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社交应酬的主要目的 > 第11计 幽默是最好的润滑剂(第2页)

第11计 幽默是最好的润滑剂(第2页)

幽默中的夸张意即言过其实,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里根竞选加州州长时,针对当时加州的经济情况,对物价上涨加以猛烈抨击,他说:“夫人们,你们都知道,最近当你们站在超级市场卖芦笋的柜台前,你们就会感到吃钞票比吃芦笋还便宜些。”

还有一次,他说:“你们还记得当初你们曾经认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美元吗?而今天美元却真的几乎代替不了什么东西了?”

4。讽喻的表现手法

讽喻就是用富有机智和幽默情趣并寄寓深刻哲理的虚构的故事,来阐明某种道理。有一个单位组织退休老干部乘大客车外出旅游,上车时你谦我让,耽误了不少时间。开车后,一位老同志朗声打趣道: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助兴:从前有一位妇女,怀孕10年才生下一对双胞胎。问这对双胞胎为何迟迟不肯面世,他们说,根据礼节,年长位尊者应该先行,但他们两个不知谁是兄长,就这样互相推让了10年,把妈妈生孩子的事给耽搁了。”

这番话引得车上的老干部们面面相觑,继而哄堂大笑。

5。仿拟的表现手法

幽默中的仿拟就是故意模仿套用已有的固定语言形式来叙说的一种表达方式,主要特点是套用现有的词、句、篇等语言形式来揭示所描述事物的内在矛盾,创造出新的意境。

苏轼有位姓刘的朋友,因晚年患病,鬓发、眉毛尽皆脱落,鼻梁也快要断了。一天,苏轼同许多朋友相聚饮酒,这位姓刘的朋友建议大家各引古人语相戏。苏轼对这位姓刘的朋友说:“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壮士兮守鼻梁?”满座大笑。

苏轼仿的是汉高祖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首尾两句,两相对照、趣味盎然。

6。反射的表现手法

怎样理解反射呢?反射就是现场套用对方的话语来戏谑、反驳对方,是一种语言回归,目的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小约翰放学回来,把成绩单交给爸爸,爸爸一看有两门功课不及格,就冲着约翰怒气冲冲地喊道:“你知道吗?华盛顿像你这个年龄时是全校最优秀的学生。”

约翰不慌不忙地回答:“你知道吗?爸爸,像你这个年龄时华盛顿已经是美国总统了?”

幽默的五种基本方式

下面介绍幽默的五种基本方式:

1。解惑式幽默

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同志怀着深情与敬意为主席站岗放哨,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一天,毛泽东突然笑着对他们说:“你们对我为什么这么好呢?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才想通。原来你们这些同志都只能为官,不能为人。”工作人员被主席的话惊呆了:“这句话的分量实在太重了。我们全心全意照顾主席,他怎么这样批评我们呢?”大家都感到困惑不解,心情也紧张。接着,毛泽东笑着解释说:“说你们只能为官,这就是说你们对我这么好,不都是为了我这个当官的吗?说你们不能为人,是说你们不能为个人考虑考虑嘛?我看到你们这么多的人在我这里站岗放哨,一待就是好几年,要是你们在前方,早就是什么长了。”经主席这么解释大家茅塞顿开,不由得变“惊”为笑,心情轻松了。毛泽东同志对全心全意保卫他、照顾他的同志心存感激,但他没用褒奖之词,而是用了“你们都只能为官,不能为人”的批评式赞扬,故意使对方疑窦丛生,造成错觉,形成心理压力。然后解释,使之冰释雪消,起伏中顿生幽默。

2。形象式幽默

有一次,孙中山在广东大学讲民族主义。礼堂非常小,听众很多,天气闷热,很多人都没精打采。孙中山便穿插一个故事:那年我在香港读书时,看见许多苦力聚在一起谈话,听的人哈哈大笑。我觉得奇怪,便走上前去。有一个苦力说:“后生哥,读书好了,知道我们的事对你没有什么帮助。”又一个告诉我:“我们当中一个行家,牢牢记住那马票上面的号码,把它藏在日常用来挑东西的竹杠里。等到开奖,竟真的中了头奖,他欢喜万分,以为领奖后可以买洋房、做生意,这一生再也不用这根挑东西的杠子过生活了,一激动就把竹杠狠狠地扔到大海里。不消说,连那张马票也一起丢了。因为钱没有到手先丢了竹杠,结果是空欢喜一场。”孙中山风趣的话,引来台下一片笑声。孙中山接着回到本题:“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民族主义就是这根竹杠,千万不能丢啊?”孙中山先生这个充满幽默感的故事不仅让昏昏欲睡的人们清醒过来,也使得自己的演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语言要富有幽默感,必须言之有物,使其形象生动。以实求幽默,幽默有;以虚求幽默,幽默无。语言真实形象生动,能促人联想,产生“具象”,让人感觉余味无穷。

3。夸张式幽默

将事实进行无限制的夸张,造成一种极不协调的喜剧效果,也是产生幽默的有效方法之一。

马克·吐温有一次坐火车到一所大学讲课。因为离讲课的时间已经不多,他十分着急,可是火车却开得很慢,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发泄怨气的办法。当列车员过来查票时,马克·吐温递给他一张儿童票。这位列车员也挺幽默,故意仔细打量,说:“真有意思,看不出您还是个孩子哩。”马克·吐温说:“我现在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我买火车票时还是孩子,火车开得实在太慢了。”火车开得很慢确是事实,但也不至于慢到让一个人从小孩长成大人。这里便是将缓慢的程度进行了无限制的夸张,产生了特殊的幽默效果,令人捧腹。

4。曲解式幽默

幽默中的曲解就是对对象进行“歪曲”,“荒诞”地进行解释,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态度,将两个表面上毫不沾边的东西联系起来,造成一种不和谐、不合情理、出人意料的效果,从而产生幽默感。

有一次,一名新闻记者问萧伯纳:“请问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区别何在?”这是一个范围很大且很抽象的问题。如果要从理论上做出一个准确的回答,恐怕得费好大劲也不一定能令对方满意。于是他说:“假如这里有一瓶只剩下一半的酒,看到这瓶酒的人如果高喊:‘太好了,还有一半?’这就是乐观主义者;如果悲叹:‘糟糕,只剩下一半了。’那就是悲观主义者。”在这里,萧伯纳巧妙地使用“以偏概全”的方法,选择了一个生动的事例,化大为小,回答得轻松自如,不仅颇有幽默感而且令人回味无穷。

5。模仿式幽默

模仿现存的词、句及语气等而创造新的语言,是幽默方式中很常见的一种,往往借助于某种违背正常逻辑的想像和联想,把原来的语言要素用于新的语言环境中,造成幽默感。

一位女教师总爱板着面孔上课,动不动就批评学生的顽劣,弄得学生怨声载道。一次她在课堂上提问:“‘要么给我自由,要么让我去死’这句话是谁说的?”过了一会儿,有人用不熟练的英语答道:“1775年巴特利克·亨利说的。”“对。同学们,刚才回答问题的是日本学生,你们生长在美国却回答不出来,而来自遥远的日本的学生却能回答,多么可怜啊?”“把日本人干掉?”教室里传来一声怪叫。女教师气得满脸通红,问:“谁?这是谁说的?”沉默了一会儿,有人答道:“1945年,杜鲁门总统说的。”这位同学模仿老师的提问作了回答,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