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的这封长信情真意切,客观公正,分析透彻,鞭辟入里。此后的日子里,杨元庆一直将此信留在身边,因为无论对于他的思想的锤炼还是品格的养成,这封信都像是一股经久不息的火焰永远在鞭策着他。毫无疑问,杨元庆在后来的岁月里已经能够理解当年柳传志的深意,深深折服于老板的深谋远略和高超的领导艺术与方法。杨元
庆在率领联想团队并购IBM的PC业务、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面对不同文化的冲突,表现出了一种极强的包容心和妥协共进的精神,使人们看到了杨元庆在柳传志身上学到的、领悟到的东西已经转化为他的领导艺术和方法。
这样严厉的领导,也许我们一开始并不适应,也许我们一时挨了训,有点不服气。但长此以往,我们会从不自觉、强迫性的行为变成自觉的、良好的工作与生活习惯,
会懂得“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的道理,会走上职业发展的坦途。今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还在不在这家公司工作,这种良好的素养都会使人受益一辈子。此时,我们不能不感谢老板当初的训话,实在是培养之恩啊!俗话说得好:“严父出孝子,严师出高徒。”严格的领导才能培育出优秀的下属来。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领导的悉心培养。领导的以身作则、领导的言传身教、领导的管理艺术,无时无刻不在作为我们的学习榜样,给我们的成长以启迪。
领导的信任是我们锻炼的机会
现在,许多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削尖了脑袋都想往国家公务员的行列里钻,因为公务员对他们来说有着太多的实惠和诱惑。但一旦百里、千里挑一地真正成为公务员之后,又有着太多的困惑。他们时常感叹,自己在仕途上没有遇到一个好科长、好处长。果真是这样吗?其实未必。许多人是眼高手低,或者是近视眼,明明优秀的领导就在身边,却视而不见。
在某中央部门供职的小王也是公务员队伍的新兵。刚进入机关不久,他也迷惑:工作中你不主动提问,没人来具体指导;上班“一张报纸,一杯清茶”的状况似乎也是司空见惯;有时表现得太积极了,反而遭人非议。
一次,处里要筹办一个全国性的会议,处长安排小王和另外两位年龄比他大、在机关工作时间比他长的同事一起下发会议通知。小王心想这事还不简单,照顾一下老同志,我一个人就可以搞定。于是,小王就对两位同事说,这事我一个人干就行了。两位同事面面相觑,显得很不高兴,还到处长面前告了他一状。小王自己又忙中出错,结果挨了处长的批评。处长说,之所以安排你们三个人做这
件事,一是希望你在工作方面向老同志学习,二是互相之间对工作质量也有个检查。小王听了以后若有所悟。
小王和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善于总结得失,知错即改。又有一次,处长安排小王起草一个文件初稿,小王意识到这是处长有意在培养他,不能说试试看,我努力之类的话,一定要把它干好。小王吸取了以往的教训,主动向老同志请教,虚心听取老同志的意见,收集了大量的信息,所起草文件的质量较高,处长在向司长汇报时得
到了好评。处长很高兴,在全处会议上表扬了小王;老同志得到了尊重,也感到很高兴,不再认为小伙子目中无人了。
处长谆谆告诫小王说:“在机关工作的人都是素质较高的,一般情况下,上级不会太直接地指出某人的问题所在,更多地靠每一个人的观察力和觉悟性,学会听话听声,听锣听音。”处长除了要求小王遵守国家的公务员法规外,还要求他做到“三不”——不要目中无人,要与同事友好相处,搞好团结;不要眼高手低,要自觉从小事做起,其实机关工作无小事;不要妄自菲薄,谦虚过度,该出手时就出手。
小王牢牢记住处长的话,在以后的工作中虚心好学,勤于思考,适时地表现一下自己。处长看他领悟很快,也有意识地将一些重要的工作交给小王来做。小王用心做好了每一件领导交给他的事,并很快赢得了领导的信任。由于领导的信任,他被一次又一次委以重任,直到他能够独立做好每一件事。小王的成长进步自然就比别人快得多。
小王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要博得领导的信任,要让领导把担子压到我们的肩上,首先是我们要有一副能够挑得起担子的硬肩膀。其次,要贴近领导,主动要求培养,这样,领导才会为我们指点迷津,点石成金。
领导的信任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成就了自己。如果领导不信任我们,不将一些挑战性的工作让我们来承担,我们也就没有锻炼的机会,我们也就没有成长的机会!
