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小芳是一位“清水衙门”里的公务员,上班的时候,总是听到一些同事在眉飞色舞地谈论股票。小芳很是疑惑,于是,就向同事们打听:投资股票能赚钱吗?当时是2000年,股指从1300多点涨到2100多点,那么好的市场行情,就算没赚钱的投资者也不好意思说自己亏本啊。所以,小芳问的十个人中有九个半说赚钱了,剩下的半个是那位说话永远只说半句的科长。
小芳心想:“不可能人人都能赚钱,偏自己不能赚钱?”于是,2001年初,她开设账户,正式进入股市。刚进入股市的初期,小芳胆子比较小,只要盈利,无论多少都立即获利卖出。因此,连续小赚了几笔,小芳后悔极了,心想:“怎么早没发现这条发财的捷径?”
2001年6月以后,股市风云突变,熊市开始,小芳的股票逐渐被套牢。她由于入市时间不长,从来没经历过熊市,也不了解熊市的杀伤力,起初,还不断地动用储蓄资金频频摊平,结果,很快被快速下跌的股市全线套牢。亏损严重的小芳这时才开始认真学习各种投资理论和方法,很快她意识到自己的操作中存在问题。于是,在2002年“6。24”井喷行情中小芳将部分低价摊平的获利股票卖出,但其余被套的大部分筹码仍然亏损十分严重。
直到2002年初,小芳突然间时来运转,三个月时间里连续中了三个签,获利两万多。小芳一高兴就乘着暑假带孩子到九寨沟去旅游,回来以后,刚进家门,还没来得及换衣服,证券所的工作人员就来电话通知:小芳的账户又中了一个签。不仅如此,小芳买的宝钢股份在今年的蓝筹股行情中涨势特别好,而且在4月中旬大盘调整以来,股指下跌300点,宝钢的股价却始终保持强势。由于有四个签的利润垫底,加上宝钢的盈利,小芳将所有的股票无论盈亏全部卖出,一结账,还小赚了一笔,就这样小芳非常幸运地实现了扭亏为盈。
相比之下,老张则更让人吃惊了。大公无私的老张倾自己的所有积蓄,买下了单位职工不愿认购的全部股票,他当时只想着共产党员应该带头支持国家、企业建设。然而,无心插柳柳成荫,几年过后,他持有的股票翻了上百倍,使他一下子成了百万富翁。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小芳的短期炒股,还是老张的长期投资,都显示了股市投资的魅力。长线投资与短线投资真是各具特色。
股票是分长线、短线的,精明的投资家都会明白股票投资组合的好处。组合方式从持有股票的时间长短可以分为:长线为主,短线为辅的组合;短线为主,长线为辅的组合;目标股选择组合;固定与可变双重结构组合等等。所谓双重结构,是指股票组合中的一部分相对稳定地持有,以熟悉“股性”,另一部分则适时变换以捕捉更大的机会。选择什么类型的股票组合,首先决定于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同时还应取决于你的时间、经验及投资环境本身。
长线投资是指买进股票后不立即转手,而是长期持有,以便享受丰厚收益。长线投资者持有股票的时间起码在半年以上,其对象当然是目前财务状况良好又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投资者将资金押在了一只精心选择的中低价股。长线以股价数倍飙升,时间是1~3年为准。关于长线投资,早就有“长线是金”、“长线方能钓大鱼”的说法,向来被当成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投资理念。
选择长线投资就意味着长期承担了系统风险、政策风险、上市公司道德风险、扩容风险、金融风险在内的所有风险。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正是长线投资的魅力。但是,换一种思路不难发现,其实长线投资风险最小。如果我们也把长线投资比喻为一次路途颠簸的长途旅程,尽管途中要经历无数次的乌云盖顶,暴雨倾盆,但只要中途不下车,便会迎来云开日出时,就能安全抵达终点。
但是,做长线投资就需要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能力,能够从众多的股票中选中价格偏低、重组可能性大、流通盘适中、有潜力的企业。总之,这是一种“认准了就拼一把”的投资方式,一旦认不准,损失将是惨重的。
正是由于长线投资一直给人一种“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的心理暗示,而且养成了“不赚分分钱,角角钱,块块钱,要赚就赚个够”的观念和“处事不惊、坐怀不乱”的“超凡脱俗”的心态。一旦最后发现他们的前途其实并不光明时,打击力度也是很大的。无形中增加了长线投资的“心理成本”。
为此,有些人就偏向于做中期投资。以一种“酝酿成就”的心态去对待,虽然常有失败的经历,但是,成功感和遗憾感同样会带来无限的回味。
中线投资,主要靠投资者对整个股票市场行情和个股行情的认知程度来在短时间内作出买入或卖出的决定。因此,和长线投资的“坐怀不乱”的指导思想不同,中线投资是以“顺势而生”作为指导思想的。投资者通过遵循庄家的思路来判断自己的操作。由于庄家资金庞大,运作资金炒作一只股票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其间历经底部吸筹、洗盘、拉升和出货几个阶段。只要有庄,它就一定会拉抬,而中小投资者只要拿到和庄家一样的成本筹码,耐心持有,等待主力的拉抬,就可以比较轻松地赚到钱。
而相比之下,短线投资者的心情就可谓是“丰富多彩”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投资者必须时刻关注股市行情。短线的股票大多都是处于活跃期的股票,成交量大,股价往往受到庄家的操作。庄家在年初打压吃货,然后在年末出货兑现,周而复始。为了实现短期套利,他们只能跟在庄家身后追涨杀跌,随时与庄家进行心理博弈。揣摩对了,还可以获得一定的盈利,但一旦揣摩错误,就只好被庄家套牢。或是“如坐针毡”地痛苦等待,或是“惨烈悲壮”地割肉逃生!其间的酸甜苦辣不是局外人所能体会。
可见,无论是长线还是中线和短线投资,要想在股市中存活并且能成为赢家,就少不了对上市公司作长期深入透彻地研究,上市公司的质量和生命力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当选定了一家股票之后,长期投资者在耐心等待财富降临的同时,还要时刻注意,自己会不会与财神爷失之交臂;而中线、短线投资者就要像雷达一样追踪投资对象,以便正确作出增仓或减仓的投资决策。
其实三者的日子都不好过。正所谓“事无定论”,对任何一种方式的选择,都是有优势和劣势的。但是,如果我们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要想均衡地“摆平”股票市场固有的高风险性以及收益性和流动性,一个投资者应该把自己的资金按一定比例投资于这三种方式,千万不要“偏食”。
用于长线投资的资金,要沉得住气,要明白你的目的在于“用时间换取丰厚回报”;而用于中、短期的资金,就要投入十二分的精力,要胜不骄败不馁,要明白,投资的目的在于“用眼光换取胜利的骄傲”。
总的来说,对于广大投资者,由于投资经验,投资精力的局限性,往往鼓励把资金“立足中线,放眼长线”,逐步改变短、中、长线投资组合比重,耐心等待投资机会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