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从斩妖开始 > 第68章 道法自然71(第3页)

第68章 道法自然71(第3页)

秦肃顾左右而言他,沈凌烨却也不以为意:

“香火之道,亦是三千大道之属,奉天传道,亦是有取有予。凡人供奉我道,我道亦有风雨博施以生养万物,又何来秦道友豢养之说?”

“天地万物生息繁衍自有其道,尔等神道却意图自开轮回,以生灵灵明奉养神主一人,若这还不算豢养,那秦某也无话可说。”

沈凌烨又是一声叹息,缓缓道: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我等修士,玄门也好,神道也罢,都是取天地灵气、万物精华以自肥,如此方能修道。奉天道取凡人灵明,玄门修士取天地精华,两者同出一源,只是具有灵智与否的区别罢了,根源上却都是‘人之道’的演绎。秦道友以己心代凡人,倒颇具圣人之心。”

听得这话,秦肃不由一声嗤笑出口:

“沈道友识见广博,在辩经论道上倒是别具长材。不过,沈道友困居结丹圆满百年,到今日怕是还不知道自家的修道症结所在。”

沈凌烨神色微肃,拱手道:“敢请道友赐教。”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沈凌烨眉头皱起,一时没了言语。

旁边听着两人交谈的其余诸星君,在调理自身气机的同时也在思索着两人话中的深意,一时都没人出声。而包裹在一团炽白真火中的余风,心下却有些复杂。

神道与玄门,两种完全不同的修道方式,对天地与道法的认知自是天壤之别。

两者虽都是取天地以自肥的‘人之道’,但比起神道,玄门的修行方式可要温和多了。

沈凌烨将凡人灵明与天地精华两者只以是否具有灵智区分,说来轻巧,但余风却知道这灵智正是内中关键。

灵智,或称灵明,是一切有灵之物的最终追求,也是所有修道者之所以能够修道的前提。

灵智不仅包含了生灵后天开启的自我意识,亦是生灵正确认识和探知外界的工具,没有灵智便没有思维能力,也没有控制自身神魂、掌控自身行为的可能。

神道立足凡人传道,从凡人身上收割诞生自灵明的香火,便是一点点剥夺凡人的自我意识和思维能力。

余风虽然不知道这种剥夺会不会通过转世补充回来,但仅是这种剥夺本身,就是一种极为残酷的行为。因为它夺走了人最重要的东西,不仅是无法脱离的自由之身,亦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自我意志。

与之相比,玄门修行只取天地元气和没有灵智的天材地宝,却是温和多了。

其实,沈凌烨方才的‘天之道’之说后面还有几句,‘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这话便是说只有得道的人才能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

如此说来,那损有余补不足的天之道又何尝不是‘得道者之道’的另一种说法?

天尚要法道,而身为人的修士,要想修道有成,又怎能不去法地法天法自然?

修道修道,便是从损不足以奉自身的‘人之道’开始修行,去‘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直到最后合了大道的自然之意。

这个过程便是从多取到少取,再到不取,以至于损自身而予天下到‘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的境地,最后才能达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大道境界。

至此,便合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大道真意。

再看神道之神主,取天下灵明以自肥,又有何处以偿天下?那区区风雨博施又怎能与人的灵明对等?祂的道便是与玄门《道经》背道而驰的。

沈凌烨身为玄门修士,常年身居神职,身边也大都是香火神灵之属,因此其修行已经在多年的潜移默化中被神道带入了歧途,故而方才秦肃才说他失了‘道法自然’之意。

而沈凌烨方才对‘人之道’的阐述多少也让余风心有冷意。

虽然他对此人了解不深,但由其言观其心,从此人话中对神道收割凡人灵明的平淡和视若等闲可知,此人多半已不将与之同为一族的凡人视作同类,只是看作供养自己修道的养料。

高高在上,忘了自我本来面目。

或许,这也是做神做久了的后果之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