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做人有谋略 > 第十二章 做事要懂得待机而动(第2页)

第十二章 做事要懂得待机而动(第2页)

孙峰复员回沈阳后,深刻地感触到,广州和沈阳一南一北两座城市存在很大差异。从报纸和电视中他隐约感到,改革之风必将从南国吹向东北大地。

而在此同时,孙峰认识到自己的一大优势:他可以从广州的战友和朋友那得到许多在东北听不到也看不到但却其珍贵的信息,他的一些老战友下海经商,经验丰富;有的到经济部门工作,肯定能给他支持。这些判断最终坚定了他下海的决心。

1987年初,孙峰听到了这样一个消息:由于市场渠道不畅通,南方许多城市如广州、深圳生产的收录机过多,卖不出去,都积压在仓库里,许多生产商为此资金不畅,生产难于运转。而另一方面,东北的大城市里收录机很缺少,年轻人热衷于交际舞和流行歌,却苦于市场缺货,这个“地域差”真是天降财神,孙峰决定做桩大生意。

时间就是金钱。孙峰立即南下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大批购买收录机,运到沈阳,立刻畅销。随后,孙峰又在沈阳城建了十几个连锁店。一年下来,销售额达到4000万元,利润达700万元,此时的孙峰被同行称为“收录机大王”。

孙峰的成功,说明市场机遇的重要性,更说明了信息的价值。在80年代,孙峰借战友和朋友的消息网取得了成功,在90年代,在21世纪,要想取得成功,自然得依靠更为迅捷、更为可靠的信息。

对关键信息抓得准、抓得快、抓得狠,也是其他成功人士的共同经验,李晓华成功之道也鲜明地印证了这方面的经验。

1985年,李晓华东渡日本,他在东京国际学院学习,在课余时间为一家日本商社打工。而且也时常留意日本人的交易方式和日本市场的特点。

有人称赞,优秀的企业家简直就是“信息动物”,从头到脚、从眼到脑、从鼻到耳,对信息的敏感超乎想象。李晓华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信息动物”。

1988年,李晓华在报纸上留意到这样一条毫不起眼的消息:“中国生产的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市场上的价格一路上扬”,他凭着敏锐的市场判断认定:机会来了。

李晓华想,如果自己能够取得“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的代理权,肯定能赚一大笔钱。

说干就干,李晓华立即返回中国,真难想象,一个人能如此果决地行动,不过,这也许正是成功人士的特异之处。

李晓华精通情感投入,竟在短短一月时间与“101毛发再生精”的发明者赵章光结成朋友,顺利地得到了生发精在日本的经销权。

李晓华垄断了“101”在日本的代理权后,以10美元一瓶的优惠价进货,以70美元至80美元一瓶在日本抛售,仍供不应求,真可谓是一本万利。李晓华也因此成为日本知名人物,为此受到海部首相的亲切接见。海部称赞他是中国“最优秀、最有智慧的企业家”。能力卓越的企业家不但能够先人一步,率先抢占信息,果敢采取行动,而且善于不断充实自己的实力,把财富的雪球越滚越大。

疏堵结合摆平难缠之事

摆平难缠之事,好比治水:事情复杂强大了,就要躲过冲击,如用疏导之法分流。对于比较容易办的事情,就抓住时机解决它,就象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

想理顺“乱丝和结绳”,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开,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解搏斗纠纷,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加。对对手,应避实就虚,避其锋芒,迂回而进,制造事端,攻其要害,使其受到挫折,受到牵制,让别人不得不分出精力来顾及另一件事情,方可自解,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或在别人还没有准备时,先开拓自己视野,放弃不合理的惯性思维。此法运用得当,可一举几得。

疏堵结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声夺人,先声夺人亦即围魏救赵战术的运用,其关键就在于利益的得失。只有抓住对方利益所在,使其看到有遭受损失的可能,对方才会改变主张,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或让步,达到自己的目的。

