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先生是古代著名的识马人,在马资源的使用、配备和培训方面工作经验丰富。到了现代,转行开了家公司,把自己对付马的一套招数用在人员的管理上,他对于人员配备工作,可说是有深刻的理解:
2003年亚洲最佳雇主出炉,伯乐对自己落榜,先是不以为然,认为这和十大港姐的美女秀差不多,哗众取宠的成分多于其实际价值。但后来仔细研究上榜企业的管理思路,不由得开始反思:虽说这些上榜企业是2003年非典型成功案例,但的确该以此为鉴,暂且不去管能否成为屈指可数的最佳雇主,既然意识到员工的价值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但为什么未能成为员工心目中的好雇主呢?
伯乐开始反思。
反思之一:谁是好马?
其实以前我也知道,是不是好马,不能仅以是否能日行千里来衡量。很多企业都在慨叹人才难寻,殊不知这和缺失人才的标准有关,而且往往走入一个误区,对空降兵视若神灵、不吝重金,但对中层、基层人员却视为草芥。实际上一个组织是一个梯级的团队,需要各个层面的队伍来配合。
反思之二:怎样用马?
有的企业纯粹是人才高消费,把人才当花瓶。本是千里马,却可能替牛犁地,替狗看家,既是伯乐的不幸,也是千里马的不幸。只有因人施用,人尽其才,才能真正留住人才。在最佳雇主榜上有名的UT斯达康公司流行着这么一句话,那就是“60分的能力,80分的舞台”。公司鼓励个人能动性和创造力,大胆赋予有潜力的员工具更大挑战性的职责。
反思之三:怎样驯马?
如果不驯马,可能千里马最终会沦落为百里马。而如果驯马机制很完善,千里马还会进步为万里马。我以前驯马的方式就不错。对人来说也一样,这就要求有好的培训机制和方法。微软中国总裁唐骏这样认为,“微软的成功取决于员工对微软的热爱和对微软技术的热情。一直以来,公司为员工进行了大量的培训,尤其为每一位员工量身定做培训计划,保证他们在公司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反思之四:怎样让马跑得好?
很多企业既要马儿跑得好,又想马儿不吃草,自以为是业界大哥,有一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错觉。曾有某家电企业的1500元月薪的部门经理,被外资用几十倍的高薪挖走的故事;也有某老板发出的“MBA底薪一律2000元”的宣言。我们不去评判这些做法的是与非,但其对人才的态度就足以让人寒心了。这样的企业会对人才有吸引力吗?以后我要注意了。
反思之五:怎样看待马的失蹄?
再好的马也有失蹄之时。那么怎样正确对待呢?亚洲最佳雇主的冠军波特曼丽嘉酒店的人力资源总监曾举的“一碗冷饭的”例子就很说明问题:有一次,有位客人向客户服务部投诉,说送到房间的一碗饭冷了。接到投诉的员工“自作主张”,免去了他叫餐的全部费用。“这样的处理当然不合适,但我们事后并没有批评他,只是告诉他,你有这个胆量,就很好。只是以后遇到这种事情,送一份水果或者一份点心,就可以了。要是我们让他赔偿免单的那部分损失,其他员工今后就会不敢处理,如果小问题激化了,再解决就很麻烦。”想到这儿,伯乐突然想起来自己以前一有员工犯错误,自己就会训斥,实在是太感情用事了。管马和管人毕竟不是一回事,以后还要注意才行。
反思之六:怎样对待马?
马不是工具,而是与你生死相关的伙伴。要让马儿对主人忠诚,仅仅给足草料是不够的,还要在各方面善待它,和它建立深厚的感情。同样,仅给员工高薪是不够的,还要使员工认同企业的文化,视工作为快乐。波特曼丽嘉酒店之所以能以员工满意度最高分荣登“亚洲最佳雇主”榜首,是因为在“对公司哪一方面最满意”的回答上,员工一致填写了“酒店把我们当绅士淑女看待”。联邦快递的马来西亚分部在“亚洲好雇主”中排名第六,该公司的格言是:“如果我们对员工好,员工就会对顾客好,那样我们的收益也会好。”从过去10年中该公司在亚洲市场上的骄人业绩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格言是有战斗力的。
“你可以接收我的工厂,烧掉我的厂房,然而只要留下这些人,我就可以重新建起IBM。”被誉为“企业管理天才”的IBM的沃特森这样说。伯乐觉得,这话说得不免有些大胆,不过人家能有这种豪言壮语,想必也是有真本事的,另外也真正说明员工的重要性。
伯乐深刻地意识到,仅有相马是不够的,要真正使人才发挥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还要正确地用马、驯马、赛马、遛马。而这些问题看上去容易,做起来难。只有对看上去简单的事情坚持不懈,才会成功。
伯乐打算在2004年的最佳雇主评选中搏一搏。一来这是树立企业形象的好机会,二来为吸引人才筑个金窝窝,三来自己的这些想法和总结也需要实践。他对自己充满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