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个人生命的存在。每一个人生命的出现都是人类繁衍工程里的一个结晶。生命经历了人类历史的长河,经历了祖辈人的不懈努力。生命的宝贵,在于它延续而来的历史太悠久了,它使每一个存在的人感到庆幸、自豪、惊讶和珍贵。然而死给生命规定了存在的界限。如何用有限的生命建造那瞬间的丰碑,成为每一个生命孜孜追求的目标。虽然个人的存在被限定在生命界限内,但是在悠长的历史之光的照耀下,它有了社会和历史的意义,个体发出的瞬间光明连成一片,个体价值的意义又构成了人类永恒的历史。
性格到底是什么
人的性格探源
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个人生命的存在。每一个人生命的出现都是人类繁衍工程里的一个结晶。生命经历了人类历史的长河,经历了祖辈人的不懈努力。生命的宝贵,在于它延续而来的历史太悠久了,它使每一个存在的人感到庆幸、自豪、惊讶和珍贵。然而死给生命规定了存在的界限。如何用有限的生命建造那瞬间的丰碑,成为每一个生命孜孜追求的目标。虽然个人的存在被限定在生命界限内,但是在悠长的历史之光的照耀下,它有了社会和历史的意义,个体发出的瞬间光明连成一片,个体价值的意义又构成了人类永恒的历史。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1999年被《时代》杂志选作“世纪人物”,这位物理学和数学方面的天才拓展了人类的思维,开辟了科学与技术的新领域,未来的人们将看到他为人类认识宇宙的本质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然而,爱因斯坦之所以被广泛接受,成为我们时代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主要不是因为他的天才,而是因为他的个性。对于大多数人,包括爱因斯坦这样才华横溢的人来说,其生活的每一点成就,无论是辉煌的业绩还是微小的收获,更多地取决于人的个性,而不是其他任何单一的因素。
为了认识自己和他人,我们需要懂得一个概念,这就是我们称作“个性”或者“性格”的东西。给“性格”下定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经常用不同的词语来描述一个人的性格,比如乐观型与悲观型,活泼型与腼腆型,温柔型与粗暴型等等,并且人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试图发现这些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
什么是性格?概括地讲,性格就是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理智、沉稳、坚韧、执着、含蓄、坦率,等等。
但是性格又绝不这样简单,因为任何一种性格都有不同的层次。政治家的理智与农民的理智大不相同,宗教徒的执着与赌徒的执着截然相反,因此,性格的文化底蕴才是决定性格的根本因素。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一般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很难改变。我们可以认识某人的性格特征,并在必要时对其做一定程度的修正,但人的基本性格可能取决于基因中某些固有的因素,就像我们眼睛的颜色一样是不可改变的。
人,是天地之心,是万物的灵长,但是,人类自从睁开双眼的那一天起,就为命运所困扰,人类的历史也就成了与命运进行永不妥协斗争的历史。什么是命运?一般说来,命运是个人无法把握的寿天祸福、穷通贵贱。正像孔子所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所谓“五十而知天命”,并不是说他已经预先知道了天命,预测到了自己的未来,而是说他已经懂得了自己做什么和如何去做,实际上,这就是将外在的命运内化为自己的性格。他把握住了自己的性格,也就把握住了所谓的“天命”。
日常生活中,两个人有着同样的社会背景,同样的家庭环境,同样的生活际遇,同样的智商,但最后,一个人成功了,而另一个人却失败了,为什么?这就是两种性格,两种命运。一个人的行为受性格而不仅仅是智力的影响和左右,而一个人的行为又极大地决定着他能否取得成功。班级里最聪明的孩子不一定是最可能获得成功的人,因为他们往往不会注意周围人的性格特征,这样也导致了他们不会改进自己的行为方式以便最大限度地自我发挥。一流的推销商、教师、大夫、心理专家、经理、律师、政治家,他们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们善于观察和解读自己与别人的性格。
