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安顺和还指了指前面的安松雨:“这是我家老三家的孩子、”
“他们一家在城里有工作。”
“今年也是想回村来发展,结果这才好不容易把承包的桑基鱼塘打理出来,连新的蚕房都建了。”
“村里却要开始拆迁!”说到这里,安顺和真心诚意的暗了口气。
像他们在江村里生长了一辈子。
不管是对于江村,还是对于曾经是江村主要收入来源的桑基鱼塘,都有着格外特殊的感情。
眼看着,曾经没落的产业就能被他儿子给盘活了。
甚至再努力一季,都能稍微见到点收获了。
这却迎来了拆迁。
安顺和也不是不知道,这一次政府的拆迁政策是真的不错。
不说承包桑基鱼塘以及果园的钱。
就是蚕房的投资,也都能翻倍、甚至是更多的收回来。
可就是让他有些不得劲儿!
安顺和的情绪太过于明显。
拆迁办的几人也感受到了这位老人的难舍。
他们互相看了一眼后,就赶紧先给安松雨登记了起来。
首先是她带来的各种证件以及承包合同。
这些后面还是要以现场的测量评估为准。
可有没有证件,是不是合法承包,那赔偿的方式肯定不同了。
看到拆迁办直接为安松雨登记了四户,其它几人都松了口气。
紧接着安顺和也拿出了他手上的资料。
除了他们老两口的老房子,以及分给他们的自留地,现在正在被安建国种着的之外。
还有安松雨两个姑姑家的承包合同。
拆迁办的三人在完成安顺和的登记后,却有些为难:
“老人家,签下这两份承包合同的,是您的……”
“是我女儿!她们一个在其它村里,一个在县城里,所以一时半分没有赶到。”
“那……要不等她们到了,再过来给我们登记?”这一次,汪主任都不需要跟其它人商量了。
毕竟这十个名额都已经去了五个了。
可就只是他们这一大家子,都还有三人在旁边等着呢!
安顺和有些遗憾,却也没有强求。
本身安顺和带着两人的合同复印件过来一起来登记。
就是想着,能不能让两人获得那前十名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