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译:错误政策,治理不好国家,把握时机与时俱进。把不变动的看成真理,把看法一致看为忠实品德,这实际上是消极避世,不可能进取。
";礼、义、廉、耻,乃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管子。牧民》
注译:礼、义、廉、耻,是四根网绳, “四维”不申张,国家就会走向衰亡。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
注译:仓储充实了,自会注意礼节文明,丰衣足食了,自会区别羞耻和荣誉。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管子。牧民》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管子。牧民》
注译:治理国家的道理,先富民众,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所以,善于治国者,必须先实施富民举措,然后治国。
“明主之治也,明于分职,而督其成事”。 《管子&;#8226;版法》
注译:明君治国,要明确分工与职责,加以监督履行职责。
“上无事,则民自试” 《管子&;#8226;形势》
注译:即使君主不亲自过问,人民也会自己去做对自己有利的事业。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 《管子。牧民》
注译:天下不担心没有良臣,怕得是国君不知如何使用他们;天下不怕没有财富,怕得是没有人会为政理财;所以,知时代变化而变革之人,可以立为长官,无私的贤臣可以为政,对他们使用审察之后,可以从中选拔出辅佐国君的栋梁之才。(分,是分理、理财的意思。)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
《管子。牧民》
注译:以治家的视野管理乡,是管理不好的;以治乡的视野管理国家,是管理不好的‘以治理国家的办法来处理国际事务,也同样处理不好。
“得人心之道,莫过于利人,利人之道,莫过于教之。” 《管子。牧民》
注译:要得人心,就要关心民众利益,利人之道,莫过教化鼓励民众致富。
“道之在天也,其在人者心也。爱之、利之,益之、安之。四者道之出。王者用之而天下治。人主不可以不慎贵,慎贵在举贤,慎民在置官,慎富在务地。故人主之卑尊轻重,在此三者。” 《管子。枢言》
注译:道在天,其实在于人心。爱民、利民,益民、安民。四者实行,天下治。国君不可以不珍惜自己的尊贵,要珍惜尊贵,在于选拔贤臣,慎待人民,就要慎重选拔官吏,珍惜自己的富贵,在于管理好土地。领导人的卑尊轻重,就在于这三个方面。
“能为民富之,则民甘愿为之贫” 《管子。牧民》
注译:能为人民富裕着想,人民必愿意为了国家忍受贫困。
“蓄藏积陈腐朽,不与人者殆。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管子。牧民》
注译:仓库里的财物都放腐朽了,也不拿出去借贷给百姓,会失去人心,做事就要失败。所以,懂得“给就是取”的道理,是为政的法宝?
“政与教孰急?政教相似而殊方。教者,标然若秋云之远,动人心之悲;……荡荡若流水,使人思之生往。 《管子。牧民》
注译:政令与思想教育谁更重要?其实,两者目标相同只是方法不同,思想教育犹如秋天的云朵一样高远,激动人悲悯的情怀,又如浩浩流水,促人思考和向往。
“地不垦,非吾地;民不牧。非吾民”。 《管子。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