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感悟
人的高贵,不在于地位的高低,而在于心灵的高贵。地位崇高而内心卑污的人,远远没有地位低微而心灵高洁的人高贵。
感恩图报
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
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够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
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好办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渔郎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
郑定公一听,马上问打渔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车子?”
打渔郎摇摇头说:“我不用士兵和车子,也不用带食物,我只要用我这根划船的桨,就可以叫好几万吴国士兵返回吴国。”
是什么样的船桨那么厉害呀?打渔郎没有说明,只是把船桨夹在胳肢窝下面,跑到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
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敲打着船桨:“芦中人,芦中人,渡过江,谁的恩?宝剑上,七星文,还给你,带在身。你今天,得意了,可记得,渔丈人?”
伍子胥看到打渔郎手上的船桨,马上问他:“年轻人,你是谁呀?”
打渔郎回答说:“你没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桨吗?我父亲就是靠这根船桨过日子,他还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呀!”
伍子胥一听:“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有一个打鱼的老先生救过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呢!原来你是他的儿子,你怎么会来这里呢?”
打渔郎说:“还不是因为你们吴国要来攻打我们郑国,我们这些打渔的人通通被叫来这里。我们的国君郑定公说:‘只要谁能够请伍将军退兵,不来攻打郑国,我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父亲面上,不要来攻打郑国,也让我回去能得到一些奖赏,好过以后的日子。”
伍子胥带着感激的语气说:“因为你父亲救了我,我才能够活着当上大将军。我怎么会忘记他的恩惠呢?我一定会帮你这个忙的!”伍子胥当即下令,全军撤退回国。
打渔郎高兴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郑定公。一下子,全郑国的人都把他当成了大救星,叫他“渔大夫”,郑定公还送给他百里土地呢!
滴水感悟
做人要有感恩之心。伍子胥以国家大事来报私恩,在今天是行不通的。但他感恩图报的品德仍然值得赞赏。
“鸟窠禅师”
道林禅师早年出家修道,证道之后居住在一棵大松树上面,于是人们称他作“鸟窠禅师”。喜鹊在他旁边筑巢生活,人与鸟和谐地相处,因此也有人叫他“鹊巢和尚”。
当时大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任太守,听说鸟窠禅师的名气很大,就去拜会他。当他看见鸟窠禅师住在高高的大树上,认为他住的地方太危险了,建议他住下来。
鸟窠禅师笑道:“太守您的位置比我还危险呢!”
白居易听后不以为然:“我坐镇江山,既有政权又有兵权,哪里会有什么危险?”
“身处官场之中,日夜勾心斗角,烦恼和欲望就像烈火遇到干柴一样无法停息,难道这不是最危险的事情吗?”
“那么请教禅师我该怎么做呢?”白居易大为叹服。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鸟窠禅师的答案似乎很简单:坏事情不要做,好事情尽量做。
白居易对这个解答并不感到满意:“这是3岁小孩都知道的呀!”意思是鸟窠禅师的说法未免太小看他这位大才子了。
“是的,这些话3岁小孩都知道。不过,恐怕80岁的老人都做不到呢!”
白居易无言以对,只好作礼告辞。
滴水感悟
坏事不做,多做好事,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但是,虽然做起来难,还是只能这样做。
勇敢地信任别人
从前有个人,他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
这间屋子已久无人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汲水器,于是使尽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
他失望至极。忽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上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汲水器,然后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这壶装满水。”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壶塞,果然里面有一壶水。
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汲水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汲水器不出水,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把这壶水喝下去就能暂保自己的性命,但以后的人享受不到这救命之水了。
一种奇妙的灵感给了他力量,他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真汲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一会,他把水壶装满,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滴水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