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犹太人凭什么赢乐渊 > 第十四章 目标营销的技巧(第2页)

第十四章 目标营销的技巧(第2页)

犹太人在活用一切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上很有建树,这是他们有自知之明的结果。爱因斯坦在读小学和中学时成绩平平,没有出众的表现。但爱因斯坦有自知之明,懂得自己的物理学研究颇深,他读大学时选读物理学。由于他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条件,在物理学取得前人未有的伟大成就。但当以色列邀请他去当总统时,他却婉言拒绝了,他自知没有当总统的条件。

世界最大的制片中心好莱坞的老板高德温,是位波兰出生的犹太人,他的传奇一生是充分活用一切的一生。他1882年出生于华沙,11岁丧父,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为了生活,流浪到英国伦敦,曾在铁匠店当童工,他不怕苦和累,炼出一个强健体魄。他没有进学校机会,利用工余自学文化。他到了美国生活后,从打工到自己经营手套工厂,最后发展成为好莱坞制片中心的老板,富甲一方。高德温的发展过程,可说是众多犹太人的生活缩影。

犹太人坚信,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有意搜索,可以活用的条件到处潜在的。自叹找不到脚下金矿的人,是既可怜又可悲的睁眼瞎子。他们还认为,人生的机会,大量存在于本身的周围和本身所潜在的条件中。关键在于你是否炼就出开发这些条件的意志和眼光。以色列建国于本世纪40年代中期,选址在一个既缺资源,气候条件又恶劣的沙漠为主之地。但这里的国民充分利用犹太人拥有的科技及人才较多的条件,把沙漠改造,创造滴水灌溉法,使得这个一毛不长之地,改造为农业发达的国家,现在不但粮食、蔬菜、水果可自给,并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

可见,活用一切条件,是犹太人成功的一手高招。

锁定赚钱的目标

稍微懂点经济学的人都知道有一个著名的“洛仑兹”曲线,这个曲线表明了收入分配的格局,即是说:财富不是平均地掌握在人们的手中,而是恰恰相反,拥有收入(财富)的绝大多数的人只占总人口中的一个比较小的比例。比如说:80%的财富被仅仅20%的人口占有,而其余80%的人只占剩下的20%的财富。换句话说:钱在有钱人手里。这或许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但真正理解这句话,而且将其运用到商业运作、经营管理中的人却不多。我们经常说:“美国人的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里”,占美国人口很小比例的犹太人却拥有美国大部分的财富,这正好证明了这个道理。

犹太人不仅在美国,还在亚洲的日本、欧洲的一些国家,独占金融界或商界鳌头,百万、千万、亿万富翁大有人在,如果有人问他们何以生财有道,他们会漫不经心地说一句:“钱本来就在有钱人手里”。你或许很不满意这个好像不是答案的答案,但是请你千万别误会,犹太人是告诉你一个真理:钱在有钱人手里。所以,我们要赚那些有钱人的钱;这样就可以快赚钱,赚大钱了。

“钱在有钱人手里,赚钱就要赚有钱人的钱”,这是犹太商人智慧的经商哲学。而这一哲学却源自于他们对生活对世界的看法,这便是“78:22”法则。

“78:22”法则的确是一个超乎一切的“绝对真理”,它一直在冥冥之中规定着我们的世界,左右着我们的生活。这样一个具有绝对权威、千古不变的真理法则,犹太人理所当然地将它作为经商的基础,依靠这个不变法则的支持,获得世人皆慕的财富。

举一个例子来说,假如有人问,世界上放款的人多,还是借款的人多,一般人都回答说:“当然借款的人多。”但是经验丰富的犹太人回答却恰恰相反,他们会一口咬定:“放款人占绝对多数。”实际也正如此,银行总的来说是个借贷机构,它将把从很多人那借来的钱,再转借给少数人,从中赚取利润,而用犹太人的说法,放款人和借款人的比例是78:22,银行利用这个比例赚钱,绝不吃亏。否则,银行就有破产之虞。

就在“78:22”法则经过犹太人千百次运用,几乎百发百中以后,世界上具有聪明头脑的少数商人也开始感觉到这个法则的魔力。一个日本商人就是受这种魔力吸引,把它运用到他的钻石生意上,结果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钻石,是一种高级奢侈品,它主要是高收入阶层的专用消费品,一般收入的人是购买不起的。而从一般国家统计数字来看,拥有巨大财富,居于高收入阶层的人数比一般人数要少得多。因此,人们都存在这么一个观念:消费者少,利润肯定不高。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居于高收入阶层的少数人却持有多数的金钱。换句话说,一般大众和高收入人数比例为78:22。但他们拥有的财富比例却要倒过来22:78。犹太人告诉我们:赚“78”的钱,绝不吃亏!该日本商就看中了这一点,他把钻石生意的眼光投向占人口比例“22”的有钱人身上,一举取得巨额利润。