因为重用你,所以“刁难”你
领导的重用当然能使我们的成长如虎添翼,许多成功人士的经历证明,有才能才会使我们有机会受雇,才可以使我们驰骋的舞台更加宽广。
遇到一位敢于和善于有效授权的领导,可以让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
延俊华,1997年在清华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华为公司工作。刚从学校毕业的他,初生牛犊不怕虎,经过收集资料和实际的市场调研,给华为老总任正非写了一封《千里奔华为》的信,提出了华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建议。任正非读后称其为“一个会思考并热爱华为的人”,当即决定提升他为部门副经理。
其实,和延俊华一同被招聘的那些员工应该都有这个升迁的机会,但是为什么只有延俊华一个人被重用了呢?正如任正非所言,延俊华是一个热爱公司的人,更重要的是他将这种热爱转化为了一种行动。这样的年轻人当然会得到老板的重用。从延俊华个人方面来说,在他被领导委以重任的时候,他能不从心底感恩老板不重资历看能力的这样一种选才的眼光吗?他能不比别人成长得更快吗?
在任正非看来,延俊华才能之外的“东西”,就是令他欣赏的“认真思考,敢于直言”的精神和态度,而这种“爱厂如家”的企业文化精神正是华为大力提倡和着力建设的。华为老总任正非大胆授权并重用延俊华,最终成就了延俊华。
一般来说,领导都希望下属能尽快地成长起来,独当一面,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自己则可以腾出时间去考虑更加重要的事。但是,身为领导,他又不可能把自己所有的想法都告诉下属,而且很多时候领导也是在观察,究竟谁可以委以重任,再在适当的时候启用。
苏珊和莉莉在同一个部门工作,两人年龄相同,平时的共同语言也比较多。不过最近苏珊的心情却有些低落。因为领导交代的工作,虽然苏珊都能认认真真地完成,也能按时交给领导,而且总是自认为会超出领导的预期,可是领导非但不表扬她,而且似乎总是不够满意,总会找出一些问题来。而交给莉莉的工作,莉莉完成后通常都能顺利过关。因此,苏珊心里有些纳闷,也有些不服气。因为苏珊觉得,无论工作态度还是工作能力,自己都在莉莉之上啊。不过苏珊并没有表现出不满,而是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能够得到领导的肯定。
两个月后,公司里流传着一个消息,那就是苏珊和莉莉的领导要被派到美国总部工作了,而谁能够接替原来的领导就成了一个悬念。一天下午,领导突然把苏珊叫到办公室,并问她:“苏珊,我要去美国总部工作两年,这个消息你知道了吧?”“听说了,恭喜您。”苏珊说着,心
里却很疑惑领导找她的目的,难道是因为自己最近的表现不好,领导要批评自己,还是有更不好的事情发生?苏珊心里充满了忐忑。
领导接着问:“最近一段时间,你觉得自己的工作怎么样?”苏珊更加担心了,但是她仔细想来想去觉得自己确实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工作了,于是说道:“虽然可能与您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但我确实在尽力地做好每一件事。”苏珊已经准备好,如果领导要在这个时候以工作表现不好让她走人的话,她一定据理力争。
然而,听到这里,领导脸上露出了亲切的笑容:“苏珊,最近一段时间辛苦你了。我早就知道自己要去美国工作了,所以我必须尽快找到能够接替我的人。”领导接着说,“想来想去我都觉得你是最佳的人选,可是你还有些年轻,处理事情上经验不足,我要在短时间内帮助你尽快提高,就只能经常找你的麻烦了。呵呵,希望你不要怪我。”听到这,苏珊简直惊呆了,她没有想到,领导原来这般用心良苦。
很多时候,领导也可能用一些貌似“刁难”的小手段来考验你的心智是否成熟,是否能够成为提拔的对象。如果这个时候你没有体会到领导的意图,那就失去了非常宝贵的机会。作为员工来讲,要留心观察领导对待自己的态度,如果发现领导表面上在刁难你,但是只是就事论事,那就并不是针对你个人的批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你的能力和水平。如果领导还有意地让你去做一些本职工作之外的事,那么千万不要误解了领导的意图,这很可能是你获得提升的前兆。请记住,领导真正欣赏的就是那些面对刁
难不卑不亢也不抱怨,仍然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领导的重用使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领导的重用使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领导的重用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领导的重用使我们淋漓尽致地展现自我。感谢领导的栽培,感谢领导的雅量,感谢领导给了我们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感恩领导绝不是停留在嘴上的口号,它需要我们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也许我们现在是员工,可有一天,我们也有可能成为领导,不管是大领导,还是小领导。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点点滴滴的感恩都会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回报。所以,重在当下,从身边的事做起,这是我们立业的基础,感恩的归宿。
感谢领导的知遇之恩,使自己有了机会发展;感谢领导的培养,使自己的能力得以提高;感谢领导的信任,让自己经受风浪;感谢领导的重用,让自己走向成功!感谢领导,把所有的感谢化作力量,用心做好领导交给我们的每一件工作,为领导减轻压力,向单位、向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该为领导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