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行动可以战胜死亡
巴尼·罗伯格是一个伐木工人。一天早晨,巴尼像平时一样驾着吉普车去森林干活。由于下过一场暴雨,路上到处坑坑洼洼,他好不容易把车开到路的尽头。他走下车,拿了斧子和电锯,朝着林子深处走了大约两英里路。
巴尼打量了一下周围的树木,决定把一棵直径超过两英尺的松树锯倒。出人意料的是:松树倒下时,上端猛地撞在附近的一棵大树上,一下子松树弯成了一张弓,旋即又反弹回来,重重地压在巴尼的右腿上。
剧烈的疼痛使巴尼只觉得眼前一片漆黑。但他知道,自己首先要做的事是保持清醒。他试图把腿抽出来,可是办不到。腿给压得死死的,一点也动弹不得。巴尼很清楚,要是等到同伴们下工后发觉他不见了再来找他的话,他很可能会因流血过多而死去。他只能靠自己了。
巴尼拿起手边的斧子,狠命朝树身砍去。可是,由于用力过猛,砍了三四下后,斧子柄便断了。巴尼觉得自己真的什么都完了。他喘了口气,朝四周望了望。还好,电锯就在不远处躺着。他用手里的断斧柄,一点一点地拨动着电锯,把它移到自己手够得着的地方,然后拿起电锯开始锯树。刚锯了没几下,巴尼发现,由于倒下的松树呈45度角,巨大的压力随时会把锯条卡住,如果电锯出了故障,那么他只能束手待毙了。左思右想,巴尼终于认定,只有唯一一条路可走了。他狠了狠心,拿起电锯,对准自己的右腿,进行截肢。
巴尼把断腿简单包扎了一下,他决定爬回去。两英里的路程对于一个身受重伤的人来说,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一路上巴尼忍着巨痛,一寸一寸地爬着。他一次次地昏迷过去,又一次次地苏醒过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活着回去!
大约4个多小时后,巴尼终于筋疲力尽地爬到了吉普车旁,他竭尽全力爬进了吉普车并用左脚发动了汽车。当他历尽艰辛终于行驶完那段不平凡的五英里路程后,才第一次感到自己已经战胜死亡了。
成功是一步一步行动的结果
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离不开艰辛的劳动。本田宗一郎说:“成功和失败都不是一夜造成的。而是一步一步积累的结果。”
一九三八年,本田先生还是一名学生时,就变卖了所有家当,全心投入研究制造心目中认为理想的汽车活塞环。他夜以继日地工作,与油污为伍,累了倒头就睡在工厂里,一心一意期望早日把产品装造出来,以卖给丰田汽车公司。为了继续这项工作,他甚至变卖妻子的首饰,最后产品终于出来了并送到丰田去,但是被认为品质不合格而打了回来。为了求取更多的知识,他重回学校苦修两年,其间经常为了自己的设计而被老师或同学嘲笑,被认为不切实际。他无视于这一切痛苦,仍然咬紧牙关朝目标前进,终于在两年之后取得了丰田公司的购买合约,完成了他长久以来的心愿。
当时,因为日本政府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切物资吃紧,禁卖水泥给他建造工厂。他没有就此放手,而是决定另谋他途,和工作伙伴研究出新的水泥制造方法,建好了他们的工厂。战争期间,这座工厂遭到美国空军两次轰炸,毁掉了大部分的制造设备。本田先生迅即召聚了一些工人,去捡拾美军飞机所丢弃的汽油桶,称其为“杜鲁门总统所送的礼物”。因为日本战时十分欠缺各种物资,而这些汽油桶则刚好提供了本田工厂制造用的材料。在此之后他们又碰上了地震,夷平了整个工厂,这时本田先生不得不把制造活塞环的技术卖给丰田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遭逢严重的汽油短缺,本田先生根本无法开着车子出门,买家里所需的食物。在极度沮丧下,他不得不试着把马达装在脚踏车上,他晓得如果成功,邻居们一定会央求他给他们装部摩托脚踏车。果不其然,他装了一部又一部,直到手中的马达都用光了。他想何不开一家工厂,专门生产他所发明的摩托车?可惜的是他欠缺资金。
一如既往地,他决定无论如何要想出个办法来。最后他决定求助于日本全国一点八万家脚踏车店。他给每一家脚踏车店用心写了封言词恳切的信,告诉他们如何借着他发明的产品,在振兴日本经济上扮演一个角色,结果说服了其中的五千家,凑齐了所需的资金。今天,本田汽车公司在日本及美国雇有员工总数超过十万人,是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之一,其在美国的销售量仅次于丰田。本田汽车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可说全是本用宗一郎个人始终凭着决心和毅力,不畏艰难而有所成就的。