性格虽然具有先天性和不可改变性,但是它仍然离不开后天的塑造。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是自古英雄出磨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智者与愚者的不同归宿。塑造性格的主动权,不在命运的手中,正在我们的心中。把握了性格,也就把握了命运。
最近美国公布了一份权威调查,显示了美国近20年来政界和商界的成功人士的平均智商仅在中等,而情商却很高。我们知道情商的要素基本上都包括在性格之中,因此,我们说性格是决定个人成败的重要因素并不是空穴来风。
在过去的历史中,由于机遇的不平等,性格的因素还不是那样的重要,但在今天,在这个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同样的机遇同时摆在人们的面前,人与人的性格不同,对待机遇的态度也不同,于是有的人能成功,有的人只能与成功擦肩而过。21世纪,年轻一代人的口号是“不怕你有个性,就怕你没个性;不怕你有毛病,就怕你没毛病”,所以我们说这是个个性张扬的世纪。
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曾因为不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性格而造成各种各样的麻烦。比如,不善识别潜在的麻烦制造者,为自己处理不好各式人际关系烦恼不已。当今社会的高离婚率也说明了这一个问题,如果一方知道如何更好地认识对方的性格,或许他们就能避免许多不幸的发生。再比如在医学领域中,如果医生了解自己病人性格类型后面的深层根源,那么他们就能够给予病人更多的帮助。一个最具说服力的例子就是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他个性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无与伦比的绝对自信,所有与他交过锋的运动员对他身上那种少有的必胜意识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任何一个真正了解他性格的对手,明智的做法是,比赛中绝对不要表现出对乔丹的哪怕一丁点的轻视。不幸得很,许多毛头小伙子常常因为表现出对乔丹的不服而把他完全刺激起来。乔丹在比赛中不仅决意要证明对手的“错误”,而且同时还有点自我炫耀的意思。
上述种种都说明了一个事实: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性格特征,我们的生活将会因此大受裨益。
性格类型和特征
目前,性格类型的划分方法有多种。比如,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采用《精神病患者诊断与统计手册》。根据这个手册,他们可以将有些病患者划分为“分裂型人格”,这种性格的人在社会交往和与他人的关系中行为模式具有孤立的倾向;还有一种类型是“自恋型人格”,这种人的行为模式则表现为虚夸、自以为是和离不开别人的崇拜,同时兼有对别人冷漠、缺乏同情心等特点。其他分类法,比如“麦耶斯·布里格类型”,将人的性格分成内向型/外向型,思考型/感觉型等,目的也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认识别人。
在这本书中,我们主要是列举四种很有影响力的划分方式,分别是传统式分法、测试式分法、外貌式分法和食物式分法。这四种划分方式各有其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识别出不同的人的性格类型和特征。
性格类型的传统式分法
传统式分法是目前影响力最大和最为人们熟知的性格类型划分方法。它将人的性格划分为19种类型,分别为:理想性格,叛逆性格,懦弱性格,坚韧性格,勇敢性格,耿直性格,刚毅性格,刚愎性格,优柔性格,狡诈性格,孤独性格,世故性格,谨慎性格,好强性格,敏感性格,情绪性格,自制性格,方圆性格和豪放性格。下面我们一一做出介绍,并举出每种性格类型的典型范例。
理想性格
