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聪明人做聪明事 > 上篇做人要做聪明人(第2页)

上篇做人要做聪明人(第2页)

第六节:聪明人的吃亏是宽容和体谅

吃亏未必是福,而宽容与体谅才是福。人的出身、经历、习性、爱好、工作和生活环境不同,因而心境、习惯和行为方式也往往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对人、对事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过分苛求。作为社会人,在任何场合任何环境都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的心境由着性子来。历史上以宽容成大事者不胜枚举:齐桓公不治管仲射杀之罪,委以相位,成就了“六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唐太宗李世民不记魏征效忠太子建成谋害之嫌,开恩重用,视为人镜,留下千古君臣佳话;武则天朝臣娄师德不忌狄仁杰对己屡有微词之隙,力荐接班,使狄仁杰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名相;春秋时赵国名臣蔺相如与名将廉颇“将相和”的故事则是妇孺皆知……中国的老话说:聪明人只记好不记赖,普通人也记好也记赖,愚钝者不记好只记赖。告诫我们要争做让人敬重称道的聪明人,千万别做人见人厌的愚钝者。宽容不仅是善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

能够牺牲自己的一切去帮助别人、拯救别人,例如佛入地狱,耶稣上十字架,是圣人之所为,我们或许难以做到,但体谅他人的处境,牺牲自己的一点小利益去帮助别人,是每个人都应该尽力去做的。文章的最后,转述一个关于体谅的故事。

弟弟是初出茅庐的画家,居住在西班牙的马约尔加岛。这是母亲到西班牙看望弟弟要返回祖国那天发生的事情。一大早,母亲和弟弟气喘吁吁地把两个大旅行箱从那座具有200年历史的古老公寓的四楼搬下来,他们把旅行箱放在几乎无人通过的路边,坐在箱子上等出租车。马约尔加岛不是城市,出租车不会经常往来,只能在路边等着,谁也不知道出租车何时能来。弟弟因为已在岛上住了三年,很了解这种情况,所以显得坦然自在。大约过了20分钟,从相反车道过来一辆出租车,弟弟立即起身招手,但他看到车内有乘客时就放下手,出租车缓缓地驶去。然而,那辆车驶了30米左右就停住了,从车内走出的是一位看起来颇有修养的老绅士“噢,真幸运,那人在这里下车。”弟弟对这个偶然感到很高兴,并迅速把旅行箱装进车的后背箱。坐进车后,弟弟告诉司机:“去机场。”并说:“我们真幸运,谢谢你。”司机耸了耸肩膀说:“要谢,你们就谢那位老先生吧,他特意为你们早下车的。”弟弟和母亲不解其意,于是司机又解释道:“那位老先生本想去更远的地方,但是看到你们后就说:‘我在这里下车,让那两位乖客上车吧。这么早拿着旅行箱站在路边,一定是去机场的。如果是这样,肯定有时间限制。我反正没什么急事,我在这里下车,等下一辆出租车。’所以你们要谢就谢那位老先生吧。”弟弟很吃惊,他恳请司机绕道去找那位老先生。当车经过老先生身边时,弟弟从车窗大声向那位悠然地站在路边的老先生道谢。老人微笑着说:“祝你们旅途愉快。”

后来弟弟在信中这样写道:“我对他人的体谅与那位老先生相比程度完全不同。我即使体谅他人,自己在心里也会想:能做到这点就不错了……自己随意决定体谅他人的限度,我对自己感到羞耻。我现在真想成为那位老先生那样的人,成为那种不经意之中就流露出对他人深深体谅的人。”

第七节:聪明人善于解读吃亏

从人生的总则上讲,个人的物质类的外观形态的占有多少与消费多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些人占有多之又多却消费少之又少,一些人却是消费多多却占有少少,拿今天的话说,有些人超前消费,有些人俭朴消费。在世间中具有锐度的群体,大致有三大类,一是倾向于占有,二是倾向于消费,三是倾向于幸福,更多的人在于似是而非而无特别倾向,无论是何种倾向或无倾向,都在表明个人的生活认识与态度,说不上谁对谁错。

个人能够占有多少,其中有能耐与运气,更多的时候在于蹊跷,况且一时的占有并不等于永久,更不等于最后。生活物质的消费总量却由冥冥之中给予规定,与能耐和运气无关。怎样去认识这一规定,书上没有这样的资讯,别人也给不出这样的参照,不过有窗口。每个生命都存在独特的传感信号,最为显浅的是脾胃信号,或饱或饿都有他的感觉,只是冥冥之中的信号,深沉一些、微弱一些、蹊跷一些,这需要一个人的静心感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因信号,依据基因排列程序,在时间的流动下会给出不同的密码信号,中间包括着启动与撒手甚至还包括着命运的大限信号,这信号有一个接收、解读、过滤与锁定的过程,只是心态浮躁了、混浊了就无法感悟。

