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做人有谋略 > 第五章 做人要懂得不太计较(第2页)

第五章 做人要懂得不太计较(第2页)

谁都知道,见了面,该打个招呼问声好,客套几句。所以,客套就是表示客气的套话,就是说客气话。

客套有没有必要呢?客套当然有必要。如果没有必要,那么人与人见了面不就形同陌路了吗?也许说几句“你好!吃过饭了吗?”、“劳驾”等客套话,说者本身没有什么意思,但对听者来说,却传递着这样的信息:他在关心着我,还没有把我忘掉,我还存在他的心中。特别是当领导对下级主动地客套几句后,这不啻是对下级最大的奖励,他一定会一天都处于高兴和激动之中。客套就有这种能给对方带来愉悦的功效。客套,也能化干戈为玉帛,使反目成仇者变为好友。

客套,需要讲究些方法,要看对象,不能不分时间地点去客套。比如,一个人碰见另一个人从厕所出来,他总不能随口来一句:“你好!吃过了吗?”问者无心,听者难答。这时候,不好说什么话就点点头,如果非说话不可,就干脆来一句:“你好!”或者什么都别说。对不太认识或不熟悉的人,可以:“你好!请问……?劳驾!能不能……?”要是把这些话用在天天见面的朋友身上,他肯定会用惊奇的眼光看着你:“这个人今天是咋啦!怎么突然和我生分起来了?”

客套是少不了的。可偏偏就有那么一种人爱客套,让人觉得俗气,罗嗦,虚伪,不真诚。爱客套的人非常注意礼节,总担心自己在哪一方面没有做好而得罪人。却又不知讲客套的方法,无论什么地方什么场合什么时间都讲客套,结果弄得是吃力不讨好,尽得罪人。爱客套的人又非常罗嗦,由于总担心对方没有听清楚,因而不停地重复,让人觉得很烦。

客套就是这样,就好比是调味品,没有它,生活就没有了滋味,如果太多了那生活也就过不下去了。

不要太在乎自己的容貌

容貌,是与生俱来的,是父母给的。有的人漂亮,有的人丑陋,也有的人,既不美丽,也不丑陋,属于中不溜的那种。

一个人的容貌本来也没什么,可是人是一种追求完美的高级动物。况且,人还有意识,总希望自己眼前的东西能够“赏心悦目”,因此容貌的美丑就极为重要了。

其实很多人都承认,无论容貌好与坏,带给人的烦恼往往是一样多的。

容貌美丽者有容貌美丽者的烦恼,这往往是容貌平平的人所体味不到的。美好的容貌,可能给你带来幸运,却不一定能带给你幸福。美好的容貌是一张通行证,不过这张通行证既可以使人上天堂,也可以使人下地狱;而容貌美丽者往往又体味不到容貌平平所带来的烦恼,整日生活在“求美无小事”中,或梳妆,或保养,日子久了,难免生出些烦闷。

不过常人并不管这么多,尤其是那些容貌平平者和容貌丑陋者。常言道:“郎才女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见,容貌的美丑对于女人更为重要。

既然有美丑之分,就少不了有个标准。

古时说书的形容美人是这样的:瓜子脸,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嘴,体形也是不高不矮,不肥不瘦,“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美妙绝伦。

美丽的标准也不是绝对的,单就我们中国的历史而言,历朝历代对美的认识就不统一,甚至有可能相互冲突。“楚王好细腰”,所以,赵飞燕的细腰倾倒全国的男子。到唐朝,就以胖为美了,杨贵妃的模样是当时妇女的“崇拜偶像”。但到宋朝,就又变为以瘦为美了。

但不论怎样,没人否定爱美这一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孔子尚且说道:“食色,性也”。就是说喜爱美丽的事物和喜爱食物一样,是人的本能。

美丽,不仅能让别人赏心悦目,更能增加自己的自信。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尤其证明了这一点。所以那些即将毕业,忙于找工作的同学,更不忘把自己打扮得美丽一些,因为“美丽”方可“动人”。

美,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东西。追求美,无可厚非。从古至今,人都在追求着美。美,有心灵之美,有容貌之美。心灵之美,是见不着的,容貌之美是形诸于外的,是随时随地可见的。所以,人更多地是注重自己的外在美。甚至可以为了保存自己的外在美,而放弃内在的东西。这种极致,为威胁利诱以达到某种目的提供了依据。

