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啊,你回来了”一声热情的呼喊传来。
“哟呵!海燕,你这是发大财啦!瞧瞧,送了这么多东西来呀!”又一道声音响起,话语中满是羡慕与惊讶。
“哎呀,海燕,这就是你家那孩子吧?长得可真是够快的哟!”
刚一踏进贾家村,此起彼伏的招呼声便不绝于耳地传入朝朝的耳中,她只觉得脑袋嗡嗡作响,整个人都有些懵圈儿了。
而一旁的妈妈却是应对自如,对每一个向她打招呼的人都能准确无误地喊出对方的姓。
称呼着“叔叔”或者“婶婶”,那熟稔的样子让朝朝不禁暗自佩服,妈妈可真厉害。
姥爷乐呵呵的笑着,见人就发烟。
"嗻!又不是亲生的,看贾老头这高兴样"也有人羡慕嫉妒。
"你管人家是不是亲生的,至少海燕孝顺,你家亲闺女今年给你送什么好东西了”有人打趣说着。
路过一户红砖房时,朝朝看见了这家门前搭了一个大台子。
"姥爷,这是做什么的”
"朝朝还小,没看过,这是唱戏的台子,贾前进家老太太八十大寿,请戏班子唱三天的戏,今天下午开始,到时间可以一起来看热闹”
听起来好像很好玩,朝朝有些期待晚上快点到。
贾家村不大不小,被划分为上下两个村落。
朝朝的小姨嫁到了上村的一户姓马的人家。起初,小姨和小姨父一直在萧市打工谋生,后来小姨抓住机会,在那里开起了一家小小的快餐店。
由于店里的食物还不错,价格实惠,再加上夫妻俩待人周到,所以小店的生意一直红红火火。
小姨和小姨父平日里实在太忙了,一年到头也就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才有时间回老家。
他们俩育有一个儿子,如今已经三岁多了。
小家伙聪明伶俐、活泼好动,特别招人喜欢,朝朝过年的时候见过他,喜欢跟在她后面当只小跟屁虫。
因为父母店里繁忙,奶奶便跟随着他们前往萧市,帮忙照顾孩子。
再说朝朝的二姨,其所嫁之人的家就在姥姥家的后头,距离很近。
二姨父和二姨主要从事养殖业,家里养了一大群鸭子。
每天清晨,天还没亮透,他俩就得起床准备饲料,然后将那些嘎嘎乱叫的鸭子赶到弯里的小河边去放养。
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的,几乎没有什么闲暇时光。
二姨家一共有三个孩子,最大的和最小的都是女孩,中间那个是小男孩。由于父母整日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们的日常起居和学习,所以这几个孩子基本上处于一种“散养”状态。
好在离姥姥姥爷家近,时常会帮衬着照看一下这些外孙们。
还有小舅学厨师呢,在海市的饭店里打工。
"姥姥~"姥爷车还没停稳呢,朝朝就迫不及待的从车上跳下来,朝屋里跑进去,边跑边大声呼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