每个人的消费总量是不一样的,人与人之间是不可比的,这就是生命的独特与命运的神秘。消费总量,既然由冥冥之中给出规定就不能突破,突破了就有天灾人祸,这是天理人欲的平衡之处。认识不到冥冥之中的规定也不是非常重要,能够做到消费留有虚空,势不要用尽,福不要享尽,不要奢侈与炫耀,不要浪费与糟蹋,在这个状态下,占有多不是祸、不是错,换句话说,不要将有用之财去做无益之事,站在这样的基点上来认识得失亏赢,就有新的心情与操作办法。

实际上,从“人生自有定数”的角度解读人生中中有些没法避免的“亏”,能够让自己的心境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至于陷入极端功利主义的误区,这样才才能坦然地看待人生的起起落落

第八节:聪明人在佛学中看待“吃亏”

吃亏有时段,收获也有时段,一般说来,在命运的低迷或背时或弱势时段,就是吃亏时段,想不吃亏是不可能的,吃亏时段往往发生在自以为吃不起亏的时候,吃不起亏而非要让你吃亏,这就是吃亏的揪心之处,想躲避而躲避不了,在这个时候,除了认命与忍受之外,看不出还有其他的办法。一个人的心理承受力往往就是在这个时候磨练出来的,反之,一个人的心理承受力太弱,原因就在于还没有经历过生存或生命的拷打,或者说吃亏事件并没有将自己逼到边缘底线。

自以为没有吃过亏的人,肯定是没有福报的,福气福分是修来的,不是前世修就是今世修。修福分是有代价的,并且是高昂的,常人常言的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好,此话此境就是福报的准确解释。再好的运气要斗转星移,再精巧的操作也会时过境迁,再好的精力也会精疲力竭,再好的努力也会力不从心。漫漫人生到头来,只能指望冥冥之中的照应,有冥冥之中的遮风挡雨,生命无大碍,做事就可能四两拨千斤,想要得到的只要不贪心都可能得来全不费功夫,这就是福分。

福分往往体现在命运的强势或高昂时段,命运的得时得地得天的具体特征就是福分:做人依旧却招人欣赏,并形成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吸引力;做事依旧,却是事半功倍,并有自己都意料不到的收获。做人做事的优质效果,若是没有足够的福分支持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修福分,就是为自己的以后着想,为自己的来世着想,为自己的后代着想。在吃得起亏的时候,要乐于吃亏、勇于吃亏,实际上就是为自己的后来进行储备。

许多人认为,并不是怕吃亏而是吃不起亏或吃不起大亏,吃小亏可以,吃大亏不行,因为承受力有限。有些亏,一次二次就会使人永远沉沦而永世不能翻身,这样的亏,谁人吃得起?这样的范例,在经纬天下大事的英雄们中间,还是衣食住行的平民百姓中间,历来都不少见。

亏与不亏,不可能事先还有个商量,我只能吃这种亏而不吃那种亏,吃亏的事情哪能与你商量?不愿意吃的亏,吃不起的亏,偏偏要找上门来,并且是频繁光顾,像是冥冥之中有所意识一样,非得要你在吃亏中有所改变,不改变决不罢休似的,是这样,太多的亏,一定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观念与态度。

吃亏是福,既是信念又是事理逻辑。吃亏时候,心情是难受的甚至是沮丧的,不过,要有足够的理由安顿与安抚自己的心态和心情,至少要把吃亏的难受劲控制在皮毛上,换句话说,伤皮而不伤心。

吃亏的事情不仅没有商量,而且往往是事与愿违,为了便宜反而吃亏。多少人的亏,都是被裹着便宜的糖衣所迷惑,蒙在鼓里甚至做着便宜的美梦,没有吃亏甚至占有了便宜,殊不知,便宜中间暗藏着吃亏,只不过在时间上有个错落。正因为有了昨天的便宜,才有今天的亏损,若是不想占便宜,哪有后来的苦果。不想吃亏只想占便宜又是人之天性,所以对于天性非得有所修理,否则根本无法操作人生,为此,人生过程中的便宜与吃亏,不能听天由命而听之任之,应该建立起操作和运用的观念,如何玩转它,体现着一个人的素质高低与智慧水平。

吃亏与否又涉及一个定数:想吃亏不一定就吃亏,不想吃亏却处处吃亏。站在隐性的角度上看,只有欠了别人的才有亏吃,只不过是前世所欠。吃亏,就是某种意义的还债过程,有什么理由去抵触呢?债还清了,天理人欲平衡了,路才平、心才静、性才定,安全才有保证,以后的日子才没有多少悬念,这就是福气。如果说心头不接受,便形成一个“还而未还”的胶着局势,而债不清,便路不平、心不静、性不定,未来的日子就还有绊脚石、绊马绳。

