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军远望蜀军,军容整齐,旗鼓大张,又见诸葛亮稳定坐车中,指挥若定,不知蜀军又耍什么花招,不敢轻举妄动。
司马懿一向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又怀疑此次退兵乃是诱敌之计,于是命令部队后撤,观察蜀军动向。
姜维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马上指挥主力部队,迅速安全转移,撤回汉中。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的消息后,再进兵追击,为时已晚矣。
滴水感悟
“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借尸还魂”,目的就是用死人蒙活人。姜维用诸葛亮的塑像吓走了司马懿(仲达),是“借尸还魂”的灵活运用。
唐伯虎装疯
唐伯虎,精于书画,博古通今,弘治十一年乡试第一,其才名轰动一时。宁王朱宸濠久闻其名,非常羡慕唐伯虎的才华,就用重金聘他到自己的属地做官。
唐伯虎走马上任后,朱宸濠在各个方面给予他很优厚的待遇。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唐伯虎觉察到朱宸濠养兵蓄财,图谋不轨,暗地里叹道:“此地是火坑,不可久留。”
他清楚地知道,倘若自己公开辞职还乡,必然引起怀疑,弄不好人头落地。遂仿效战国时的孙膑,佯作疯狂,忽哭忽笑,言语颠三倒四,起居饮食异常。朱宸濠派人来看他是否真疯,只见唐伯虎赤裸身子,往地上撤尿,尔后又抓起污物来吃。
朱宸濠听到所见者的描述,确信唐伯虎真的疯了,遂起怜悯之心,把他送回家乡。后来,朱宸濠谋叛不成,伏法受诛,其余党无一幸免。惟有唐伯虎及早脱身,没有被诛连。
滴水感悟
“假痴不癫”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也就是说,故意装疯卖傻,使对方放松警惕。唐伯虎成功地运用了这条计策,使自己脱离了险境。
孙权一言退曹操
公元213年,曹操果然派兵进攻濡须。
孙权的士兵擅长水上作战,而曹操的军队大部分都是北方人,所以不适应水战。
两军激战,曹军死伤无数,被俘三千多人,落水丧命的兵士更是无法统计。
孙权指挥水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曹军驻地。
两军相持了一个月。
孙权几次设法让曹操出战,企图逼迫曹军离城撤退,但曹操固守营盘,无论孙权怎样骂阵,他就是坚守不出,也无意撤退。
一日,孙权亲自乘坐轻便的指挥船,率领一队水兵,从港口徐徐划向曹军阵地。
曹军士兵发现孙权的指挥船,立即报告曹操,并请求出击。
曹操出帐观看,只见孙权的船队行走五六里地,就往回划,来回转圈。
曹操对手下将领说:“依我看,孙权一定是在察看我们的军情,我们准备好,不要随便放箭,静观其变,严阵以待就好了。”
孙权来回数次观察曹操的阵地,曹操也在仔细地观察孙权的船队。
曹操见那些队列整齐威严的船队和船上配备的优质兵器,又是钦佩,又是羡慕。
他感叹地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的儿子简直像猪狗啊!”
孙权巡察完曹军后,第二天就派人给曹操送去一封信。
信上说:“春汛很快要到了,洪水来之前,你还是早点回去的好!”
信中另外还附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了八个字:“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曹操读了孙权的信,觉得孙权对自己很有惧意,心中十分得意。
曹操对身旁的将领说:“我看孙权说的倒是实话。春汛一到,真的要发大水,我们该怎么办?这可不是骗人的。”
本来曹操也觉得自己没有打败孙权的希望,借孙权的来信,顺水推舟,命令部队撤出了濡须口。
滴水感悟
人们为了面子,有时明知结果对自己不利也会率性而为,做出损人不利己的蠢事来。孙权写信向曹操指出春讯将至的危害,又用“足下不死,孤不得安”八个字,明骂实夸,满足了曹操的虚荣心,照顾了曹操的面子。这样,曹操就做出了理智的决策,率军撤退,避免了两败俱伤的局面。
张敞以盗治盗
汉宣帝时,有位治盗能手,名叫张敞。他担任山阳太守期间,境内盗贼绝迹,一时觉得空闲。正好听到渤海胶东一带,年年饥荒,百姓被迫沦为盗贼,加上官吏无能,盗风日盛。
张敞便上书朝廷,请求调到胶东去。宣帝自然喜欢,下诏任命张敞为胶东相。张敞一到胶东,就公布命令:凡是捉到盗贼的,受重赏;盗贼若能自相捕杀,一概赦免以往的罪行;官府的人员如果捕盗有功,都可升官。说到做到,雷厉风行。盗贼之风很快平息下来,社会生活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