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交际应酬消费 > 第20计 用好亲缘巧办事(第2页)

第20计 用好亲缘巧办事(第2页)

事实上,不论是一般关系还是亲朋好友,甚至是父母,都愿意听到一句别人对他们的感谢话,虽然他们的付出有多有寡,但受惠人一句滚烫贴切的话无疑对他们是一种心理的补偿。

对热情相助的人,在物质上给以回报,也是一种不失礼节的方式。物质回报虽然不是亲戚间交往的主要方式,但它毕竟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我们提倡淡化物质交往,不是要取消物质交往,而是要让这种交往多一份真情,少一分铜臭。有时适量的物质回报是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特殊需要。比如某人曾多次无私地帮助过你,某一天当他生病住院的时候,你拎上礼物去探望,无疑对他是一种莫大的慰藉。总之,物质回报要遵循适度的原则,适量地“往重于来”。

当语言回报不足以表达心意,物质回报又不适宜时,行动回报不失为一种得体的回报方式。某单位干部小王幼时父亲不幸去世,是城里的叔叔供他上高中,念大学的。近来叔叔体弱多病,小王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帮叔叔家干家务。还时常利用下乡机会寻医找药。做叔叔的听在耳里,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行动回报不像语言回报和物质回报那样悦耳、显眼,但它是无价的。于无声处见真情,好的行动无需用语言证明。当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青年才俊求职历经挫折终被一位贤明的“老板”录用之后,最好的报答不是好言好语,不是厚礼,而是实干。

一滴汗水能让一筐好话失色,一丝奉献能使一片真情增辉。希腊一位哲人曾说:“感谢是最后会带来利益的德行。”善于求人的人经常都备妥感谢之辞,因为它往往成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润滑剂,在生意上的来往也因它而顺利进行。事实上,没有人不喜欢听到感谢之辞的。因此把“谢谢”二字随时摆在心中,需要时派上用场,没有比这个更简单而容易使用的了。所以,对亲戚也别忘了感谢。

当然,在现代的经济社会里,尤其是与经商有关的事,谁帮忙都讲究经济效益,而感谢帮忙的最好方式就是“投桃报李”。“投桃”后得到亲戚的“报李”,也可先得到亲戚的“报李”后再“投桃”。求助于亲戚时,在亲情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先“投桃”与先“报李”都是无所谓的。先允诺“投桃”,从而先得到对方的“报李”往往对事情的成功更有好处。

忌讳斤斤计较的行为

上文说过,亲戚之间帮忙、办事应该讲究“投桃报李”,这也是维系亲情,继续交往的基础。但亲戚之间办事毕竟不是经商做买卖,若讲究谁投的多,谁报的少,追求量上的绝对公平,那势必又陷入了斤斤计较的误区,不利于亲情的维护和发展,因此让亲戚办事切忌斤斤计较。

在亲戚交往中,有些人对亲戚要求十分苛刻,总是尽量想对自己有好处,一旦亲戚有了困难,却不去关心和帮助,甚至避而不见,这是典型的市俗习气,是不足取的。亲戚交往,气量要大一些,切忌斤斤计较。你给我半斤,我给你八两,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样才有利于亲戚关系的密切发展。

朱德还在年轻的时候,特别注重与亲戚的关系。平时他总是为亲戚解决困难,做些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事情,使他的亲戚对他的印象非常好,彼此间的关系相处得非常不错。朱德当时年轻强壮,很有几分气力,在每年的农忙季节,他总是很快地把自家的庄稼给收完了。而这时,朱德并没有因此而停下来休息,他总是跑到其他亲戚的田地里去帮忙,这样,一天下来,总累得他腰酸腿疼。可第二天,他又拿起工具,继续去亲戚的田地里帮忙收庄稼,却从没有喊过累,没有抱怨。

有一次,朱德跑到一个表叔家去收庄稼,可这个表叔却是一个疑心病特别重、很小心眼的人,看到朱德来帮忙,就怀疑他要趁机偷自己的庄稼,所以在朱德干活时,就不时地监视他的行动,特别是朱德要走的时候,还要偷偷打开朱德带来放工具的筐子,检查是否拿走什么东西。这一切朱德都看在眼里,微微笑了一笑,然后说道:“表叔,活干完了,我走了,我妈等我回家吃饭呢!”说完,背起筐子,挥挥手走了。表叔看到这一切,惭愧地摇了摇头,心里不由暗暗钦佩。