理想的性格就是无性格,它的实质不可名状,正像含盐的水虽咸却没有苦涩,虽淡却非索然无味。具有这一性格特征的人望之俨然,接触起来却和蔼可亲。但是在和蔼可亲中,却又有着一种天生的震慑力。这种人表面上看去总是那么平淡,不显山,不露水,毫无个性,周围的人经常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但他们做起事来,又变化万端,让人琢磨不透,等想明白了,才知道他们不容小觑。正如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润物无声,这种性格的人像水,虽无声但却威力无穷,水滴石穿的道理人人都明白。具备这一性格的人,像水一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器皿展现不同的身姿,身陷逆境需忍让之时,他们会表现得忍性十足,所谓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还有“大丈夫能屈能伸”就是他们的格言。而一旦机会出现,需要决断之时,他们的性格又表现出毫不犹豫的果断,该出手时就出手。而这种景象又让人联想起龟鹰决斗。凶猛无比的老鹰在与慢腾腾的老龟的决斗中却不占上风,原因就在于龟缩着头,鹰无法啄其要害,但一旦有可乘之机,龟会毫不犹豫的撕咬鹰的要害。
理想型性格的人该仁慈之时,他们总是慈眉善目;而该勇猛之时,又势如猛虎下山。所有的这些性格特点促使他们既果敢又谨慎,所以他们是天生的领导者,虽自己才能有限,但却知人善任,在他们手下,必有一大批人才乐为其用,所以他们的事业也注定会成功。这种性格的人多为开世君主,有道明君。
汉代的开国君主刘邦,唐朝的有道明君李世民就是很好的例子。
刘邦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不安于贫困的家庭生活,也不喜欢务农,担任了亭长这样的一个小官。他目光敏锐,善于察言观色。他待人宽厚,喜欢施舍穷人,性情豪爽大度,处世不拘小节。常有人评价青年时期的刘邦是一个有一定才能的小混混。在以后的统一大业中,他的理想型性格发挥得淋漓尽致。起初他的势力不如项羽,这时的刘邦处处忍让,决不与对方起冲突,鸿门宴中的胆战心惊,中途的仓皇逃走都说明了他身上的这种阴柔性格,该忍时一定要忍。而他的对手项羽因为一生刚硬,不懂得弯曲,最终导致了失败的命运。刘邦与郦食其的交往也是他性格的一个凸显。开始他对郦食其很傲慢,但当他发现对方有真才实学时,马上对对方恭敬起来。正是刘邦的礼贤下士,才使得一大批能人志士投奔他门下,为他的统一大业贡献了力量。而当他建立汉朝大业后,对有卓越功勋的韩信的处置,就可以看出他性格中的果断和凶狠。正是刘邦开国之初一系列刚柔并济的举措,才使得西汉后来的繁荣鼎盛局面得以出现。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为中国开创了长达130年的黄金时代。他性格平静淡泊,内心敏慧,外表清朗。仁慈之时,对臣民像对自己的子女一样;残忍之时,对兄长也能举起屠刀。他与大臣魏徵的关系是被历代君主景仰的君臣关系,魏徵多次直言进谏,敢犯龙颜,不卑不亢,无所畏惧,除了因为他本身的性格以外,君主的开明豁达,从谏如流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没有皇帝的圣明,魏徵也不会有恃无恐,没有人会不爱惜自己的脑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唐太宗的胸怀正像大海,他以博大的胸襟接纳了各种各样的谏言,成就了帝王的事业。而魏徵死后,唐太宗十分伤心,他痛哭着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殁,朕亡一镜矣!”开明的君主、尽忠的良臣,谱写了“贞观之治”的盛世交响乐。
叛逆性格
叛逆性格与理想性格正好相反,他们不是无性格,而是随时随地都有着很明显的性格。理想性格是水的性格,而叛逆性格则是火的性格,他们向生存环境采取的是赤裸裸的反抗,他们不懂迂回,不会婉转,而是直接地与所处环境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所以这种性格的人要提防成为悲剧人物,因为与环境作斗争,结局只有两种:战胜环境成为英雄或是被环境所吞噬,成为悲剧的主角。古今中外的诗人都是有性格的,没有性格成不了诗人,也写不出精彩的诗篇。但是从来没有一个诗人像普希金那样兼具浪漫与反叛的个性,正是这样的个性使得他的诗篇流芳百世,同时也造成了他悲剧性的人生。普希金生活在沙皇统治下的帝国,但他从未想过要取悦沙皇。他曾经这样写到:“我只愿歌颂自由,只希望向自己献出诗篇,我诞生在世界上,并不是为了用我羞怯的竖琴讨沙皇的喜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叛逆性格之一斑。普希金还具有诗化的性格,他为了捍卫自己的荣誉而与自己的情敌决斗,这是力量悬殊的决斗,是文人与武士的决斗,但他丝毫的退却之心都没有,从容地走向了死亡。他的叛逆性格使得沙皇政府对他不容,也导致了他不安定的生活。他是崇高的,优美的,但也是悲剧的。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更是叛逆性格的代表人物。在西方基督教对人们的统治日益坚固之时,他提出“上帝死了”,要推翻一切旧有的道德,认为人性是恶的,恶才值得去赞扬,恶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武器。尼采叛逆的性格使得他的哲学思想在现代西方哲学史上自立门派,但也导致了他悲剧性的一生,他没有美好的家庭,身患精神分裂症,而且最终陷入了完全的疯狂。
