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风脑子一片混乱,期期艾艾地假设:“这……这实在是匪夷所思啊。那……那如果将来真到了时机成熟的年份,我想成立一家做互联网金融的公司,可以买断蚂蚁金服的信用数据,用于小额放贷业务么?”
顾诚无所谓地耸耸肩:“当然可以,不过买断肯定是价格比较贵的。咱也得公事公办,多家金融机构充分竞标,才能决定是否给你买断、什么价格买断。如果你只是要一般性的调用授权,那我可以做主给你一点优惠。”
“也是,这些都扯得太远了,到时候再说吧。”马风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便打住了这个过于天马行空的话题。
马风毕竟是文科生出身,对技术不是很了解。
相比之下,丁三石这个多少算是互联网技术科班的人,对顾诚话语的认识就要深刻不少了。
他立刻看出了顾诚观点里的一个破绽:
“如果你只卖数据的话,怎么确保对方高价从你这里买呢?尤其是非独家买断的情况下,你把信用数据卖给了第一家之后,哪怕一亿用户的信用行为,一块几十个t的硬盘也就拷得下了。然后他们拿去盗版转卖,你辛辛苦苦经营蚂蚁金服,结果只能低价卖一遭,这事儿完全没法做吧?”
被丁三石的犀利眼光一提醒,马风也马上觉出这里面有问题了。
“对啊,数据这东西,太容易盗版了吧。直接卖数据肯定行不通啊,所以各大银行才宁可自己放贷,自己承担风险。”
顾诚本来不想多解释了,但是见状为了拉拢更多盟友,少不得稍微说几句不至于泄密太多的专业观点:“数据容不容易盗版,要看怎么个卖法。如果是直接把未处理过的原始数据拿给客户,让客户自己分析,他们当然可以轻易盗版。
但是如果我们内部建立一个用户行为大数据中心,用深度学习型人工智能推送算法等等手段,对用户的行为大数据进行预处理,做好用户画像,然后把结论一事一办地输出给客户。
客户根据投资需求,遇到案子从我们这儿调取相应的用户画像,那他们还怎么盗版?他们拿到手的东西,都是只有一次性价值的结论,这笔信贷生意结束之后就没价值了,他们还盗个毛线的版本?”
“深度学习型人工智能……用户行为画像……大数据预处理……”
马风和丁三石一下子被灌输了一大堆新概念,有点跟不上进度了。
主要是他们对顾诚所说的深度学习型人工智能还不是很了解虽然从一年多之前,顾诚就已经在用人人网的人脸识别技术,对深度学习型人工智能的商用化,作出早期探索了。
而且经过一年多的发展,yy网络科技已经有了一支堪称目前全球最顶尖的深度学习型人工智能的算法实现团队。
哪怕其中的骨干之一、扎克伯格一个半月前刚刚跳槽自立门户。
即使谷歌,在本时空的深度学习布局,也不如顾诚。谷歌公司大概是今年年初才开始进行理论论证和人才布局。而百度就要更加落后半拍了,今年暑假才刚刚开始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
而腾云和阿狸、黄易,根本连这个意识都还没有。
如今的地球上,轮对深度学习型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布局,顾诚第一,谷歌的拉里佩奇第二,扎克伯格的facechat第三,百度李老板第四。
普天之下,仅此四家,其他人都还没进场。
第164章 最后一块短板
“我也不怕告诉你们,我搞了15个月的deep…id人脸识别技术,只是我在深度学习型人工智能方面的试水作品,主要是为了培养团队。从明年,也就是06年开始,我会把人工智能的主要努力方向,放到用户行为分析、偏好分析上面。
最终实现‘用人工智能揣摩用户喜欢什么,从而把他喜欢的内容产品推送给对方’这种商业模式。我相信,这一天实现的时候,不管是叮铛网还是某点网,或者niconico,正版付费用户的规模都会产生一个数倍乃至数十倍规模的爆炸。
到时候,内容产业会迎来一个‘盗版的垃圾资源容易找,但是盗版的、知道你品味的好书好歌好游戏难找,用户或许不会为纯粹的内容付费,但是他们不得不为‘内容+知道他喜欢什么内容’的人工智能组合套餐付费。”
顾诚用一句轻松的展望,把马风和丁三石都拉到了一个悠然神往的世界里。
丁三石是做内容产业的,从游戏到音乐,他深知国内的盗版问题有多严重。而如果可以解决盗版问题,足以养活多几十倍乃至百倍的内容产业者,并且把细分需求的长尾效应发挥到何等极致的程度。
“你……你在《长尾理论》这本书里写的未来远景,原来在多年之前你就已经知道要怎么去实现了?这……这也太夸张了吧,你写《长尾理论》的时候,你连杰夫辛顿教授的名字都没听说过,也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