吃亏的内容无非是三样:一是钱财之亏,二是事业之亏,三是名声之亏。吃亏的切入方式与介入路线也是各种各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窗口。吃亏的深度就是蒙冤,例如自己完全处在扭曲与畸形的生存空间,完完全全的清白被玷污了,明明白白的状态被扭曲了,清清楚楚的事理被颠倒了,正义正大的阳光行为被阴霾阴险所暗算了,并且是没有争辩的平台,有理没有用,有嘴没有用,只有灵魂的坚挺而没有形体的坚挺,换个角度看,正是修炼灵魂的大好时节,是人生的炼狱之地,不体验一下世道的颠倒,又怎么去从事再颠倒的功德决心呢?

第九节:聪明人善于吃亏

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几个人会主动吃亏,能够主动吃亏的人太少。这并不仅仅因为人性的弱点,很难拒绝摆在面前本来就该你拿的一份,也不仅仅因为大多数人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不能舍弃眼前小利而争取长远大利。

有个私营老板,没有文化,也绝对没有背景,但生意却出奇得好,而且历经多年,长盛不衰。说起来他的秘诀也很简单,就是与每个合作分利的时候,他都只拿小头,把大头让给对方。

如此一来,凡是与他合作过一次的人,都愿意与他继续合作,而且还会介绍一些朋友,再扩大到朋友的朋友,也都成了客户。人人都说他好,因为他只拿小头,但所有人的小头集中起来,就成了最大的大头,他才是真正的赢家。

聪明人追求的是吃小亏占大便宜,因为人都有趋利的本性,你吃点亏,让别人得利,就能最大限度调动别人的积极性,就能帮助你的事业兴旺发达。生活中有些人为了金钱、名利、地位不停地奔忙,有利必图,有名固钓,有位必争,看似“很有上进心”,但结果却适得其反,最终往往落得个满身铜臭、沽名钓誉、官迷心窍的骂名。我们当然不赞同这样的人,但也决不赞同与世无争的“清净散人”。人是该有真正的上进心,通俗的说就是要有与自己相匹配的“想法”,关键是要适度,是心态和方式、方法。我们想说的是生活教会我的其中一种——善于吃亏。吃亏,常常被人看作是贬义的、无能的、弱势的,可这要看是怎样的吃亏,主动的、有目的、讲方法的吃亏就像军事中运用的战术一样,应该为大家认同和效仿。懂得怎样吃亏的人有三个必备素质:

一是有勇气吃亏,即主动性。力拔千钧、一往无前、势如破竹地达到目的固然让人佩服和羡慕,可一旦回过头来看,就会发现,在一路前行中失去的已经很多、甚至得不偿失了。为人处世,我个人赞赏的不是刚性十足,而是知进知退,以退为进;柔中带刚,以柔克刚,就像武术中的太极拳。何况古人云:吃亏是德、吃亏有福。又云:能伸能曲方为大丈夫。有敢于吃亏、勇于吃亏的精神是可贵的,对社会、对身边的人都是财富,雷锋就是例子。即便吃了亏什么也没有换来,也应保持平静的心态,毕竟问天问地,无愧我心。

二是有信心吃亏,即目的性。相信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生活给每个人的都是相对公平的,你得到多少与你付出的多少成正比。相信暂时的失去会赢得将来更多、更大的回报,有“以眼前的小亏换取将来的大得”的信念,所有的付出无论早晚都会有回报,不报或是时候不到,或是努力不到。我常以为,世上的人除了因为先天智商或后来受到刺激而痴嗫呆傻的人外,没有谁是真正傻的,相反一个比一个精灵,但更多的人是讲求“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与我一分,我报人十成”的,与这样的人相处,我们吃亏在前,他的回报就会接踵而至。

三是要善于吃亏,即讲求对象、方式和方法,这是很重要的。清楚的知道什么样的亏“好吃”,什么样的亏不需要吃,什么样的亏坚决不能吃。至于这一部分,我不想详谈,原因之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二是“教会了徒弟会饿死师傅的”,哈哈……实际上,这真的需要用心去体会、分析、判断,要在实践中去“悟”,就像参禅悟道一样,循序渐进的获得自己的真知灼见。

聪明人能够很好地处理吃亏和占便宜之间的关系,懂得什么时候吃亏,怎么吃亏,吃什么样的亏,吃了“亏”后怎样善后。在处理与他人之间、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时,绝不吃“盲”亏。

所谓不吃“盲”亏,就是能够用全局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所失所得,绝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但又很清楚每一座“城池”的牺牲所取得的未来利益,懂得为全局“吃亏”,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