要摆脱难办的事和人,此招使用是普遍的,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在双方棋鼓相当或对方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为了击败对方,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此外,还要从公共关系方面下功夫,给对方造成威胁。在这样的形势下,对方必须要采取补救措施,这就要付出人力和物力,原有的优势或主动就有可能丧失。双方的力量通过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化,自己的力量不断增强,对方的力量不断削弱,这就为自己最后获胜开辟了平坦的道路。

在我们工作、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难缠的人和事,怎样来摆平呢?印度画商的“先堵后疏”术给了我们一个示范:

在欧洲比利时的一间画廊里,一位美国画商和一位印度画商在激烈地讨价还价,争得不可开交。原来,印度画商带来的一批画,每幅开价都在十至一百美元之间,唯独对美国画商选中的三幅画,每幅要价二百五十美元,一文不让。

美国画商对这种敲竹杠的行为当然不满意,不愿成交。

不料,印度画商大为生气,抓住三幅画中的一幅,当场点火烧掉了。

美国画商见他把自己喜爱的画烧了,心里觉得很可惜。他问印度画商,剩下的两幅画价格是否能低点儿。不料印度画商毫不让步,坚持每幅二百五十美元,一点儿也不能少。

那美国画商仍然嫌价钱太高,不愿买下。于是,印度画商又抓起一幅画烧掉了。

这下美国画商沉不住气了。他酷爱收藏名人字画,只好低声下气地乞求画商不要烧掉这最后的一幅画,愿意将它买下来。

打掉了美国画商的气焰,印度画商乘胜出击,将这最后一幅画提价到五百美元。美国画商不敢有任何反抗,乖乖地付了款。

其实在商品交易方面,为了使双方达成的协议不致于反悔,采取一种“这边疏来那边堵”是必要的。那就是不直接面对,而是采取迂回战术,直切对手的痛处,待他接受了条件后,也就掌握了主动权,可以迫使另一方遵守协议,不得中途变卦,以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

兵法中称,打集中的强敌,不如把他分散以后再打。先兵出击,不如后发制人。其基本思想是强调攻其所必救,歼其救者;攻其所必退,歼其退者,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在职场中采取此战术,可轻松摆平。从下例中我们就可以从中看出,求职中的疏堵结合术的高妙之处。

小李的一位高中同学从师范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大型企业当写手,可没三年企业便倒闭了。

那时,私立学校正风起云涌,他想回归教师职业,便对本市的私立学校进行了一番考察,最后确定两所私立中学作为自己应聘的候选单位。

第一所规模较大,前途看好,但每月的工资只有1000元,第二所规模一般,前途不明,但每月的工资1200元。

在当时来说,私立学校教师多为临时聘请的,本科专职的鲜见,而是否有本科专职教师是扩大生源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小李明确向第一所学校的校长阐述了自己的优势,提出若适当加薪便可留下来,如果不可能,他就到第二所学校去了。

整个学校校务会成员经过研究认为小李是学校不可多得的人才,待遇提高,每月也是1200元,就这样,小李留在了第一所私立学校,经过几年发展,他已是这所私立学校的常务副校长了。

从小李这位同学的做法来看,他是明着想去第二所私立学校,以第二所私立学校的“多出200元”为诱饵,又以自己是“难得的本科专职”为暗示,使第一所私立学校同意提高待遇,从而实现了在第一所私立学校任教的目的。

在职场中,身怀特长,要想到理想的单位工作,而这个单位又对你提出一些限制时,可以先答应部分条件,然后再提出和此单位相竞争单位的用人优惠条件,依此使原来的单位提高待遇。整个聘用过程看似“水到渠成”,实则用的是一种“先堵后疏”的高明手法。

静观其变找准出手时机

静观其变抓痛脚,就是以静制动,即以己之“静”制服敌之“动”。静不是绝对静止,而是静观、细察、周密思考,猝遇强敌或突变,常须此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