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院墙,因为沉降的关系已经松动存在倒塌的危险。我们在加固了地基之后,这个墙需要修复。不过这段院墙是花砖墙,原本的垒砌都是有规律的。所以就给砖都编了号,现在复原还是要按照原来的位置复位的……”
随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大家看到已经修复的院墙的确非常有规律,这些青砖垒砌起来之后,还出现了几幅砖雕壁画,图案非常精美。
看到这一幕,众人都纷纷点头用赞许地目光看着这些工人。他们施工的进度很慢。每个人在加砌一块砖的时候,不但要看清楚砖上的号码,核对图纸,还要和周边的砖进行对缝。这对于这些普通的瓦工来说,要求的确很高。可没有谁有任何懈怠的样子。
“这个院子以前是做什么的?”谷锦芸看着这很普通的民宅有些好奇地问道。
那施工员随即答道:“这地方以前应该是个小旅店。后来这边都是民房了……”
“那你们修复之后呢?”谷锦芸接着追问道。
“这里以后都不是居民区了。这院子,按照计划要对外招租,做青年旅舍或者便捷旅店用。具体做什么我们还不清楚。”施工员老老实实地回道。
这时,瞿勃插话说道:“泰平坊这边的总体规划是商务区,力争恢复原有的生活风貌。原本这边靠近火车站,一楼临街的都是商铺。根据建筑式样的考证,所有的建筑都做了今后经营项目的规划,按照这个规划进行招商。”
“那招商之后,要是经营者要对这个建筑内部结构进行改造呢?”霍明鸿有些好奇地问道。
瞿勃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所有的商户在购买或者承租之前都必须签保护协议,承诺对原有结构保护,装修方案要经过审批。同时商贸区管理办公室,对这里的内部结构也会有定期检查。”
听了瞿勃的话之后,谷锦芸和霍明鸿都表示很满意。随后他们又来到了阳春巷。
走在历史风韵的石板路上,检查团一行对于接到两边古色古香的江南民居都充满着好奇。和泰平巷一样,这里的每一栋建筑门口都有旗子,不过以红旗居多。这表明这边的建设进度比泰平巷更慢一些。
“这边的建筑都是明清时期的,以砖木混合结构为主。比起泰平巷那边施工难度要大一些。而且这里的面积更大。我们现在看到的还仅仅只是运河这边的阳春巷,对岸的大窑路现在还没动工呢!”瞿勃指着河对岸说道。
他们此时已经来到了清宁桥上了。站在这座古石拱桥上,看着两岸的江南民居,两边的建筑虽然风格上完全一样,但阳春巷这边的新貌和对岸大窑路的破败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对比。
就在这时谷锦芸的视线被一个地方吸引住了。她转身走下桥来到了桥边上一幢老房子门前。这栋楼前没有旗子。一个木制牌匾上写着“三民烟酒店”五个字,店堂里正在营业的景象和周围建设中的工地形成了很大的差异。
“老板……你这里没有拆迁吗?”谷锦芸看见一个中年人躺在店堂间的躺椅上睡午觉,随即出声问道。
那中年男子抬头看了一眼悠悠地说道:“拆迁了啊!我是第一个回迁的。”
原来这间两层小楼就是这中年男子原本的家。他这里是私房,整栋楼保存的比较完好,所以迁出去两个月后,老店新开,他就搬回来继续营业了。
“我这间烟酒店可是经营了三代咯!我爷爷起就在这里开店的。这次他们帮我把房子修缮好了,店堂里也重新整修了一遍。你们看,我这些收藏也都有地方摆了……”中年男子指着店堂一角的展示架说道。
谷锦芸走过去看了一眼,原来这架子上摆得都是老板私人收藏的老烟标和酒瓶。这间烟酒店俨然成了一个私人收藏的烟酒博物馆了。墙上还挂着不少的老照片。其中就有这阳春巷的老照片。
“这照片还是我小时候,一家子站在这门前拍的全家福呢!”老板的话让大家都注意到了这张老照片。
照片上他们看到的旧街景和现在经过修复的老街,几乎一模一样!
第二百九十一章 申诉
检查团一行的午餐就地安排在了渔家傲。瞿勃提前派秘书和老鱼联系好了包场。不过这趟生意,老鱼实在是亏得不小。原本以为市政府包场,招待上级领导,那标准自然是比较高的。可没想到,答应下来之后,那秘书给出的餐费标准低得可怜。
“姜秘书,您这餐费标准,每人才五十……这够吃什么的啊!”老鱼听到这么低的餐费标准无奈地抱怨道。早知道市政府请领导吃饭都这么抠门,他就不接这单生意了。
瞿勃的秘书姜维笑了笑说道:“你这里不是农家菜吗?又不要大鱼大肉的,清淡小菜正好啊!”
对于姜维的话,老鱼只能是翻白眼了。他这农家菜可都是官府菜的烹制方法,那成本可不低啊!他拿出菜单交给了姜维说道:“您瞧瞧这菜单,您自己点吧……”
姜维跟着瞿勃平时不常出来吃饭,他也不清楚这渔家傲的消费标准。接过菜单一看,他可傻眼了:“这……这一个老烧豆腐就要三十?你这店也太黑了吧?你信不信我让物价局来调查一下!”
老鱼无奈地说道:“豆腐是不值几个钱,可这配料里散养的老母鸡汤,还有新鲜的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