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奶,您感觉身体好些了吗?”
月红更关注阿奶的身体状况,坐到阿奶旁边关切的问着。
老妇人人逢喜事精神爽,没觉着哪里不好。
但很快,他们一家人都感觉不好了。
接二连三的有村民过来他家借粮。
理由无非是:
家里穷的揭不开锅了;
孩子许久没吃过白米饭了,做父母的心疼;
老人眼瞧着不行了,做儿女的想满足他最后的愿望,那就是吃一顿新粮做的米饭。
她们拿着麻包布袋,一个个席地而坐,都赖着不走。
有的人甚至抹着不存在的眼泪搁那嚎上了。
一个个像商量好了一般,七嘴八舌的诉苦,脸皮厚的堪比要饭。
徐氏和柳树林夫妇俩何曾遇到过这种事情,一时头大如斗。
村民们哭穷说是来借粮。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们这是有借无还,无非就是趁机来占便宜。
月红叹了口气,该说这些村民们穷凶恶极呢,还是说他们愚昧无知。
以为借走他们家这些粮食,就能让她家与他们一样贫穷了?
笑话,她空间里的粮食还是大把多。
送与要完全是两码事,村里真有人饿的活不下去,她善念起时或许能帮衬一二。
但这样伙同着一起来借,月红就不高兴了。
她家又不欠村民们的,阿爹腿受伤那时,除了伯娘、三叔家、村里的里正,也不见别家伸出援手。
原以为大家日子都过得艰难,月红还想着以后有机会不妨带他们一把,如今看来倒是不用了。
贫穷从来不是原罪。
自私、贪婪、笑人无,恨人有。
这些劣根性如同蛀虫,侵蚀着人的灵魂,绝不能任其肆虐。
月红走到堂屋门外,提高声音说道。
“各位乡亲们,大家都静一静。”
原本吵闹的村民们渐渐安静下来,都看向她。
月红接着开口。
“我知道大家日子过得不容易,可我家也不是开粮仓的。
你们这样一窝蜂地来借粮,是不是有些不太地道?”
人群中有人小声嘀咕。
“你们家今日拉回这么多大米,就不能帮帮大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