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武的妻子儿子女儿被一锅端来更加符合李二陛下的邪恶心理,大手一挥,儿子全部发配成奴隶,去长安城外面修城墙去!女儿年纪小的送入宫廷乐司学习去,以后做歌女舞女,三个年纪足够而且出落的漂亮的被李二陛下下令赐给三位此次的最大功臣为奴为婢,他们分别是——苏宁、张士贵、张亮。
于是就在苏宁自己都还不知道的情况下,三个高句丽公主里面最漂亮的一个就被洗白白送入了苏府,交给苏家大妇、苏宁的正牌妻子李芮涵严加管束,等苏宁回来了,也差不多管束好了,乖了,可以享用了。
在这一点上,李二陛下很有和底下的臣子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优良品质,只不过这个行为在道义礼法上似乎有所欠缺,于是在李二陛下带着一脸你明白的笑容准备对高建武那些被抓的嫔妃动手的时候,魏征及时出现。
一个“臣有事启奏”把李二陛下堵在了书房里面,书房门一关,把所有随从都撵走,整整一个时辰没出来,说了什么没人知道,出来之后,魏征一副胜利者的姿态,而李二陛下则是一脸吃了大亏的郁闷样子,然后就宣布把这些女人全部整顿整顿,赏赐给其他的有功文臣和即将归来的有功武将,连带着那些原本打算培养成舞女歌女的小公主们也被下令学习好了之后就赏赐。
李二陛下自己一个都没捞着……
反正大概就是这样子,高建武终于醒了,看到自己身边的女人被一个个的带走,儿子女儿也被带走,那无助的呼喊呼救哭嚎之声,让高建武终于明白了自己身处于何方,用尽全力嘶吼一点儿用都没有,李二陛下反而非常享受的样子,一边喝茶一边看戏,阿史那泥孰和夷男被吓得面色发青,都明白过来了。
李二陛下笑呵呵的宽慰二人——虽然你们都有罪,但是承认态度还比较好,所以就免了你们的罪,你们的妻子儿女就不罚了,不过那些抵抗过的就不放了,修城池去!你们二人也去跟着颉利学习舞蹈去吧,明年的大朝会还需要你们一起献舞!用心点儿学,饿不到你们!哈哈哈哈哈哈哈!
至于高建武,李二陛下冷冷的看着他这副模样,心中无限快意,带着残忍的笑容,大手一挥,李二陛下下令把高建武送给赵琛,让赵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至于什么是应该做的事情,你懂的……
就在这个时候,苏宁请求唐军集体撤离辽东半岛的八百里加急奏折被送了过来,李二陛下面色严肃的看了看这封奏折,沉默了许久,提笔写了一个大大的准字,然后下令以一千里加急的最快速度把这个回复传递给苏宁,让他尽快准备。
又要忙起来了啊!(未完待续。。)
ps: ps:推荐一本好友新书《明震天下》,还是很不错的哟~book
八百四十七 靺鞨勇士不畏战争
战船上,孙思邈和其他的医者还在不停的磋商药方的可行性和不足之处,讨论来讨论去却觉得这个药方非常稳妥,有药性猛烈的一面,却也有中和温和的一味药材,有治病去毒之效,却也不会把病患的身体损失的太厉害,是一副考虑比较周全的药方,而且考虑到这副药方有治疗瘟疫的前例,所以就姑且拿来试一试。
其他人都去准备药材熬药了,孙思邈凑到了苏宁边上,叹口气道:“苏侯,此番若是瘟疫得治,又是苏侯的大功劳啊,从此事上,老夫就能看出自己的医术还有所不足,需要潜心进修啊!”
苏宁笑着劝慰道:“孙先生过谦了,在这种事情上,在下是远远不如孙先生的,此药方也不是在下的功劳,而是先人功劳,在下只不过是碰巧而已,算不得什么大事情,而且在如今的大唐,论医术,您若称第二,谁敢言第一?”
孙思邈摇摇头:“医术上没有第一第二之分,这世上的病太多太杂,一个医者穷其一生也未必可以将一种病症研究透,人生在世区区数十年,时间太短,医术太多,病也有太多,根本不可能完全参透,老夫固然有大名望,可是数百年之后这天下未免就不会多出更多的优秀医者,比老夫更加精通医术。
老夫一直相信,这天下既然有病,就一定有治疗它的方法,否则这病为何要诞生?诞生了却不给人以解决之法,那我华夏神州是如何绵延至今?既然有病。就定然有解决之法,就定然有掌握解决之法的人,固然现如今我等找不到这样的准确方法,但是所谓不治之症,是不存在的,只是我等还没有找到解决之法而已。”
苏宁说道:“可就是这没有找到,却在此时此刻,造就了一个不治之症啊,若是有治疗它的准确药方,若是有更多的治疗先例。我等何须担忧。何须将大军撤出辽东半岛以躲避瘟疫?说到头,不是上苍不给我等解决之法,而是我等自己未有更加的关注,只是事情到了眼前才开始慌乱。永远都是事后诸葛亮啊!”
孙思邈露出了笑容:“事后诸葛亮。哈哈哈哈。苏侯此言当真是妙不可言啊,事后诸葛亮,诸葛亮饶是有大智慧。若不能料事于人先,又有何用呢?哈哈哈,苏侯一言道破天机,这天下,当真是多了太多太多的不该了。”
苏宁摇头苦笑道:“知道又如何,不知道又如何?早知道晚知道总归是要知道的,早痛苦晚痛苦总有轮到自己痛苦的那一天,而且肯定不止一次,会有很多次,既是如此,又谈何早知道晚知道早痛苦晚痛苦呢?便是诸葛亮自己,他对刘备进言隆中之对时,可曾想到东吴觊觎荆州已有数十年?主张联刘抗曹之人除了鲁肃又寥寥无几?这样大的隐患在此,联吴抗曹又岂能实现?便是诸葛亮自己,又如何就不是事后诸葛亮呢?”
孙思邈慢慢的品味了一下这里面的故事,然后把饶有兴趣的目光投向了苏宁:“苏侯的《三国》老夫倒也看了不止一遍,虽然不是医书,却也让老夫读得如痴如醉,只是,这三国里头到底有多少事情是苏侯自己明白而没有写在《三国》里头的呢?苏侯觉得天下人都不会理解?还是觉得天下人都太过愚钝?”
苏宁看着远方的茫茫大海,说道:“我苏宁又何尝不是天下人之一呢?这些事情懂得又如何?不懂又如何?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该出现的还是会出现,难不成我将那些事情写在了《三国》之中,今人和后人就不会犯当初诸葛亮和孙权的错误?我总是觉得,史书写了千百遍,兵书读了千万篇,前车之鉴数不胜数,可是今人究竟有没有从前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呢?
若是有,为何一个王朝接着一个王朝建立,被推翻,建立,再被推翻,如此周而复始,那些高人雅士,那些帝王将相,就真的不明白前朝为何灭亡,今朝为何衰落?前朝灭亡的原因,过了些年头,还是会重新出现在今朝之中,史书上总是说那些人才是多么多么的优秀,那么难道他们就看不懂前朝灭亡的时候,也是有那么多多么多么千挑万选的优秀的人才在治理?
可是还是灭亡了,怪谁?怪皇帝昏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