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犹太人凭什么赢乐渊 > 第一章 烙印记忆的民族(第1页)

第一章 烙印记忆的民族(第1页)

亚伯拉罕的信仰,埃及的奴隶生活,先知的言行,贤人的智慧,民族的历史,与圣城耶路撒冷的关系,犹太人靠着“记忆”将这些继承下来,并告诉子孙过去所发生的一切。说犹太人是“记忆的民族”,是为了表示他们记忆和继承历史的遗产。

犹太战争

犹太民族是一个聪明能干、英勇顽强、精诚团结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命运坎坷的民族,它的历史堪称一部可歌可泣的悲剧。

巴勒斯坦东靠阿拉伯海,西濒地中海,沿岸内陆是一片肥沃平原,平原以东和沙漠之间则有许多丘陵高地,境内的约旦河从北向南流入世界上最凹陷的内陆湖死海,虽然气候比较干燥,在西亚沙漠丘陵较多的条件下却是一块适于农耕的富饶之乡,是一块“流着乳和蜜的土地”。公元前2000年中期,有一批塞姆族人移居此地,他们的语言称为希伯来语,自称其民族为以色列,后因建立以色列和犹太两个王国,故也可称其为犹太人。这三个名称都指同一民族,现今使用时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惯例:希伯来主要用于称其语言、文学;以色列多用于与政治、历史有关方面;犹太则指其民族和宗教。据《圣经》记载,老家在阿拉伯沙漠的犹太人曾浪游四方,两河流域的乌尔和尼罗河三角洲都曾留下他们的足迹,在埃及时受法老奴役,全靠其民族英雄摩西率他们摆脱桎梏,逃出埃及,经西奈沙漠定居于巴勒斯坦。

公元前1012年,大卫统一以色列和犹太两王国,定都耶路撒冷,国势达到鼎盛。在其子所罗门统治时期(前972~前932年),建成了耶路撒冷第一圣殿。这时的以色列虽不能凭武力称霸,却也能以外交和经济联系而成为西亚南疆颇负盛名的繁荣之邦。但好景不长,所罗门死后,国家南北分裂,以色列定都撒马利亚,犹太则仍以耶路撒冷为都。

由于埃及、赫梯已衰,亚述尚未兴起,两国对峙局面维持200年之久。由于两国争斗,国王为政暴戾,阶级分化剧烈,人民痛苦不堪,犹太教得以诞生。当亚述帝国已成气候并大军压境之时,自闹分裂的两个小国便难以生存,从此开始了犹太人苦难的历程。公元前721年,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攻陷撒马利亚,灭了以色列,并掳走27290人。

南方的犹太国靠耶路撒冷的坚固城防虽幸免灭顶之灾,但仍臣服亚述。从此以色列民族不论南北皆不断处于外部强国铁蹄的蹂躏之下。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摧毁了耶路撒冷城,圣殿遭洗劫焚毁,犹太王被挖去眼楮,系上锁链,举族解送巴比伦,在那里度囚徒生活达半个世纪,这就是著名的“巴比伦之囚”。幸运的是,新巴比伦王国国运不长,公元前539年即被波斯消灭。波斯人出于进攻埃及需拉拢人心的战略考虑,把犹太人送回巴勒斯坦,允许他们在耶路撒冷再建圣殿、恢复家园,遂使犹太人更坚定了犹太教信仰,认为上帝确实照顾他们这个饱受苦难的民族。这一历史演变对犹太教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在苟存之际,犹太人把摆脱苦难的愿望寄托于宗教信仰;在奴役生活之中,借助上帝坚定回乡复国的信念和决心;在波斯人允许他们回归后更以此动员群众,维护民族生存。于是犹太教便成为犹太民族的护身符和汲取力量之源泉,至今犹太教的一些规仪仍然弥漫着历史的回声:如犹太婚礼最后一项必让新郎将一只酒杯猛摔于地,以纪念耶路撒冷圣殿的毁灭和犹太人的流亡;每日晨昏祈祷之前必先念《圣经》诗篇第137首,以纪念巴比伦之囚;安息日及节日祈祷前先念诗篇第136首,以纪念重返家园谢神恩惠……这体现了犹太教信仰与民族生存之间的血肉联系。

对犹太人来说,可真是“苦海无涯”。经过亚历山大大王的入侵、托勒密王朝的管辖和塞硫古王朝的统治之后,犹太人所生息的巴勒斯坦地区于公元前65年又被罗马铁蹄所灭,犹太人的国家不复存在。罗马帝国设犹太省,对犹太人进行压榨和奴役。繁重的苛捐杂税和官吏的暴戾无道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强烈不满。罗马在犹太省总督弗洛鲁斯的胡作非为和暴行直接引起了公元66年犹太人的反抗起义。