不斤斤计较,这就是朱德与亲戚处好关系的最根本原因。不计报酬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也不声张,好心相帮却被疑心也不抱怨,这种亲戚关系的处理方法,看似被动,却是主动。在行动的过程中,由于你在发挥主观能性,所以别人也会渐渐从行动中强烈地感到了你的主动,自然也就被你的主动所征服了。

不过,这个化被动为主动的过程,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宽容待人,不斤斤计较,要做在明处,要让你的亲戚“无意”间发现,否则,就会吃“暗亏”,就会被别人说成“矫揉造作”。所以这场合一定要把握好。

另外,不要“斤斤计较”,并不是什么也不在乎,“公斤”不在乎,“吨”不在乎,那不是现代社会关系中所应提倡的。这个“斤斤”的标准应该是在不损害你自身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如果超过了这个标准,达到了“公斤”、“吨”,那就不得不计较了。否则,吃得亏会越来越大,而且,亲戚也会认为你这人真的“豪爽”,那占你“一两斤”或“一两公斤”也就心无愧意,“理”所当然了。

既然讲到了要“斤斤计较”,那这里也要提一下,在运用“斤斤计较”这个方法处理亲戚关系的时候,也要分对象,如果亲戚中真有“小人”存在的话,那在与他相处时,不妨不时地使用一下“斤斤计较”,甚至有时可与他“两两计较”、“克克计较”,毕竟,异于常人的“小人”,就要用异于常人的方法来对待。

让亲缘为你的人生添彩

在中国传统的乡俗中,有一种给幼子、幼女认“于爹”、“干娘”的风俗。父母给儿子、姑娘认“亲”的目的,是让“宝贝”健壮成长。被认作“干爹”,“干娘”的人一般都姓“刘”,这样,就把孩子给“留”住了。而且“刘”姓的“干爹”、“干娘”以乞丐居多,因为乞丐饱经风霜雪雨,身子结实硬朗,人们认为,这样的人能带给孩子健康。那时,人们攀亲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健康这点事。

时至今日,社会上的攀亲之风日盛起来,攀亲之人不再是小孩而是成人,攀亲的对象也与乞丐正好相反,大多都是有势有钱的“权爷”和“款娘”,攀亲的目的也与以前截然不同了,那就是为了在社会上好办事。社会上很早就流行这样一句话“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既然自己的亲生父母没有什么能耐,那么攀一个在社会上吃得开混得好的“干爹”、“干娘”,也是可以沾许多“光”的。人们已经明白了利用亲情、利用裙带关系在社会上办事的力量。

其实,利用情缘,巧于攀亲,达到为自己办事目的的手段,并不是当今社会的产物。民国时期大军阀曹辊的最初发迹就是靠千方百计攀亲爬上去的。清廷批准袁世凯编练新建陆军后,曹辊投入袁世凯的帐下。此时袁已成为慈禧太后十分倚重的人物,曹辊只当了一个小小的帮带。他清楚地知道,要想升迁,非得依靠袁世凯不行,曹辊庆幸自己以前东游西荡的贩布生涯,那个时候,他已学会了一套善于吹拍、见风使舵的本领。可光会拍马还不行,苦于没有见袁世凯的机会。

正当他徘徊彷徨、十分苦恼之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天津宜兴埠曹克忠与袁世凯原系世交,于是备了一份厚礼,从小站跑到天津,登门求见曹克忠。拜见曹克忠时,曹辊口若悬河,与曹认宗攀亲。曹克忠在曹辊花言巧语蛊惑下,认他为族孙,并且答应由他的姨太太出面向袁世凯说情。俗语说,吃了人家的嘴短。曹克忠的姨太太没少在袁世凯面前替曹辊说好话,有了姨太太这个内援,加上曹辊的逢迎阿谀,他很快受到重用,几年间由一个小帮带爬上了总兵职衔。

民间常有“沾亲带故”的说法,实际上,“沾亲”就是攀附的意思,就是像曹辊这样,千方百计地“踏破铁鞋”去觅亲戚。一个“沾”字是利用亲戚关系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它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隐藏在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可用之线,然后顺藤摸瓜,也许就会找出一大串“得道飞升”的亲戚,而他们所起的作用,往往也会回报所付出的辛劳的。

现代社会,由于人们大规模的迁徙,以及人际交往的减少,许多人的亲戚交错分布在各个地方,致使亲戚之间存在着互不认识的现象,因此一些“得道”的亲戚并不知道。然而,一旦自己陷入困境,需要求助的话,这些亲戚也许就是能帮助你的对象,千万要注意提醒自己,放下架子,踏破铁鞋,七大姑、八大姨的去找、去拉关系,说不定哪个远亲,会拉我们一把,说不定真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