抱怨和等待只能一事无成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别抱怨老板不给你机会。那些喜欢大声抱怨自己缺乏机会的人,往往是在为自己失败找借口。
也许贫困的生活像枷锁一样困扰着你,没有亲朋好友,无依无靠地生活在异乡他国。你急切地希望减轻自己身上沉重的负担。然而,仿佛陷入黑暗的深渊之中,负担是如此沉重。于是,你不停地抱怨,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抱怨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老板,抱怨上苍为何如此不公,让你遭受贫困,却赐予他人富足和安逸。
停止你的抱怨吧,让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你所埋怨的并不是导致你贫困的原因,根本原因就在你自身。你抱怨的行为本身,正说明你倒霉的处境是咎由自取。
喜欢抱怨的人在世上没有立足之地的,烦恼忧愁更是心灵的杀手。缺少良好的心态,如同收紧了身上锁链,将自己紧紧束缚在黑暗之中。
没有人会因为坏脾气和消极负面的心态而获得奖励和提升。仔细观察任何一个管理健全的机构,你会发现,最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积极进取、乐于助人,能适时给他人鼓励和赞美的人。身居高位之人,往往会鼓励他人像自己一样快乐和热情。但是,依然有些人无法体会这种用意,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
一句古老的格言是这样的:“如果说不出别人的好话,不如什么都别说。”这句格言在现代社会更显珍贵——几乎所有机构,无论大小,吹毛求疵、流言蜚语和抱怨永不止息。
“好话不出门,坏话传千里”,在我们面前说人是非的人,也一定会在他人面前非议我们。一来一往容易滋生是非,影响公司的凝聚力。与其抱怨对公司和老板的不满,不如努力地欣赏彼此之间的可取之处,这样一来,你会发现自己的处境大有改善。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别抱怨老板不给你机会。那些喜欢大声抱怨自己缺乏机会的人,往往是在为自己失败找借口。成功者不善于也不需要编制借口,因为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人往往是在克服困难过程中产生勇气、培养坚毅和高尚的品格的。常常抱怨的人,终其一生都不会有真正的成就。
或许你正住在一间简陋的破屋里,心中梦想着宽大而明亮的殿堂,那么,你首先应该做的是努力将这间小屋变成一个干净整洁的天堂,将你的精神充满这间小屋。
不妨想一想,你喜欢哪一种工作伙伴呢?是那些总在抱怨的人?还是那些乐于助人、有活力、值得信赖的人呢?
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通过行动才能改善你做事的处境。
立即动手别想太多
成功只垂青于那些立即行动的人。
比尔·盖茨说:“想做的事情,马上动手!不要拖延。”这是比尔·盖茨的成功经验,他的这种经验,同样适合于任何人。
如何做到“想做的事,立即去做。”?这就需要你养成从小事做起的习惯,当这种习惯深扎于你的内心之后,你就会达到“水到渠成”的境界。
比尔·盖茨曾向他的员工谈起他的成功之道,他说:“我发现,如果我要完成一件事情,我得立刻动手去做,空谈无济于事!”比尔·盖茨的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
很显然,要能马上行动,就要克服一种许多人常有的拖延习惯。
拖延是一种习惯,行动也是一种习惯,不好的习惯要用好的习惯来代替。
仔细思考一下,拖延的事情迟早要做,为什么要推后再做?立即做完以后可以休息,而现在休息,也许往后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事情是你最喜欢拖延的?现在就下定决心,将它改善。
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当你可以激发自己的行动力的时候,你会非常有冲劲,会非常想去完成一件事情。