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问显旸,现在想吃什么喝什么要什么,尽管说。周显旸笑道:“儿臣这样,什么好东西都无福消受。只是,儿臣想今日回王府。”
皇帝的反应跟荣相见一样,“你这个样子,如何回去?加重伤势如何是好?”
周显旸解释道:“崇华殿是父皇宴饮休憩之所,儿臣在这里实在不合规矩,心内难安。如今,既已脱离险境,还是该挪回自己府里,以免外头有所非议。”
皇帝不悦,“有什么不安的?”
他记得,多年前有一回与大臣在此宴饮,显旸都敢大喇喇跑进来,缠着他要尝尝酒的滋味,如今竟然如此谨小慎微?
周显旸又补充道:“再则,王妃这几日太过伤神,王府里都是伺候惯的人,她也能轻松些。”
皇帝见他坚持,问过太医后,方放话:“再观察三日,确认无事,朕才许你回去。”
显旸和相见立即谢过陛下。
惠贵妃笑道:“煜王,你不知道,你昏睡这几日,陛下是何等挂怀。昨夜,陛下醒了好几次,问显旸如何了,显旸怎么还没醒,真是慈父之心。”
周显旸不好意思地笑,“叫父皇担心了,真是过意不去。”
听他说这这么生分的话,皇帝颇为感伤。
这时皇贵妃也赶到了,对着显旸好一顿抹泪,“你呀,真得好好谢谢你父皇,给你指了个这么好王妃。看她这几日劳心劳力,若是我闺女,可得心疼死了。你赶快好起来,让王妃少操些心吧。”
周显旸立即答应着,看荣相见站在一旁抿着嘴笑。
几个人聚在一处,说着这几日的事,不免就聊到启王。
张皇后在其中,一句话也插不上,此刻更是尴尬。
她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可永安侯进宫一趟,启王下狱,张家被禁闭,想也知道是他们一起做了什么大逆之事。
偏偏皇后不知内情,想求情也不知如何开口。
此刻,煜王苏醒,想来校场之事,没有到最坏的地步,还有转圜余地。
正想着如何见面三分情,皇帝忽然主动问她:“皇后,启王校场谋逆,声称永安侯亦参与其中,你有何话可说。”
皇后不料皇上会当众发怒,当即跪下。
“臣妾以性命作保,永安侯府绝对不会行刺陛下。若陛下查清,永安侯府真的有此大逆之举,臣妾愿粉身碎骨,向陛下谢罪。”
说罢,皇后重重磕了个头。
皇帝见她笃定的样子,冷冷道:“便算永安侯府弑君是假,但协助启王行刺皇子,筹谋夺嫡,你也敢说没有?”
皇后听了,耳边忽响起尖锐声音。
是了,永安侯府不会无缘无故卷进去。启王敢这么指证,一定事出有因。
皇帝厉声道:“传令永安侯府,朕念张淮屡有宿功,就不把他和张家的几个孩子丢进刑戒司了。叫他自己供认罪行,写到朕满意为止。”
经过昨夜,皇帝已经想通了。
永安侯虽然并无参与谋逆弑君之心,但客观上已经卷入其中。最大的可能就是与启王互相利用。
启王从暗中利用史丰开始,一直是以杀害显旸为目的,那日校场的筹划,想来也是这么告诉永安侯的。
据齐老将军回忆,事发之时,那些冷箭明明是先朝着庆王和煜王而去。正因如此,煜王才来得及以身护驾。
解决了他们两个,将来无论是启王还是厉王即位,皇后都是唯一的太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