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大智若愚术读书笔记800字 > 第八章 善于知足掌控欲望的避害艺术(第1页)

第八章 善于知足掌控欲望的避害艺术(第1页)

O#老子曰:“祸莫大于不知足”。万千世界的诱惑太多,功名利禄,酒色财气,处处皆是陷阱,如果一个人不能合理控制自己的欲望,善于短路,就有可能禁不起的外在的诱惑而犯下不能弥补的错误,导致终身遗憾。大智若愚者深知不合理欲望的危害性,他们能够控制欲望而不被欲望所控制,总是能够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在名利面前永远保持清醒状态,不为身外之物而误事,让自己避祸趋福,永保自身平安幸福。

祸莫大于不知足

“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有了贪欲,就永远不会满足;不满足,就会感到有欠缺,就高兴不起来。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讲的是知足常乐的道理。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说的也是清心寡欲从而知足常乐的道理。其实,知足常乐与清心寡欲讲的都是一个道理,可以说为每个中国人所熟知,但在现实中又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许多人不可谓不聪明,但由于贪心过重,为外物所役使,终日奔波于名利场中,每日抑郁沉闷,不知人生之乐。

贝蒂·戴维斯在她的回忆录《孤独的生活》中曾写道:“任何目标的达到,都不会带来满足,成功必然会引出新的目标。正如吃下去的苹果都带有种子一样,这些都是永无止境的。”除非你真正懂得常乐的秘诀,否则将永远不会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

有一个人,偶然在地上捡到一张千元大钞,他得到这笔意外之财以后,总是低着头走路,希望还能有这样的运气。

久而久之,低头走路成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若干年后,据他自己统计,总共拾到纽扣近四万颗,针四万多根,钱则仅有几百块,可是他却成了一个严重驼背的人,而且在过去的几年中,他没有好好地去欣赏落日的绮丽、幼童的欢颜、大地的鸟语花香,甚至还因为低头走路,不善于与人交往而错失了几次提升的机会。

欲求过多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它能摧毁有形的东西,而且它还能搅乱你的内心世界。你的自尊、你所遵守的原则,都可能在贪心面前垮掉。

人的贪欲,往往由比较而来。同样,人要寡欲,也可以由比较得到。人的欲望如同黑洞一样,没有填满的时候,如果任由其膨胀,则会由此生出许多烦恼。如果能多看一看不如自己的人,和他们比较,而不是一味地和比自己强的人比较,那么一切不平之心也许就会平静下来。有时,我们不妨抱一种“比下有余”的人生态度。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青年人常为自己的贫穷而牢骚满腹。

“你具有如此丰富的财富,为什么还发牢骚?”一位智者问他。

“它到底在哪里?”青年人急切地问。

“你的一双眼睛,只要能给我你的一双眼睛,我就可以把你想得到的东西都给你。”

“不,我不能失去眼睛!”青年人回答。

“好,那么,让我要你的一双手吧!对此,我用一袋黄金作补偿。”智者又说。

“不,我也不能失去双手。”

“既然有一双眼睛,你就可以学习;既然有一双手,你就可以劳动。现在,你自己看到了吧,你有多么丰富的财富啊!”智者微笑着说道。

一个人对事事都感到不知足,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然而,如果我们顺着贪欲前行,结果就会让我们养成懒散的坏习惯,我们会不再关注成功背后的付出,我们会不再关注自我现有的力量。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贪欲,从一点一滴做起,谨守自己的原则,贪欲自然就远离自己了,成功还会很遥远吗?

不因身外之物而误事

《菜根谭》上说:贪得的人,身上富有了,但心却一贫如洗;知足的人,身上虽然贫穷,但内心却很满足。

人只要有一点儿贪恋私利,就会销熔刚强变为软弱,阻塞智慧,使人变得昏聩,也会使仁厚变为狠毒、高洁变为下流,败坏一生的品行。生命如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要想使之在抵达彼岸之前不至于中途搁浅,就必须减轻载重量,只取需要的东西,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

一天,一个拥有无数钱财的吝啬鬼去牧师那儿乞求祝福。牧师让他站在窗户前看外面的街市,问他看到了什么,他说:“人。”

牧师又把一面镜子放在他面前,问他看到了什么。他说:“我自己。”

窗户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但镜子上镀了一层银。单纯的玻璃让我们能看到别人,而镀上银的玻璃却只能让我们看到自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镜子和玻璃只不过差了一层银,却带来了迥然不同的结果,人的眼睛常常被那层银所蒙蔽,只看见自己而看不见别人。虽然说,任何人在玻璃和镜子前面都会得出同样的结果,但是故事意在用吝啬鬼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像生活中的那些吝啬鬼一样,只见自己不见别人,是不会得到幸福的。

《醒世恒言》载:录事薛某,一日在高烧睡梦中梦见自己化为鲤鱼跃入湖中,遇一老者垂钓,终因难耐钩上之饵的诱惑,张嘴咬钩,遂成老者钩上物。冯梦龙点评说:薛录事被钓皆因“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贪婪所致。

就人的本性而言,确实有其不知足的一面。古人有诗曰:“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纵观古往今来的“吞钩”者,几乎无一不是从贪心开始的,而每个“吞钩”者的背后,又几乎都能见到“钓鱼者”的影子。

《韩非子》云:“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又云:“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古今中外,多少高官显贵、权倾一方的风云人物因一时没有把持住,便失了足。纣王贪恋美色而失江山;三国时的杨仪为要官而被免职后自杀;刘青山、张子善由高官到死囚,更将“贪”字的含义诠释到了极致。与此相反,春秋书生柳下惠坐怀而不乱,南朝梁人甄彬不贪无义之金,元朝学士许衡拒食无主之梨。廉者常乐无求,贪夫永贪不足。廉者身后留下的是一片赞誉之声,贪夫的身后是千古骂名。

要想战胜“贪”,就要从拒小利做起,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自身对权、钱、色的免疫能力,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人生导航。“青山本不老,为雪白头;绿水原无忧,因风而皱。”所谓“风”与“雪”皆为身外之物。人亦如此,切不可因身外之物而误人误己。

不可做欲望的奴隶

欲望永远不会被满足,适时从无尽的欲望中解脱出来,获得人生真正的宁静快乐,才是大智慧。

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社会,这是一个欲望膨胀的年代,人们的心里总是塞满着欲望和奢求,追名逐利的现代人,总是奢求穿要高档名牌,吃要山珍海味,住要乡间别墅,行要宝马香车。一切都被欲望支配着。

法国杰出的启蒙哲学家卢梭曾对物欲太盛的人作过极为恰当的评价,他说:“十岁时被点心、二十岁被恋人、三十岁被快乐、四十岁被野心、五十岁被贪婪所俘虏。人到什么时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的确,人心不能清净,是因为欲望太多,欲望的沟壑永远填不满,人心永不知足,没有家产想家产,有了家产想当官,当了小官想大官,当了大官想成仙……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