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上下五千年 372个故事 > 第十二章 想在问题前面(第3页)

第十二章 想在问题前面(第3页)

结果,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到底也没有讨到荆州。

滴水感悟

古人说:“师出有名。”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讲出一个站得住脚的道理才行。诸葛亮帮助刘备借荆州,不是很有道理,却能讲一个看似站得住脚的道理,又有办法对付对方的诡计,所以才能稳占荆州。

甘茂立约

战国时期,秦武王雄心勃勃,声言要灭掉其他的国家,结束混战状态,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有一天,他召集左丞相甘茂、右丞相樗里疾商讨攻打韩国的事,问哪一个丞相愿意带兵出征。

樗里疾不同意急于攻打韩国。

甘茂说:“要打韩国,必须联合魏国才有力量。魏王那里,我可以先去游说。”

秦武王同意了甘茂的建议,立即派他出使魏国。

甘茂很有口才,很快说服魏王一起发兵攻韩。可是,他担心樗里疾在秦武王面前做小动作,到时,攻韩不但不成,还会丢了性命。

于是,甘茂派人向秦武王汇报说:“魏王已同意出兵,但我们是不是改变主意,放弃攻打韩国为好?”

秦武王一下子被弄糊涂了。既然魏王都同意出兵,还犹豫什么呢?于是他亲自赶到息让这个地方,找到甘茂,问他为什么改变了主意。

甘茂说:“大王要战胜韩国,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国要消耗很多财力,也不是几个月就能结束战争的。如果中途发生了什么变故,不是前功尽弃吗?”

“有你主持带兵打仗的一切事务,还担心什么变故呢?你有话直说吧!”秦武王不以为然地说。

“有些事情的发展是现在难以预料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一个与孔子的门生曾参同名同姓的人闯祸杀了人,有人去报告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啦!’曾参的母亲正在织布,听了头也不抬地说:‘我的儿子是不会杀人的。’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报告说:“你的儿子曾参杀人啦!”曾母仍旧不相信儿子会杀人。第二个人刚走,第三人又来报告说:‘曾参杀人犯了大罪,官府来捕人啦!’这次曾母相信了这个谣言,吓得扔下梭子躲了起来。”

“左丞相对寡人讲这个故事,这同出兵夺取韩国又有什么联系呢?”秦武王不明白甘茂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道理很简单,”甘茂解释说,“如果我率领千军万马离开大王身边去攻打韩国,说我坏话的可能大有人在,万一大王也像曾参的母亲那样听信谗言,那么,我的后果可悲不去说他,夺取韩国的大业也会付之东流呀!”

秦武王想了想说:“就算你说的情况可能发生吧,为了让你一心带兵作战,没有后顾之忧,我一定不听别人的闲言碎语,如若不信,我现在可以给你写个凭证。”

接着,秦武王和甘茂订了一个盟约,就藏在息让。

于是,甘茂被拜为大将,领兵五万,先打宜阳城。没想到战事发展很不顺利,五个月都没把宜阳攻下来。右丞相趁机对秦武王说:“甘茂拖延这么长时间,莫非要搞兵变或投降敌人?”

秦武王经不住右丞相的挑唆,下令甘茂撤兵。甘茂连忙派人向秦武王送去一封信,上面只写着“息让”两个字。秦武王拆开一看,知道自己轻信谗言,动摇了攻韩的决心,觉得很对不起甘茂。

于是,秦武王又增兵五万开赴前线,不久终于攻下了宜阳城。

滴水感悟

聪明人做事,未雨绸缪,先把危险之门关住,解决后顾之忧,这样就为专心实现目标创造了条件。

谋事在前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狩猎于吕梁山一带,召集司徒崔浩到其行营商议军机大事。

崔治上表陈述安邦定国之计:“昔汉武帝为匈奴所侵扰,因而开发凉州五郡,通西域,鼓励老百姓种粮储粮,以作为剿灭敌人的物质基础。积蓄力量后,频频东西出击,因而汉未疲而匈奴已劳顿不堪,终于臣服。

凉州前些时候虽已被我们平定,但北贼尚未彻底心服,征役频繁,此时不宜迁徙当地老百姓充塞内地。根据汉代的治国方法,从长远考虑,若将当地人内迁,则反使其地空虚,纵使有边镇戍兵,惟可守御,若要大举北进,军资必乏。依我不成熟的意见,还是得按以前议定之计行事,招募北魏的豪强大族徙居凉州,充实凉州人力物力,到大举北进之日,东西一齐进发,此方算得上安邦定国之计。”

向边境移民,增加那里的人口,发展那里的经济,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巩固边防。崔浩居安思危,才提出这一富有远见的建议。

宋真宗时,李沆做宰相,王旦任参知政事。当时正值西北边境战事吃紧,往往到了很晚才能吃饭,王旦长叹:“唉!我们这些人,怎样才能遇到天下太平、优游无事的时候啊!”李沆说:“稍有忧虑辛苦,才可让人警惕。假使哪天四方无事,则朝廷里未必不会生出事来。”

后来,宋与契丹讲和了,王旦问李沆:“何如?”

李沆说:“议和当然是好事。但一旦边疆无事,恐怕皇上又会渐渐生出奢侈之心。”

王旦不以为然,李沆则每天收集一些水旱灾害、强盗、乱贼以及忤逆不孝的事禀奏皇上,皇上听了,抑郁不乐。

王旦认为不值得拿这些琐碎的小事去烦扰皇上。

李沆则说:“皇上年少,应让他知道各方面的艰难,具有忧患意识。不然,他血气方刚,不是成天迷恋美女娱乐、斗狗跑马,就是大兴土木,征召军队,建祠立庙。我老了,看不到这一天了,而这些正是你参政之后的忧虑啊!”

李沆死后,宋真宗看到与契丹讲和了,西夏也对宋称臣了,果然在泰山封岱祠,在汾水建宗庙,大肆营造宫殿,搜集研究已废弃了的典籍,没有闲暇之日。

王旦亲眼看见王若钦、丁谓等奸臣的所作所为,想进言劝谏,而自己却已经陷进去了;想离开朝廷,而念及皇上对他的厚爱,不便辞官。此时,王旦才认识到李伉的先见之明,感叹道:“李文靖真是一位圣人啊!”

滴水感悟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处在局中的人常常难有远见。

冰山难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