犹太人起义的主力是城市贫民、中层市民和农民,狂热党徒杰罗特和短刀党徒西卡里领导了这次起义。起义军消灭了耶路撒冷城的罗马敌军和地方贵族,并占领该城。公元66年11月,罗马远征讨伐队和诸属国国王的军队均被起义军彻底击败。于是,尼禄皇帝派大将韦帕芗统领大军6万人征讨犹太起义军。公元67年,罗马军队侵入加利利地区,遭到6。5万犹太起义军的顽强反抗,未获成功。公元69年,韦帕芗当上罗马帝国皇帝,遂命其子第度全力进攻。公元70年4月,罗马大军围攻耶路撒冷城。为保卫这座圣城,起义军民英勇战斗,作出巨大牺牲。第度竭尽全力始得破城,接着便对犹太人进行残酷镇压,被钉在十字架上处死的起义者不计其数,被卖为奴者达7万之众。据说整个犹太战争中起义人民死难者达110万,耶路撒冷古城横遭蹂躏,圣殿被洗劫一空,七宝烛台等圣物被运往罗马。罗马曾为纪念这次胜利建立凯旋门。但是,起义军的反抗斗争仍未中断,即使在公元73年最后一座堡垒马萨达要塞陷落之后的数十年间,犹太人的起义仍不时发生。

由于罗马帝国推行高压政策,犹太人的反抗怒潮终于在131年汇成一次大规模起义。公元131年,哈德良皇帝禁止犹太教徒举行割礼和阅读犹太律法,要在耶路撒冷城建立罗马殖民地和罗马神庙,并把犹太人赶出圣城。犹太人面对国家被灭、圣城被占的严重危险,忍无可忍,终于在“晨星之子”西门的领导下揭竿而起。起义群众达20万之众,他们占领罗马殖民地,杀死殖民者,攻城陷镇,势头迅猛。哈德良皇帝派大批军队疯狂镇压,以毁灭性的军事行动征伐3年,毁灭城市50余座、村庄近1000个,屠杀犹太人达58万。

这次犹太起义的壮举为犹太民族树立了斗争不息的榜样,也被罗马当局下决心斩草除根,不让起义重演。公元135年,耶路撒冷城被彻底破坏,遗址翻耕成田,有如昔日迦太基之毁灭。杀戮之后残存的人民多被掳掠为奴,整个巴勒斯坦田园荒芜,庐舍为墟。于是犹太人开始了背井离乡、流浪异地的长期民族飘泊史。犹太战争彻底暴露了罗马黄金时代的阶级本质,也树立了犹太人为保家卫国、捍卫自由和独立而英勇斗争的光辉典范。由于敌人的强大和凶残,犹太人起义终被镇压。犹太战争在军事学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耶路撒冷和其它城市的防御和围攻战,为深入研究奴隶制时期夺取坚固设防城市的主要战法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在这场镇压犹太起义的战争中,罗马军队每次围攻城市,最初都试图采取行进间强攻,如不奏效,便在轻装部队和拋射器械的掩护下展开土工作业,待筑起攻城工事和塔堡后,便用攻城槌击破城墙,打开缺口,尔后发起强攻。有时,罗马军队对要塞实行围困,待守军疲惫再进行突然攻击。另一方面,犹太战争再现了昔日迦太基毁灭的悲剧,从而把一场镇压起义的征讨发展到灭绝种族、铲除国家的极端战争,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踏上新大陆

犹太人的历史,就是移民的历史。犹太人的祖先4000多年前从两河流域乌尔国向西迁移到地中海东岸的迦南,3000年前建国定都耶路撒冷,屡遭巴比伦、古希腊和罗马人的镇压驱赶,被罗马军队屠杀150多万人,结束了在巴勒斯坦的千年历史,开始了两千年的民族大流散。

欧洲的迫害使一些犹太人逃到西班牙、荷兰、葡萄牙在美洲的殖民地。荷兰人1630年赶走葡萄牙人在巴西建殖民地,犹太人在巴西享有宗教自由,一度达600户。1654年葡萄牙重新控制巴西,天主教压倒重商主义,犹太人再次遭宗教迫害和歧视,他们不得不再度逃离,一部分去加勒比和北美,大部分人留在当地,或东躲西藏,或被迫改信基督教,但仍然暗中信奉犹太教,有些被告密押回里斯本烧死。

1654年夏,一批犹太人从巴西东北部港口雷西菲伯尔南布科北上逃亡,在加勒比海熬过惊涛骇浪,又遭海盗抢劫一空。幸而他们被法国船“圣凯瑟琳号”发现遇救,把他们带到纽约,当时叫新阿姆斯特丹。这批筋疲力尽的犹太人何时上岸的准确日期已无从考证,只找到一则荷兰文记载,总共一行“老少23人”5个字,日期是1654年9月7日。这天成为犹太人踏上北美大陆,揭开犹太历史新一页的重要日子。

当时新阿姆斯特丹的荷兰总督斯图凡山特是新派人物,但深受欧洲反犹主义影响,他不希望让犹太人来“骚扰新殖民地”,担心其他天主教等教徒会效仿跟来。他出于人道不得不许可23人上岸,但严令他们须得老老实实,生老病死,一切自理,政府一概不管。他们中的一位犹太屠夫列维,敢说敢为,成为实际上的领袖,保护着这小小犹太社团的男女老少。

