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是人的美德,谦虚能够使人更容易接近,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想建立人际关系一定要”谦“字当头,如果太狂妄自负、骄傲自大,那只能使你失去处世的根本,落得没有一个朋友的可悲下场。那么怎么才能更好的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谦虚呢?
首先,在交际中不能目中无人。在任何时候目中无人、高高在上的人都不能得到他人喜欢。搭建关系,受人喜欢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谦虚,也就是学会尊重他人。
年轻时候的富兰克林,非常的骄傲自大,而且言行简直就是不可一世,无论到哪里都显得咄咄逼人。造成他这个坏脾气的最大原因是因为他的父亲对他太纵容了,从来都不对他的这种行为做出训斥。不过他父亲的一位挚友倒是看不下去了,有一天,把他叫到面前,用很温和的语气对他说:“富兰克林,你想想看,你不肯尊重他人意见,事事都自以为是的行为,结果将使你怎样呢?人家受了你几次这种难堪后,谁也不愿意再听你那么骄傲的言论。你的朋友们也会远远地避开你,免得他们会受你一肚子的冤枉气,如果你还这样下去,那么你从此就不能交到好朋友,你也不能从他人那里获得半点知识了。再说你现在所知道的事情才是那么一点点、很有限,这样是不行的”。
听了这一番话后富兰克林大受感动,他也看清楚了自己过去的错误,决定从此要痛改前非,在处事待人的时候处处都改用研究的态度,言行也变得谦恭和婉了,时时慎防有损别人的尊严。在不久后,他便从一个受人鄙视、拒绝交往的自负者,变成了一个到处受人欢迎和爱戴的人际交往高手。
试想如果富兰克林没有接受意见改变自己的毛病,仍然是一意孤行,说起话来还是不分大小,不把他人放在眼里,那么他的结果一定不堪设想,他也正是因为这才拥有了丰富的人际关系资源,才成为美国的一位伟大的领袖。
南朝梁时的开国良将冯道根,在梁武帝最初举兵时,冯道根受命为先锋,立了大功。每次征伐取得胜利之后,他从不自吹自擂。
东汉初时的名将冯异在建立东汉王朝的战争中屡立功勋,然而他在每次战争后,总独自躲在大树下,而不像其他人那样,聚在一处争说自己的功劳,因而他赢得了“大树将军”的美称。梁国的宰相沈约对梁武帝称赞冯道根说:“此陛下之大树将军也!”功劳是客观存在的,别人抹杀不掉,自己的吹嘘也终是徒劳。
实际上也是这样,有不少居功自傲的人,最终还是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只有那些继承了谦虚美德的老实人才能“赢得生前身后名”,为人所津津乐道。
在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北军格兰特将军和南军李将军率部交锋,经过了一场激战后,南军败的溃不成军,李将军也被送到爱浦麦特城受审,签订降约。格兰特将军在这次胜利后,他很谦恭地说:“李将军是一位很值得我们敬佩的人物。他虽然战败了,但是他的态度仍旧是那么镇定。他仍旧是穿着全新的、完整的那套军服,腰间还佩着政府奖赐他的名贵宝剑;而我却远远的比不上他呀。”
他说他能取得这次战争的胜利,都是因为偶然的机会造成的。他说:“我们能够取得这次胜利是因为我们运气好,当时敌方军队在佛吉尼亚,几乎天天都遇到阴雨,害得他们不得不陷在泥泞中进行作战。然而,我们所到之处,几乎每天都是好天气,非常方便我们行军,我们就是因为幸运才取得胜利的。”
学会谦虚,我们就不会在骄傲中葬送自己。
有人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这是什么缘故呢?当朋友优于我们,超越我们时,可以给他一种优越感。但是当我们处在压过他们,凌驾他们之上时,就会使其产生自卑而导致嫉妒与不悦。
所以让我们谦虚地对待周围的一切,让别人得到一种优越感,这样对我们会有好处的。
宋朝时,范尧夫任宰相期间,诸事办得都让皇帝满意,众朝臣无一指责过他的过失。他在为人方面更是游刃有余,从来不树任何政敌,总以中庸之道维系人际关系。
他被免去宰相之职后,大臣程颐有一次来见他。两人相谈多时,范尧夫便若有所思的说起当宰相的事来,神情口吻像是很怀念当宰相时的风光。
程颐责怪他道:“您任宰相时,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很好,难道您现在不觉得惭愧吗?”
范尧夫“哦”了一声,似有不信之意。
程颐便说:“在您任宰相的第二年,苏州一带有乱民暴动,抢掠官府粮仓,有人告诉了您。您应当在皇上面前据理直言才对,可您当时什么也没说,这是为什么呢?由于您的闭口不言,致使许多无辜的人遭到了惩罚,这是您的罪过啊!”
范尧夫连忙道歉,显出愧疚的情,说道:“是啊!当初真应该说一句话啊!这是我做宰相不爱民的过错,您批评得对!”
程颐又说道:“您做宰相的第三年,吴中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百姓们以草根树皮充饥,像这样的大事,地方官已报了很多次,您却置之不问,还是皇上提出要您去办理赈灾事宜,您才采取行动。您堂堂一朝宰相,居其位食其禄而不谋其事,太不应该了。”
范尧夫哑然,又连连称自己的不是。
程颐又说了许多话,然后告辞走了。事后他经常在别人面前提起范尧夫的过失,说他并非当宰相的料。有人把这些告诉范尧夫,范尧夫只是笑着,不作任何辩解。
有一天,皇帝召见程颐问他几个问题。
皇帝听了程颐一席治国安邦之策,说:“你大有当年范相国的风范啊!”
程颐不以为然地说:“范尧夫曾向皇帝进荐过许多忠言良策吗?”
皇帝用手指着一个小箱子说:“那些都是他进言的小札子啊!”
程颐似信非信的打开观看,见他当初指责的那两件事,范尧夫早已说过了,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施行得不够好罢了。
程颐红了脸,第二天便上门给范尧夫道歉。
范尧夫却宽和地笑道:“不知者无罪,您不必这样啊!”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的人,他虽然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一说话就令人感到狂妄,因此别人很难接受他的任何观点或建议。这种人多数都是因为喜欢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从而能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失掉了在群众中的威信。事实上,那些谦让而豁达的人们总能赢得更多的朋友或是更多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