懦弱性格
懦弱性格是性格缺陷的代名词,为很多人所唾弃。日常生活中,说某人性格懦弱,往往还有鄙视和厌恶之意。其实,勇敢和坚强固然是每个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完美性格,但懦弱性格也是人们性格类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个人的性格中或多或少的都有懦弱的成分存在,我们往往在困难和灾祸面前退缩,但能鼓起勇气坦然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就是勇敢与坚强的人,相反被失败击倒的就是懦弱的人。懦弱性格的人虽然不能成为叱咤风云的将军,也不可能成为果敢坚强的政治家,但他们常常情感丰富,观察敏锐,感受细腻,是天生的文学艺术之才。
南唐后主李煜因其婉转妩媚的诗词被人们所熟知,而他最初的帝王生活和其后的俘虏经历是他凄凉优美诗词的来源,也是他无奈一生的写照。如果说李煜是一个没有抱负、只知享乐和吟词作画的荒唐君主,那是对他最大的误解。“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做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蛾。”这首词反映出此时的他对当初的懦弱性格的深刻追悔。
坚韧性格
坚韧性格与懦弱的性格正好相反。他们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夹缝里求生存,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坚是一种特性,我们说坚不可摧就是此意。老子说:“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因此只有坚是不行的,还得有韧。韧是顽强的意志力和超强的忍耐力,坚韧性格是无敌的,这种性格的人做事专一,永不会放弃,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种性格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会成功,因为他们决不轻言放弃。
爱迪生是个天才,他有着普通人无法企及的天赋,但正像他自己所说的:“天才是98%的汗水加上2%的灵感。”爱迪生的一生是传奇,也是事实,他坚韧的性格,锲而不舍的努力造就了他辉煌的事业。他一生共有发明2000多项,被称为“发明大王”。爱迪生从小就有着超强的好奇心,对什么事都想知道其背后的原因,不仅如此,对什么事情他都想自己动手尝试一下。在爱迪生研制电报机的时候,他有时一个星期也不离开实验室。饿了啃几口面包,渴了喝几口清水,废寝忘食地工作,甚至置自己的新婚妻子于不顾,继续他的研制工作。他发明电灯的过程更是他性格的突出表现。在进入实验之前,他在电灯方面建立了3000多种理论,每一种理论似乎都可能变成现实。他锲而不舍地一一进行实验,最终确定只有两种理论可以行得通。他是一个工作狂,只要进入他的实验室,进入他的工厂,他就忘记了身边的一切。
勇敢性格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有着坚强勇敢的性格,勇敢性格的人是天生的将军和统帅。他们生性好斗,不愿屈服,敢说敢为,富于冒险。这种性格的人往往个性鲜明,有着非凡的魅力。“铁血宰相”俾斯麦可以说是勇敢性格的典型代表。他在大学里就是个知名人物,因为他怪异的着装和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当时的俾斯麦身材高瘦,衣服的颜色由于穿的时日过长,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而下身经常穿一条肥大的裤子,皮鞋的鞋跟带有铁掌。他还留着长长的头发,两撇八字胡。别人不能对他有一句批评之词,如果有人这么做了,那么一场决斗是少不了的,所以没有人敢惹他。我们都知道俾斯麦是通过三次战争最后实现德国统一的,他是个斗士,积极主张战争解决德意志的统一,但他又是个有谋略的斗士,在他身上不仅有勇敢,而且有韬略。他的性格使得德国最后得以统一。但统一之后,他的这种性格仍然没有丝毫的收敛,他说:“只要我还有权力,我将永远奋斗。”这样的性格最终导致了他与威廉二世的分裂,他被剥夺了一切权力,从此走向了人生的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