想到,不擅此道的游客,钓了半天仍是一无所获。
那两位钓鱼高手,其中一人孤僻、不爱搭理别人,单享独钓之乐;而另一位高手,却是个热心、豪放、爱交朋友的人。
爱交朋友的这位高手,看到游客钓不到鱼,就说:“这样吧!我来教你们钓鱼,如果你们学会了我传授的诀窍而钓到鱼时,每十尾就分给我一尾,不满十尾就不必给我。”双方一拍即合,欣然同意。教完这一群人,他又到另一群人中,同样也传授钓鱼术,依然要求每钓十尾回馈给他一尾。
一天来,这位热心助人的钓鱼高手,把所有时间都用于指导垂钓者,获得的竟是满满一大箩鱼,还认识了一大群新朋友,同时,左一声“老师”,右一声“老师”,备受尊崇。而同来的另一位钓鱼高手,却没享受到这种服务于人的乐趣。
当大家圈绕着其同伴学钓鱼时,那人显得孤单落寞。闷钓一整天,检视竹篓里的鱼,收获也远没有同伴的多。
正如故事中的钓者,当你帮助别人获得成功——钓到鱼之后,自然在助人为乐之余而得到回馈,这么美好的事情,为什么不愿意干呢?
钓鱼如此,人生的每一件事不都是这样吗?乐于帮助别人的人,不仅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同时也能在危难之际得到别人的关照;而平日里便孤独一人的人,在需要帮助时,恐怕只有靠自己了!
人生的不幸往往在于,当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时,想不到去帮助别人,然而一旦需要别人帮助时,才想起该去先帮别人一把,可是一切都为时已晚。
有人曾和上帝谈论天堂与地狱的问题。上帝对这个人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的房间。每个人看来都营养不良、绝望又饥饿。每个人都拿着一只可以够到锅的汤匙,但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长,没法把东西送进嘴里。他们看来非常悲苦。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上帝说。他们进入另一个房间,它和第一个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匙。但每个人都很快乐,吃得很愉快。因为他们互相用自己的汤匙舀肉去喂对方。
因为自私,人们不肯帮助别人,不肯为别人而牺牲自己的一丁点利益,结果却是害人不利己,自己却失去的更多。其实,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为别人而付出的同时,快乐和富裕便会进入你的心中,相反,如果困守在自设的真空中,不肯接受也不愿意付出,那很有可能使自己窒息,很有可能像地狱的人们一样,守着食物饿死。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只蚂蚁正在外面闲逛,忽然一阵强风把它从地上卷了起来,吹到池塘里面去了,蚂蚁因为不会游泳,只能在水里奋力挣扎并大喊救命。
结果,一只鸽子正好经过池塘,听到有人喊:“救命啊!救命啊!”
鸽子停下来找,听声音从来哪来的。在水池中挣扎的蚂蚁看见了鸽子,便拼命喊道:“我在池塘里,快救命啊!”
鸽子看到池塘中快被淹死的蚂蚁,赶忙叼了一片树叶丢到了池塘中。
快被淹死的蚂蚁使尽全身力气,好不容易才爬上了树叶,然后随着树叶慢慢地漂到池塘边,这才算是捡回一条命。蚂蚁心存感激地对鸽子说道:“谢谢你救了我,我一定不会忘记你!”
过了很久,一天蚂蚁正在外面寻找食物,突然看见森林里一个猎人正在用枪瞄准树上的一个小鸽子。它仔细一看,正是曾经救过自己的那一只。
正在树上休息的鸽子此时并没有觉察到猎人要拿枪打它,正在唧唧喳喳地叫叫。
蚂蚁不顾一切,快速爬到猎人脚下,狠狠地咬了一口,猎人疼得大叫,手中正在瞄准鸽子的枪掉在了地上,这一下惊动了鸽子,它吓得立即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