最初,他们只许从事小本买卖和手工糊口,不得建办事处和祈祷场所,只能在私人宅地举行犹太教仪式,直至1730年才在曼哈顿一个旧磨坊地基上建起北美第一个犹太教堂。

4次大移民

今天的美国是犹太人最多的国家,约有六百万。犹太移民第一代就在美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犹太人做出了同他们人口数量极不成比例的巨大贡献,成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少数民族。教育,新闻,出版,金融,商业,科技,艺术,政治,医学等各个行业的领导人物不少是犹太人。专业有建树者群星灿烂,难于悉数。

最先来到北美的犹太人是在1654年到达纽约的。那个时候纽约还是荷兰人的殖民地,叫做新阿姆斯特丹。二十三个犹太男女和儿童离开巴西到纽约来,在南美他们遭到迫害。这些人到纽约后也没有受到欢迎。

犹太人对美国怀有很高的期望;他们想来开创自己的生意,安顿自己的家庭,信仰自己的宗教,但是犹太人没有想到美国也有反犹主义。

以后的两个多世纪,犹太人数量慢慢稳步增长。在早期美国,犹太人在美国有些州受到的歧视同在其他国家也差不多。有些法律甚至限制他们从事商业和担任公职。

犹太人努力工作,逐渐赢得了邻人的尊重。在1776年的独立战争中,犹太籍士兵英勇战斗。犹太人还为华盛顿的军队提供给养。

1815年拿破仑战争后,美国出现第二次欧洲移民潮,多为德国犹太人,他们较适应美国环境,积极宣传欧洲启蒙思想,很快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向中产阶级发展。犹太人1841年进入美国国会。南北战争时有15万犹太人,1880年犹太人达25万人。

年纪轻的犹太人开始沿街兜售日用物品。这种销售方法给正在不断扩张的美国提供了迫切需要的生活用品。德国犹太人用马车拉着货物销售,成为流动售货亭。他们迅速在美国经济中争得了一席之地。从肩背手提开始,犹太人走家串户做小生意,攒足钱就开一个小店,赚了钱再开第二家,钱赚多了就开百货公司。等规模到了一定的程度,资金充裕,就向其他商业领域发展,比如肉食品包装,服装制作和投资银行。最后好多行业都被犹太人占据主导地位,纽约的制衣,首饰加工,出版,百货零售和金融业就是如此。

更大的犹太移民浪潮出现在1881年,原因是俄国和波兰对犹太人的迫害。波兰是东欧犹太人最多的国家。沙皇歧视犹太人的法令和恶劣的生活条件逼迫大量的犹太人移民美洲。这些东欧犹太人不像先前德国犹太人移民美洲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而仅是为了求得一个生存机会。

如同其他族裔的移民经历一样,到美洲的路程充满艰辛。东欧犹太人变卖家产,凑足旅费,先乘车到欧洲的一个港口,比如汉堡和阿姆斯特丹,然后从那里再乘船横越大西洋到美洲。他们坐的是价格最便宜的统舱,挤在甲板下面,缺少淡水和食物。

1892年纽约艾利斯岛移民检查站启用,随后数百万的移民从这里进入美国。在旅途上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犹太新移民一上岸就被移民官员劈头吆喝,甚至推来搡去。医生认定这些人如不是带菌者就是身体有某种毛病。官员则反复盘诘,视同潜在的罪犯。好不容易从艾利斯岛出来后这些移民投奔到美国的各个大城市。

不像德国犹太人不少到西部发展,远达加州海岸。东欧来的犹太人选择东部和中西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居住,比如芝加哥,费城,克里夫兰,圣路易斯,波士顿和纽约。这些城市有工作机会但是生活条件恶劣,新移民实际上是住在贫民窟里。很多人拥挤在肮脏,狭小,黑暗的公寓里。工作条件更差。东欧犹太人学德国犹太人的创业经历,拉着沉重的小车挨家挨户兜售小商品,挣点蝇头小利。其他的人则是挤在潮湿闷热厂房里缝制衣服,血汗工厂这个词就是从犹太妇女工作的车间里产生的。

住在城市贫民窟里的犹太人经历了各种想象得出的痛苦,但是他们尽量不让恶劣的环境影响他们的家庭生活。犹太风俗规定已婚妇女主持家务,男人负责宗教的责任和挣钱养家,女儿同儿子一样在血汗工厂打工,直到结婚时才辞工回家主持家务。

二次大战中被纳粹杀害的多半都是波兰犹太人。至20世纪初,约300万犹太人涌入美国,成为美国最大规模的第三次犹太移民浪潮。新移民重视教育,人口质量迅速提升,在各行业施展才干。

纳粹反犹狂潮带来美国第4次犹太移民潮,1933~1945年20多万欧洲犹太难民到美国,其中许多是各行业精英,美国得益匪浅。

2次反犹浪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