20世纪60年代末的冬天,该日本商就抓住时机开始寻找钻石市场。他来到东京的某百货公司,要求借该公司的一席之地推销他的钻石,但是该公司根本不理他那套:“这简直是乱来,现在正值年末,即使是财主,他们也不会来的,我们不冒这种不必要的风险。”断然拒绝了他的请求。

但他并不气馁,坚持以“78:22”这条万无一失的法则来说服S公司,最后取得该公司一角:郊区M店。M店远离闹市,顾客很少,生意条件不利,但该日本商对此并不是过分忧虑。钻石毕竟是高级的奢侈品,是少数有钱人的消费品,生意的着眼点首先得抓住财主,不能让他们漏网,以赚取占钱“78”的人的钱。当时S百货公司曾满不在意地说;“钻石生意一天最多能卖2000万日元,算不错了。”该日本商立即反驳:“不,我可卖到了2亿元给你们看。”这在商人看来,无疑是狂人的说法了。但该日本商胸有成竹地说出这句话来,无疑是源于“78:22”法则的信心。

事实上,“78:22”法则的魔力很快就显示出来了。首先,在地势不利的M店,取得了巨大的利润,大大突破一般人认为的500万的效益估量。当时正值年关贱价大拍卖,吸引了大量顾客,该日本商就利用这个机会,和纽约的珠宝店联络,运寄来的各式大小钻石,几乎都抢购一空。接着,该日本商又在东京区及四周,分别设立推销点推销钻石,生意极佳。任何商店都没有下过每天6000万日元的记录。相反S公司由于开始没有抓住占钱“78”的有钱人的机会,当全国各地销路大开时,才低头提供摊位,结果效益反而不如其他本来相对萧条的商点。

这样到了1971年2月,钻石商的销售额突破了3亿日元,就连四周的买卖,也超过了2亿日元,该日本商实现了曾许下的狂言。

钻石生意成功了,奥秘在哪里?就在于“78:22”法则,S百货公司却对此有过怀疑,他们认为钻石商品就好比美国卡迪拉克牌或林肯牌豪华小轿车,国人能够购买的很少,因此销路一定不好。而该钻石商人却不这么想,他把钻石看成稍微高级的国产小轿车,是有钱的或稍微有钱的人都买得起的奢侈品,这一部分人虽占全国人口的少数,却占有全国金钱的多数,赚这部分的人的钱,效益必定很高。

瞄准富人的口袋,厚利适销

众所周知,物美价廉、薄利多销,是一种有效的竞争手段,也与一般消费者普遍心理特点相符的定价策略。但这种定价方法不一定都奏效。

在犹太商人的眼里,奇货可居,采取高额定价必须以此为基本原则。奇货包括新产品、稀有品,更包括名牌产品。名牌产品,着重于名气。换句话说,名气就是本钱。而这些名气,都是在价格的基础上。就像皇帝有皇帝的气派,大臣有大臣的架子。单不说皇帝,大臣外出就需八抬大轿,鸣锣开道,后边还有一大批狗腿子前呼后拥,以示不同于一般人。

名牌产品在营销中一般以高额定价法为主,能够巩固名牌的高贵地位,保持特优的身价,维护其至高无上的优势和超额利润。

以下的故事可能会给人们一些启示:

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峡谷沙漠中有一家麦当劳的分店,游人都对此很感兴趣,他们总喜欢在此解决饮食问题,其实这儿的价格要远远高于其他地方麦当劳连锁店的价格,正如店家自认不讳的“本店价格最贵”,但人们似乎就根本不在乎,因为“贵”与“贵”是不一样的,其贵在有理,且店堂里有醒目的“诚告顾客”:

由于本地经常性缺水,所需用水是从60英里以外运来的,其费用要高出常规的25倍,为雇员紧缺考虑,我们需支付较其他地方更高的工资,为了在旅游淡季也维持营业,本店还得随季节性亏损,又由于远离城市,地处偏僻,本店的原料运输昂贵,所有这些因素使本店的价格昂贵,但我们为的是向您提供服务,相信您会理解这一点。

