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佛家谈人生 > 七 随喜(第2页)

七 随喜(第2页)

地狱到底有没有?有人曾用这个问题询问大珠慧海禅师。

禅师回答说:“也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无。”

那人又问:“为什么说又有又无呢?”

禅师回答说:“如果率性而为,随心造下一切恶业,都有地狱。如果一心无染,自性真空,就没有地狱。”

“地狱”是佛家创造的一个概念,它代表的是一种心境而非实境。它就像痛苦、烦恼一样,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也不能说不存在。地狱是随恶念、恶行而生,如果没有恶念、恶行,这种心境就不存在了,所以说它又有又无。

凡俗之人探问地狱的有无,往往是想知道有没有某种实境存在,比如十八层地狱,到底能否亲身经历?佛家有时候会暗示有这种恐怖的实境存在,并不能说是欺骗。佛家提出地狱这个概念,是为了劝导人们弃恶向善。而世人皆怕实境,不怕心境,假如说地狱只是一种心境,就起不到劝导的作用。把它当实境描绘,人们的恶念、恶行就少了许多,而佛家也达到了弘扬善道的目的。

这好比父母教孩子——那个顽皮的小家伙稍不顺心,就大哭大闹,吵得四邻不安,影响多不好!如果父母告诉他不要哭,免得邻居有意见,孩子会哭得更响。因为他不怕邻居有意见,也不知道邻居有意见对自己有何不利。倒是父母好像很怕邻居有意见,所以他要哭得更响,帮邻居制造意见,给父母施加压力。如果父母告诉他:“饿狼晚上出来找东西吃,听见孩子的哭声就跑来把他叨走。”孩子一听,这种危险跟自己有切身关系,马上把嘴巴闭上了。

佛家讲地狱,有时就跟父母给孩子讲狼、讲鬼差不多。

与地狱相对的是天堂。地狱是为起到吓阻作用,使人们有所畏惧;而天堂却是为了起引导作用,使人们有所期盼。

作为实境,地狱、天堂也许都是不存在的。但作为一种心境,两者都是存在的。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呢?都是心造出来的。恶念造地狱,善心造天堂。如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思量善即是天堂,思量恶即是地狱。”

但是,也有人把天堂、地狱的概念泛化,认为凡是心灵快乐即是天堂,凡是心灵痛苦即是地狱。

有一个信徒曾向无德禅师说:“佛经上说地狱与天堂是真实存在的,我不懂,也不信,除了我们生活的人间,哪还有什么天堂地狱呢?”

无德禅师并不答话,叫信徒去河边提一桶水来。

信徒提来水后,无德禅师对他说:“你去看看水桶里面,也许能够发现地狱和天堂。”

信徒觉得非常奇怪,凑近水桶聚精会神地观看。无德禅师突然从后面将他的头压到水里面,信徒喘不过气来,痛苦地挣扎着。

过了一会儿,禅师松开手。信徒从水里抬起头来,大口喘息着,气急败坏地责骂禅师:“你安的什么心,想闷死我吗?”

禅师微笑着问:“你刚才是不是觉得在地狱一样痛苦?”

信徒点点头。

“你现在呼吸自由,是不是感觉像在天堂一样舒畅?”

信徒又点点头。

禅师笑道:“一眨眼工夫,你就从地狱来到了天堂,为什么还不相信天堂和地狱的存在呢?”

这个故事说明,无德禅师认为,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苦恼都是地狱,而天堂也可能由他人所为。这似乎不是佛家的正宗观点。一般认为,天堂和地狱都由自心所造善业、恶业而来,与他人无涉。

那么,地狱是如何产生的呢?最直接、最简便的途径有两条:

第一是贪婪。人的贪欲是一个无底洞,一旦把盖子打开,就再也填不满,种种恶念便随之而生,塞满脑袋,挤得智慧再也没有容身之地,人便变得愚蠢起来,哪怕地狱的刀山、油锅摆在眼前,他也视而不见。

有一个寓言故事:一天傍晚,两个好朋友在林边散步。这时,一位僧人惊惶失措地从树林中跑出来。两人见状,便问原因。僧人忐忑不安地说:“我正在移植一颗小树苗,却突然挖出了一坛黄金!”

两人感到好笑:“这人挖出了黄金,是多么幸运的事,居然被吓得魂不附体,真是太愚蠢了!”于是,他们问僧人黄金在哪里。

僧人说:“这东西会吃人的,难道你们不怕?”

两人异口同声地说:“不怕!赶快告诉我们黄金在哪儿吧!”

根据僧人的指点,两人很快找到了那坛金子,都高兴得眉开眼笑。边笑边说:“黄金会吃人?哈哈!太可笑了!”

等他们笑够了,就开始商量如何处理这坛金子。一个说:“咱们先得想办法把金子运回去。”

另一个说:“现在运回去不太安全。这样吧,我留在这里守着,你去拿些饭菜来,我们在这里吃完饭,等到半夜再把黄金运回去。”

另外一个人就去准备饭菜了。

留下的那个人心想:“要是这些黄金都归我所有该多好呀!”于是,他心里开始琢磨独占金子的主意。

过了一会儿,那个朋友提着饭菜走来了,这个人就从后面一棍把他打死了。然后,这人坐下来,开心地享用饭食。不料饭未吃完,就感觉肚子里像火烧一般,原来饭菜里已被下了毒。过了一会儿,他两腿一蹬,也死了。临死的时候,他哀叹说:“黄金真的会吃人啊!僧人说的话应验了!”

黄金岂会吃人?这两个人都是被自己的贪婪吃掉了。他们齐心协力地建起一个地狱,然后携手走进了地狱的十八层。

第二,懒惰。有这种恶习的人,天天幻想不劳而获。可是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如果有,通常跟罪恶联系在一起。当懒惰之人兴起恶念时,一只脚已经跨进了地狱的门坎。可是,他们尝到甜头后,就像吸毒的瘾君子,很难收回自己的脚了。

一位居士请教一位老禅师:“究竟是什么让一个人堕落?”

老禅师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个老魔鬼看到人们的生活过得太幸福了,就说:“我们要去扰乱一下,要不然魔鬼就不存在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