但人毕竟有美丑之分,美人也会有一点点缺陷,丑人想要美一点,美人想要更美一点,这样,“求美”就出现了。求美,是人的一种天性。就说外在美吧,外在美有天生之美与人工之美之分。当天生容貌不能与别人相比时,就会求助人工美,进行美容。美容,就是针对人的这一心理而兴起的一门行当。就是试图改变一个人的外在形象,改变自己与生俱来的不足。

记得那位替父从军,南征北战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吧?驰骋沙场多年的她,回到家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然后,从从容容地“对镜贴花黄”。目的很简单,用些装饰品,把自己打扮的漂亮一些,还我女儿装。

古时的女人们,就已经很会“求美”了,可以修剪眉毛,贴花黄(就是把一些有颜色的纸剪成星月等形状,贴在额头上),可以给脸上擦胭脂,嘴上涂唇膏,头上别上各式各样的簪子。

时至今日,求美的方式就更多了,对普通容貌的人而言,变成美人已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现代的整容手术,能让你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有整形手术,也能让“丑人”大饱眼福。而且基因技术已经给我们预示了美好的未来。可以在父母亲交合的那一刻,修改不满意容貌的基因,比如,把单眼皮的基因修改成双眼皮的基因,把矮个子基因修改成高个子基因,把黑头发基因修改成黄头发基因。如此以来,我们可真要生活在一个赏心悦目的世界里了。

不过,真到那时,也还有美中不足,就是美的标准问题。如果有个统一的标准,那么,满眼的美女中,就很难分清楚这个“美人”和那个“美人”,丈夫找不着妻子,儿子找不到妈妈,麻烦就来了。如果没有统一标准,那各个不同标准的“美人”闹将起来,譬如现在的“某某小姐”选美大赛就乱了套了。

不要太在乎你的年龄

树有树轮,人有人龄。万物苍生,都有它发生、发展和死亡的过程。年龄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谁能没有年龄呢?可是,又有谁真正地考虑过年龄这个问题?

小孩常会问爸爸妈妈:“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在孩子的眼中,长大意味着可以自己决定去什么地方玩,穿什么衣服,自己决定干什么或不干什么。长大,在他们眼里意味着自由与独立;在少男少女的眼中,年龄意味着美丽,意味着激情与活力;在青年的眼中,年龄意味着成熟,意味着权利,是一切可以骄傲的资本的根源;在中年人眼中,年龄意味着不断失去的过去,意味着负担、压力,意味着责任与义务;在老年人眼中,年龄意味着美好的过去和叵测的未来,意味着生与死交换的界限。

在年龄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它既不会因为孩子的企求而加快脚步,也不会因为老人的感慨而放慢脚步。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无论是总统,是科学家还是罪犯,它就像一个忠诚的仆人,一丝不苟地记录着你所走过的每一分、每一秒,一旦走过,再好的化妆品也无法掩盖岁月写在脸上的沧桑,再注重保养的肌体也无法避免衰弱的命运。

年龄,人们之所以在乎它,是因为人们在乎它背后的生命,在乎它带给人的心理的舒适与满足。

老人的生命必然是在走向衰退,这种衰退是人所难以接受的,所以他们希望忘记自己的年龄,而青年人的生命正是辉煌的时候,所以他们希望留驻年龄,儿童的生命正在走向希望,这种希望给人力量,所以他们渴望增长自己的年龄。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一个过程,事物与事物之间就存在个先后、大小的问题。年龄大的在年龄小的之前而出现,这似乎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了。

所以,年龄在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一种资本。年龄大的人一般会有更多的经历,也就有了较深的阅历,这本无可厚非,但也给人一种错觉,觉得年龄大的人懂得的当然要多些,处理事情要妥当些,有些所谓“大人”就据此倚老卖老,摆老资格:“你小小年纪,懂什么?”好像年龄大就有资格、有条件去教训别人一样。年龄成了一个人的权力、权威、威严等的象征,成了可以随意教训人的唯一资本。

在我们这个以尊重老人为美德的国度里,传统道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在老人面前,我们习惯于恭恭敬敬,习惯于惟命是从,于是,年轻的在年纪大的人面前、在权威面前唯唯诺诺,不敢大声,不敢思想。顺着年纪大的人的思想向下走,失去了一个年轻人应有的激情与活力,失去青年时代最可宝贵的东西——激情的创造。

年轻人做错事,尤其没有按上一辈意思去做的时候,经常会被骂“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年轻人好像注定是老年人的出气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