话说到这个份上,理由再明白不过了。游人尽管吃着“最贵”的汉堡包、热咖啡、土豆条,但没人有被“宰”的感觉,反觉得钱花得“值”。

1996年美国十大商标中麦当劳超过了可口可乐得第一位。本来以麦当劳“世界各地一模一样”的宗旨它不应该在地理位置较差的地方提供同样服务时收取更高的价格,这个例外最根本之处是它本身的声誉,这也体现了美国人的精明之处,也是麦当劳之所以敢于宣称“有教堂的地方就有麦当劳”的原因。

威望声誉定价的另一种形式是有意把某些商品价格定高,目的并非销售这种商品,而是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如瑞士生产价格几十万美元的“劳力士”手表,其实销量很低,生产者并不关心此种手表的销售情况,而更感兴趣的是借这种昂贵手表的声望,增加其他手表的销量与信誉。

美国纽约的第四十二大街上,有个生产经营服装的犹太商人鲁尔开设的经销店,门面不大,生意也不怎么兴隆,鲁尔专门聘请的高级设计师,经过精心设计的世界最新流行款式的牛仔服首次上市销售。他对这一产品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企盼一举改变自己经营不景气的状况。为此,他投入了60000美元的资金,首批生产了1000件,成本为56美元,基于打开市场的需要,他采取了低额订价策略,把每件定为80美元,这在服装产品定价中算是比较低的了。鲁尔心想,凭着新颖的款式和低廉的价格,今天一定会开门大吉,发个利市。

鲁尔亲自出阵指挥,大张旗鼓地叫卖了半个月,购买者却寥寥无几。

急昏了头的鲁尔铁下一条心来,每件下降10元销售,又呼天喊地叫卖了半个月,购买者却仍不见多。估摸着低价之下,必有勇夫,鲁尔又降低了10元钱价格,这可接近于跳楼价了,但销售状况仍是“外甥打灯笼——照旧”。向来不服输的他,这时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干脆大甩卖吧,每件50元,工本费都不要了,实行赔本清仓,可除了吸引了不少看客外,连原来还有几个顾客的情形也更加不如了,购买者“落花流水春去也”,不再光顾。

彻底绝望的鲁尔自认命该倒霉,索性也不再降低和叫卖了,他让人在店前挂出“本店销售世界最新款式牛仔服,每件40元”的广告牌,至于能否销售出去,只好听天由命了。在繁华的纽约大街上,有这么便宜的东西,也可真少见。希望顾客们可怜一把。谁知,广告牌一挂出,陆陆续续来了不少购买者,兴致盎然地挑选起来。站在一旁的鲁尔这回可傻了,呆若木鸡地立在一旁。

原来,他的店员一时粗心大意,在40元后多加了个0,这样每件40美元就变成了400美元了,价格一下子高出10倍,购买者反倒一拥而上,不一会的工夫,倒还真卖出了七八件,并且随后的销售状况是越来越好,“芝麻开花节节高”,生意空前的兴隆。一个月过去了,虽然鲁尔仍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糊里糊涂地,他的1000件牛仔服已经全部销售一空。差点血本全无的鲁尔,转瞬之间发了横财,高兴得他不亦乐乎。

在采取低廉定价法让鲁尔一筹莫展的情况下,为什么意外导致的高价反而让鲁尔扭转乾坤,一举赚取了高出原来预期十倍的利润呢?在鲁尔想来,这或许是他暗中积了不少阴德,天可怜见之故。其实不然,这是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在起作用。鲁尔的世界最新款式的牛仔装,主要销售对象是那些爱赶时髦的年轻人。他们的购买心理特点是讲究商品的高档次、高质量和时髦新颖。

对服装的需求不仅讲求新,而且讲求派头,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爱美之心。虽然,鲁尔的牛仔服装款式新颖,但因为开始定价太低,他们便误以为价低则质次,穿到身上有失体面;当后来价格抬高10倍时,他们便以为价高而货真,因而踊跃购买。

当然,鲁尔的牛仔服在当地属于是“奇”货,属于地道的时新产品。因此,才能满足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假如鲁尔的牛仔服上司空见惯的大路货毫无两样,价标得再高,也难以销售,这些消费者可不是什么等闲之辈。万一他们发现上了一个天大的当,铺子都得关闭。

古往今来,很多人在经商过程中把“簿利多销”作为商场的金科玉律,但犹太人认为进行薄利竞争是愚蠢之至,是奔向死亡的大竞赛。他们还认为,同行之间开展薄利多销的恶性竞争无疑是往自己的脖子上绞索。因为“薄利”就体现了卖主对自己商品的不自信,有“因为商品不好,所以才便宜卖”的意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