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京城,唱经楼。
今日是大魏三年一届的科举放榜,一大清早便早已聚集了一大群的学子们在此翘首以盼。
“卫兄,想必以你的才华,必然已是榜上有名了。”
“哪里哪里,李兄说笑了,倒是李兄的才华远在我之上,想来李兄此次科举至少取得前三甲的位置。”
聚在前面的,多是寒门子弟,亦或者是高门大户派出替自家公子看榜的小厮。
而那些个高门大户的公子哥,正坐在酒楼内等待着自家小厮传回的消息。
眼看就要到放榜的时辰了。
酒楼内的公子哥们,也忍不住开始互相攀谈起来了。
在互相吹捧一番过后,话锋却是突然一转。
“那个顾安啊,也不知是哪里冒出来的浑小子,仗着肚子里有几斤墨水就敢对当今朝廷高谈阔论,还敢劝陛下广开言路、不可耳目闭塞,我看呀,真是活的不耐烦了。”
“他呀,临安府那边破落户罢了,我听说同在临安府的同乡说,这个顾安的家里穷的都快要揭不开锅了,亏他还有心思来参加科举。”
“一介草民罢了,反正也已经被大人们剥了进士的身份,终身都不准他在参加科举了,这种人注定得种一辈子的地,当一辈子的牛马,不提他也罢。”
“哈哈哈哈,区区贱民也妄以为凭所谓的才华就能指点朝政,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来,喝酒!”
众人举杯提前庆祝。
京城九门之一,宣武门。
一大一小两道身影站在城门口,回望京城。
“顾哥,我们真的不等揭榜吗?”
顾安一身褴褛青衫立于城门口,回望京城,许是想到什么,既苦笑又无奈的摇了摇头。
揭榜?
他已被朝中那些个大人们下令,剥夺了进士的身份,终身禁考。
就算他所做的文章再是惊世骇俗。
就算他再想入朝为官,为百姓官。
就算他。。。。。。
罢了,已经没有就算了。
半个月前,顾安穿越到了此方世界。
准确的说,应该是穿越到了大魏国临安府,渠县岩村。
家徒四壁。
用这四个字形容顾家,一点儿也不夸张。
半人高的米缸里,仅仅只有一小把的糙米,这是顾家一家三口最后的口粮。
尽管如此。
为了顾安能顺利入京赶考,顾父顾母不仅将这最后一小把糙米留给了顾安,还借遍了全村,甚至连邻村都借了一遍,这才好不容易勉强凑够了顾安前往京城的盘缠。
顾安是带着所有人的期望入京赶考的。
如今却是要让他们失望了。
顾安不禁回想起,自己在科举当天怀揣着以惊世才华治世的梦想,慷慨激昂的写下文章【改革旧制、不破不立】,里面所提到的当今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朝廷只顾党争、地方官员只顾横征暴敛、世家大族趁机大发血汗财。。。。。。
这份文章在顾安呈上去那一刻,不到半天时间,就轰动了朝野上下。
若不是大魏自建国以来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刑不上士大夫。
只怕是,此刻顾安就不是被终身剥夺参考资格了。
而是于午时斩首,身首异处了。
“走吧,已经没什么好等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